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星二号”蚯蚓的繁殖试验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3页
文档ID:6618465
“北星二号”蚯蚓的繁殖试验_第1页
1/3

北星二号”蚯蚓的繁殖试验任怀瑛(浙江省国营诸暨市白塔湖鱼场)摘要“北星二号,蚯蚓是从日本引进的,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易饲养,饲料来源广,产量高 ;是鱼禽畜的理想动物性饲料源,年繁殖率最高达 5281 倍温度、饲料、湿度,pH 是影响繁殖率高低的基本因素北星二号” 蚯蚓(Eisenia foetida)是天津市 1979 年 5 月中旬从日本北海道引进的优良品种系由美国红蚓(正蚓属 Lumbricas)和日本条纹蚓(爱胜蚓属 Eisenia)杂交而成(与我国的子爱胜蚓是同种)这种蚯蚓具有繁殖率高,肉质丰厚,食性广泛,可以高密度饲养,性情温驯,不善逃逸;寿命可达二年以上,兼有色彩鲜艳,入水长久不死等特点,是一个很适宜人工饲养的品种我们于 1980 年 4 月初从天津引入种蚓,目的在于摸索其繁殖和饲养经验,经一年的试养结果来看:大池投放种蚓千余条,繁殖率在 580 倍左右,达 70 万条; 小型常规试验,20 条种蚓单数繁殖为 315.47 倍;2 条种蚓复数繁殖率是 5281 倍,另有 9262 个卵茧这个结果超过日本理论繁殖率 2000 倍的 1.64 倍因此,我们的试养是成功的,这种蚯蚓可以推广饲养。

一)饲料和饲养方式 温度、湿度、饲料、pH 是蚯蚓繁殖生长的四项基本因素,是决定饲养成败的关键所在,四者缺一不可饲养“北星二号”可以不用泥土作基料,先用饲料即可,这样反可免除害虫,和野生蚓及卵茧混入 北星二号”食性广泛,但从试验结果来看,在南方以牛粪为最好另外,纸浆、锯末、米糠、烂稻草、杂草、树叶、瓜菜类等只要经过充分发酵,pH 在 5.5-8 之间都可以利用我们曾用米糠、牛粪各四成,加锯末二成,气温在 18-28℃ 之间,堆积发酵 14 天后饲料,初期产生大量的螨,给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可是卵茧却日益增加,颗粒也大一个星期后螨逐渐消失,蚯蚓增多,这个现象表明这种配合饲料喂养蚯蚓是适宜的,但由于温度低发酵尚不透,是产生螨的主要原因发醉后的饲料要求无异味无毒,pH 在 5.5-8 之间用鲜牛粪直接投饲也无不可,不过要堆积在一边,让蚯蚓自行逐步钻入笔者在 9, 10 月间,做了不同基料的孵化试验,同样认为牛粪作孵化基料最为理想;熟腐牛粪每个卵茧出苗 5.5 条,鲜牛粪为 2 条,发酵浮萍为 0.5 条,而用地泥未捡到小蚓重复2 次结果相同北星二号” 由于性情温驯,无论缽养、箱养、水泥池养都可以; 即使放人直径仅 5 公分的竹缽中,满足它们的基本条件,也能正常生活繁殖,这是本地青蚓和赤子爱胜蚓等品种所不能的。

至于在野外,即使是园地任其自然繁殖,我们作了多次试放至今始终没有取得成果,连种蚓也不翼而飞二)生态要求 这种蚯蚓虽对环境要求不严,但从生活上可以观察到还是有很大选择性的要求饲料湿度在 50-70%(用手捏成团,指缝间有水渗出 ),而小蚓要求更高一点,喜在水盈盈的地方;高温时天气闷,成蚯对湿度也要求高一些pH 以 6-7.5 为宜,在 5.5-8 范围内均能生活,但高于 8 或低于 5 就要发生逃逸用有酒味的酒糟饲喂也会引起外逃气温在 5℃时生活正常,10℃以上就很活跃;高到 37℃时也未发现死亡,室外饲养堆气温低到- 3℃也未发现死亡33℃以上时要勤喷冷水,用井水能起降温作用由于气温高,水份蒸发快,同时高温期要求湿度也要大一些,因此,勤喷洒冷水对蚯蚓并无影响如遇喷洒次数过多时,木箱中水份自会排出,大池底部开有排水孔也会慢慢渗出;洒水勤对提高通气性具有好处蚯蚓外逃一般是由于饲料床内部,湿度、pH、气味、温度不适宜蚯蚓生活而造成的因此,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善,同时配以光照可以制止外逃蚯蚓要求有良好的通气条件,而小蚓更高,平时可以看出小蚓多在上层和边沿,成蚓也多在 30 公分以上饲料层中,故而饲养池饲料堆积高度以不高于 40 公分为好。

饲料基要经常上下翻动,冬季二三个月全面调换一次,夏秋季每个月换一二次但调换时先调一半,另一半依旧堆积在一边,待四五天后存饲料中的蚯蚓全钻入新饲料后再清除另一半,再耙平为妥蚯蚓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其活动可预示天气的变化,闷热多变的天气来临,蚯蚓表面活动频繁,边沿游动成“龙”;晴好风凉天气就比较安静死蚯蚓能分泌出一种“ 酶”,能够自溶,因此很少见到死蚓三)繁殖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交换精子;精子在储精囊中可储存三个月以上,也就是说交配一次可以三个月不必再行交配,而能继续生殖的具有特殊性的动物北星二号” 性成熟的明显标记即在体前端出现“环带”,环带隆起成熟蚯蚓多在饲料面层交配,二条蚓头尾倒置,相互借助生殖乳突紧贴对方受精囊进行交换精液,直至灌满三对受精囊;(见图 1)全部交配时间约需二小时,受惊也不易马上拆开2 天后随着卵的成熟,环带分泌粘糊物,这种粘糊物借助蚯蚓蠕动,从体前端脱出形成卵茧,卵子就包在其中卵茧两头收口,而前端较光,后端则形成卵带卵茧多数呈球形,但也有其它变形的,大小也很不一,大的似绿豆,小的仅及小米初生的卵色白而钦,稍有粘性,后渐坚色转黄,变粉红色时即将孵化孵化后的卵膜呈褐色。

卵带是孵化孔,小蚓从卵带挤出,可以一条接一条的很快出完,也有前后相差一天的先出茧的体长,后出茧的体小,长度在 6-10 毫米,长短大小与卵茧大小,小蚓多少有关每个卵茧中有小蚓 1-7 条,初出膜小蚓前半部呈粉红色,后半条白色透明卵茧虽薄却很韧固,且稍有粘性,胶质可以长期不腐,这给蚯蚓的孵化起了很大的保护作用,幼蚓孵化后卵茧仍可保存很长时间一条强壮的亲蚓,旺季每天可产一个卵茧还多,连产 10 个;在 14-27℃的气温条件下,我们试验了 10 个卵茧,其全部孵化时间是 36 天,得小蚓 22 条,平均每个卵茧存活 2.2 条在 6 月中旬,我们又将 10 个卵茧分别进行孵化,气温在 24-34℃之间,孵化期是 12-20 天,检到小蚓也是 22 条,两次试验结果孵化率是相同的,但由于气温的提高,孵化期大大提早小蚓从孵化到成熟,温度在 24-34℃之间,曾发现孵化 12 夭的就具有环带,但一般约需 30天可达性成熟开始产卵如温度在 20℃左右则需 50-60 天才达性成熟饲料好坏直接影响蚯蚓的繁殖饲料好种蚓活跃,产卵数多,卵茧也大,看来孵化率也较高,幼蚓个体也大在良好的饲料条件下,发现最大的个体是 1.2 克,而一般成酬个体仅 0.5 克左右。

饲料差,蚯蚓如冬眠,产卵少而小,生长缓慢个体小,当然繁殖率也低因此,饲料的选择,新鲜勤换是至关重要的,但温度却对蚯蚓的繁殖起决定作用我们对 20 条蚯蚓作了试验测定,以温度在 21-33℃之间繁殖率最高,但温度对孵化时间都不完全成正比,先后差距较大蚯蚓喜安静怕噪扰,如经常拨动会影响繁殖,也会伤害幼嫩的小蚓如有一次为了观察种蚓产卵的确切时间和数量,经常拨动的结果,除分养后 60 小时内产了一个卵茧后,五天内没有再产四)小蚓的饲养管理 初孵化的幼蚓很嫩弱,容易受外界伤害,所以对幼蚓的管理饲养就显得重要,幼蚓与成蚓会自然分居,采取如下办法有一定效果:1. 给幼蚓增加新鲜饲料;2. 适当稀养,扩大饲养面积,以加速其成长;3,勤洒水保持更大的湿度;4 注意防治敌害,主要是鼠类和蛙类饲养料中经常有一种小黑蚁做巢,虽未观察到危害小蚓,但也应除去,可在血骨上啧洒“灭蚁灵”诱杀,效果很好,二三天内能除净参考文献 [1]全名信等 1980 年人工养殖蚯蚓是有前途的事业饲料研究(4); 1-4.[2]天津市饲料研究所蚯蚓养殖研究组 1960 年 蚯蚓养殖探讨饲料研究(4); 11-2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