文档详情

人教版高中数学命题及四种命题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7KB
约19页
文档ID:49256526
人教版高中数学命题及四种命题_第1页
1/19

命题及四种命题高二备课组(√)(√)( √ )(×)(×)说明:语句都是陈述句,并且可以判断真假×)一、引入1:定义1: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 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定义1说明: 判断命题的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一个陈述句;②可以判断真假. 二、新课1 :上述引入中,⑴⑵⑸真命题; ⑶⑷ ⑹假命题(真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真命题)(不是命题)(不是)(因为x为未知量,不是命题)提问:命题(2)(5)有什么共同的表达形式?(真命题)(假命题)例1中(2) 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5)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观察具有什么共同的表达形式?例1中的命题(2)(5)具有“若p,则q”的共同形式.定义2:命题的形式: “若p,则q”(或只要p就有q)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 命题的结论.例2(书P3)、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 平分. 解:(1)条件 p:整数a能被2整除,结论q:整数a是偶数;(2)条件p:四边形是菱形,结论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定义2说明: 数学中有一些命题虽然表 面上不是“若p,则q”的形式, 但是把它 的形式作适当改变,就可以写成“若p, 则q”的形式.例如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 面平行”,可写成: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 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这样,它的条件和结论就很清楚了. 例3(书P4)、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1)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负数的立方是负数;(3) 对顶角相等.解:(1)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 形全等;它是假命题(2)若一个数是负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负数;它是 真命题(3)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它是真命题书P5练习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能被6整除的整数一定能被3整除;(2)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这个 四边形是正方形;(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4)两个内角等于450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真命题)(真命题)(真命题)(假命题)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解:(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该三角形的两腰的 中线相等;它是真命题.(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它 是真命题.(3)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它是假命题.书P5练习3 三、引入2(1)若f (x) 是正弦函数,则f (x) 是周期函数. (2)若f (x) 是周期函数,则f (x) 是正弦函数. (4)f (x) 不是周期函数,则f (x)不是正弦函数(3)若f (x) 不是正弦函数,则f (x) 不是周期函数. 定义3:(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 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就把这样 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 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即若将原命题表示为:若p,则q.则它的逆命题为: 若q,则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逆命题. 例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两直 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互为互逆命题四、新课2(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 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

我们把这样的两 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 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注:p的否定记为 “p”,读为非p. 即若将原命题表示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则q,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否命题. 例如:“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与“若同位 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互为互否命题又如:“若整数a不能被2整除,则a是奇数”与“若 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互为否命题(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 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我们把 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 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注:q的否定记为 “q”,读为非q.即若将原命题表示为:若p,则q.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 q ,则 p ,例如:“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与“若两 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互为逆否命题小结定义3:四种命题形式: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若 p, 则 q 若 q, 则 p 若  p, 则  q 若  q, 则  p原命题 若p则q逆否命题 若 q则 p否命题 若 p则 q逆命题 若q则p互逆互 否互为 逆否互为 逆否互 否互逆易发现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注意:“互为”的含义;改写时先写成若p,则q形式 例4:把命题“负数的立方是负数”改写成“若p则q”的 形式,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判真 假解:原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 , 则这个数的立方 是负数;逆命题:若一个数的立方是负数 , 则这个数是负 数;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 , 则这个数的立方不 是负数;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立方不是负数 , 则这个数不 是负数.真命题真命题真命题真命题注意:要先将已知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 式五、小结:1。

定义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 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分真命题,假命题说明: 判断命题的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一个陈述句; ②可以判断真假.2定义2:命题:“若p,则q”(或只要p就有q),命 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说明: 数学中有一些命题作适当改变,可写成“若p, 则q”的形式.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若 p, 则 q 若 q, 则 p 若  p, 则  q 若  q, 则  p原命题 若p则q逆否命题 若 q则 p否命题 若 p则 q逆命题 若q则p互逆互 否互为 逆否互为 逆否互 否互逆4易发现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3定义3:四种命题形式:注意:“互为”的含义;改写时先写成若p,则q形式 六、作业:P7 练习P8 A组 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