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考化学必看知识皮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N a2c03、天然碱、纯 碱 :Na2c3小苏打:NaHC03重晶石:BaS04 ( 无毒) 碳钱: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03 生石灰:CaO食盐:NaCI 熟石灰、消石灰:Ca (0H )2烧碱、火碱、苛性钠:N aO H 绿研:FaS04 • 7HzO 干冰:CC>2明矶:KAI (SO4)2 • 1 2H2O漂白粉:C a(C I0)2、C a C I”混和物)胆矶、蓝矶:CuSO4 , 5 H20双氧水:H2O 2硅石、石英:SiO2刚玉:AI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zSiO铁红、铁矿:F e2O3磁铁矿:FesCU黄铁矿、硫铁矿:FeS?铜绿、孔雀石:CU2 (OH)2c玻璃的重要成分:Na2SiC>3、Ca SiO3. SiO2天然气、沼气、坑气( 重要成分) :C IL 水煤气:C 0和W光化学烟雾:N 0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铝热剂:AI + Fe?0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 (NHz) 2有机部分:氯仿:CHC13 电石:CaQ 电石气:C2H 2(乙焕)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烧: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 但破坏0 3层酒精、乙醉:C2H5 0 H醋酸: 冰醋酸、食 醋CH3COOH甘油、丙三醇:C3H8。
3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二、颜色铁: 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Cu S4 • 5H 2 0 ------蓝色F e2 ------浅绿色F e 3O4------黑色晶体F e (0 H )2——白色沉淀Fe3+——黄色F e (0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z3——红棕色粉末铜:单质是紫红色C u' +------蓝色CuO——黑色 C u2O——砖红色CuS 04 ( 无 水 ) 一白色C U 2 (OHJiCOs -绿色 C u ( 0 H)2-------蓝色F e S------黑色固体B a S C)4、B a CC)3、Ag-COj > C aCOs > AgC I 、Mg (OH) 2 、三澳苯酚均是白色沉淀Al (0 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 ( 原硅酸) 白色胶状沉淀C 1 2、氯水- - - - 黄绿色F2— —淡黄绿色气体Br2一一深红棕色液体k一一紫黑色固体HF、HCI、H B r、H 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CCh一一无色的液体, 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NazOz一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A g I —黄色沉淀 0 一淡蓝色气体S02一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一—腐蚀玻璃N2O4> 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KM n 0 1 ..------紫色M n 04-——紫色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1、溶解性规律一一见溶解性表: 钾盐钠盐镂盐硝酸盐碳酸氢盐都能溶在水中间:硫酸难溶铁,盐酸难溶银, 碳酸亚硫酸磷酸只溶钾钠镂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P 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 3 .1红色3.1——4.4橙色>4. 4黄色 ( 不做重点)酚 猷<8.0无 色8 . 0—— 1 0. 0浅红色 >10. 0红色石 蕊V 5. 1红色 5. 1 ——8. 0紫色> 8 .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 极 ( 夺电子的能力) :A u3+ >A g+> H g2+ >Cu2+ >Pb2+ >F a2+ > Z n2+ >H+ > A I3 +>Mg2+ >N a + >C a 2+ >K+( 金属活动顺序表反过来)阳 极 ( 失电子的能力):S2- > r >Br >C厂>O H >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映(P t、A u ,石墨除外)4、写电解总反映方程式的方法:(1 ) 分析: 反映物、生成物是什么;(2 )配平。
例:电解KC1 溶液:2KC 1 + 2HzO== H2 t + Cl2 t + 2KOH配平:2KC I + 2 H2 = H? t +CI2 t + 2K0 H5、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映: 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 氧化还原反映: 电子守恒用得多)6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7 、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 i 、S i O 2 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 i C > S i ( 由于原子半径:S i > C > 0 ).1 0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1 1 、胶体的带电: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12、氨水( 乙醇溶液同样) 的密度小于1 ,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硫酸的密度大于1 , 浓度越大 ,密度越大, 9 8 %的浓硫酸的密度为: 1 . 8 4g / cm 3 。
1 3 、离子是否共存:( 1 ) 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 )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 ) 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映;( 氧化性强的离子:M n O r - ; F e " H + 加 N O 3 - 与Fe"「s2-不能共存)( 4 )是否发生双水解 如Al + 与C O 3 J1 7 、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 - - A I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 - -H C I 0 4( 高氯酸) - - - - - - 是最强的酸1 8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 g ( - 3 8 . 9 C ) , ;熔点最高的是W( 鸽 3 4 1 0 c);密度最小( 常见)的是K ;密度最大( 常见) 是 P t 1 9 、雨水的P H 值小于5 . 6时就成为了酸雨2 0 、有机鉴别时, 注意用到水和滨水这二种物质例: 鉴别: 乙酸乙酯( 不溶于水,浮 )、澳苯( 不溶于水, 沉) 、乙 醛 ( 与水互溶), 则可用水2 1 、取代反映涉及: 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映等;2 2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 完全燃烧生成的C O 2 、WO及耗。
2 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 O 2 、H 2 五、无机反映中的特性反映1 .与碱反映产气愤体[A/、Si °H-> 乩 T单质,2Al + 2 N a O H + 2 H2O = 2NaAlO2 + 3 H2 TSi + 2 N a O H + H2O = N a2SiO3 + 2 H2 T( 1 )( 2 )钱盅: N H ;N H 3 T + H 22 . 与酸反映产气愤体f [ HCIT金 属—巡也当_. . >s o2 T岭 >N QT、NOT单质c<非金属, ,浓"2% >s a T、c o2 T浓成上.> NO? T、c o2 T浓 H, SO, , o c 个( 1 )CO;-(HCO;) H' > CO, T( 2 )化合物 S2-(HS-> H2STSO:("SO; ) H. >SQ T3 . 与水反映产气情体V2Na + 2H?O = 2NaOH + / /2 T2F2+2H2O = 4HF + O2 T( 1 ) 单质4-强烈双水解 fCO;-(HCO;) > co2 T +AI(OH\ JA / 3 + 与< s2-(HS-) H 2° > / / , 5 T +Al{OH)3 JAlO- H-° >AI(OH\ J6 . 既能酸反映, 又能与碱反映(1 ) 单质: A l⑵化合物:A l 2O3、AI( 0H)3 ,弱酸弱碱盐: 碳酸筱、弱酸的酸式盐: 碳酸氢钠、氨基酸。
7. 与 Na2O2 反映 J > Q 丁 + N% C03> O2 T + N a O H8 .电解H20 W >HA +O2 T< A, 2Q (熔 融 )电解 > Al + o2 TNaCl溶液 电解 > NaOH + C/2 T +H2 T9 .铝热反映:AI+金属氧化物」 ^ 金属+AI2O33 01r our 31r r «1 0 . Al3+ AI(OH)3 AlO f11 .归中反映:2H2S+SO2=3S+2 H2O12 . 置换反映:(1)金属f金属(2)金属f非金属活 泼 金 属(Na、Mg、Fe)-史 如 一 》乩T2Mg + CO2 点燃 > 2MgO + C2F2 + 2H2O = 4HF + O2 T2C + SiO2 而温 > Si+2COC+H2O >CO+H2( 3 )非金属f 非金属[ a(%、I2) + H2S = S + 2HCl (HBr、HDH2 +金 属 氧 化 物 —塑 — 金 属 +H20( 4 )非 金 属 一 金 属 [ c +金 属 氧 化 物 」f金 属 +21 3 . 三角转化:1 4 .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映:(1 )钱盐NH4HCO3[(NH4)2CO3]—^ N H3 T +CO2 T +H2O< N H 4 H S O V N H N H 3 T +SO2 T +H2ONH4HsMNHMS、 」今NH3 T +H2S T1 5 . 特性网络:( 1 ) A e> B 9 - > C 也 >。
酸或碱)① N“3 ( 气 体 )NO —NO2 / > HNO3② 也 S ( 气 体 ) 一 ^S6>2—>心 4③C ( 固体) 一^ C O —"2° > " 23④ Na ( 固体) —g— Nw 一 ^ 江 的 ? "° >NaOH一 _ 邈. ) 气体8( 2 ) A— [,塞 - >气体CA 为弱酸的镂盐:( NH2 83 或 NH,HCO3; ( NH4) zS 或 NFUH S; ( NH」 )2SC) 3 或 NH4HS03( 3 )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映:2KCIO, > 2KCI + 32 T2H2O2 —^ ~ ^ 2 H1O + O2 T2SQ + Q •-强 色 虹9- >2SQ4出 + 5O2 便化剂J . >4NO + 6H2N2 + 3H2 . 化 剂「A >2N” 3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2\ H SO」 、H2 s3、SO2、N O 2 ,Fe2+ 等, 及含-CHO 的有机物七、反映条件对氧化一还原反映的影响.1 .浓度: 也许导致反映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8HNO3 ( 稀) +3Cu = = 2 N 0 个+2C u ( N03)2+ 4 H204 H NC>3(浓)+ C u = = 2 NO2个+ C u ( N O3)2+ 2H2OS+6HNO3(浓)===H 2so4+6NO2 t + 2 H20A 3 S + 4 H N C > 3 ( 稀)= = = 3 S O z + 4 N O t +2 H 2 O2 .温度: 也许导致反映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冷、稀4- C I2+ 2 N a O H = = = = = N a C I + N a C I O + H 2 0- 局温3 C l 2 + 6 N a O H = = = = = 5 N a C I + N a C I O3+ 3 H2OA3 . 条件不同, 生成物则不同1 、2 P + 3 C L 错误! 2 P C 1 3 ( C L 局限性) ;2 P + 5 C l 2 \ o ( \ s \ u p 8 ( 点燃) ,= = = )2 PC1NC12充足)2 、2 H 2 S + 3 。
2 错误! 2 H 2 0 + 2 S O z ( O 2 充足);2 H ? S + C ) 2 错误! 未定义书签2 H Q + 2 S ( O 2 不充足)3 、4 N a + C ) 2 错误! 未定义书签2 N a Q2 N a + O 2 错误! 未定义书签N a z O 24 、C a ( O H ) 2 + C O 2 错误! C a C O 3 J + H 2 C a ( OH) 2 + 2 C C M 过量) = = C a ( H C O3)25 、C + 0 2 错误! 82( 0 2 充足) ;2 C + 0 2 错误! 2 C ( 5 不充足)6、 8 H N 0 3 ( 稀) + 3 C u = = 2 N 个+ 2 CU( N 0 3 )2 + 4 H204 H N C h ( 浓) + C u = = 2 N O 2 个+ CU( N O 3 ) 2 + 2 H 27、AICh+3NaOH==AI(OH) 34/+3N a Cl;AIC 1 3+ 4 N a OH ( 过量) ==N a AIO2+2H 2O8、NaAIOz+4HCI (过量)==NaC 1 + 2H2O+AICI3N a AIO2+H C 1 + H2O==NaCI+AI( OH ) 3sk9、F e +6H NO3 ( 热、浓)= = F e ( NO3) 3+3NO2个+ 3出0Fe+HNC) 3(冷、浓) 好( 钝化)Fe局限性10、Fe+ 6 HNO3 ( 热、浓) , === = Fe ( NO:; ) 3+3 NO2个+ 3 也0F e +4H NC>3(热、浓) 错误!Fe( NO3) z+2NO 2个+2七01 1、Fe+4H NO3 ( 稀)错误!Fe ( N C hL+ N。
个+2七03Fe + 8H NO 3 ( 稀) 错误味定义书签3Fe ( NO3)3+ 2 N O t+ 4 H2O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映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 涉及氧化一还原反映)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 .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 如Fe3+、A|3+、z n2\ Cu2\ N H4\ Ag+等均与O H-不能大量共存.2 .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 1COO\ F、CO/ -、SO32 -> S2\ PO? -,A 1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3 . 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它们遇强酸(H + )会生成弱酸分子;遇 强 碱(0 H )生成正盐和水. 如: HSOT 、HCO 3, HS-、H2POrs HPCV一 等4 .若阴、阳离子能互相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 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 a "、Ca2+ 与 CO32、SO32\ P0 产、SC^- 等 ;Ag+与 C h B r、「等;Ca?+ 与 F ,C2O42 等5 .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映, 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 l"与 HCO3-、CO32-. HS\ S3、A 1 02^ CIO \ s g一 等6 .因络合反映或其它反映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 与SCN-两者不共存.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因素分析1 .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规定: ( 写、拆、删、查四个环节来写)(1)合事实: 离子反映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映。
2)式对的: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对的合理 3)号实际:9""个等符号符合实际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 氧化还原反映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⑸ 明类型: 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 )检查细: 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例如: ( 1 )违反反映客观事实如:Fe2C)3与氢碘酸:FezC )3+6H*=2 Fe 3++ 3 H2O错因:忽视了 F e "与I 一发生氧化一还原反映( 2 )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如:FeC 1 2溶液中通Cl? : Fe2++C 1 2=Fe3++2C「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⑶混淆化学式( 分子式) 和离子书写形式如 :NaOH溶液中通入HI:O H- H I = 出 +1 -错因:HI误认为弱酸.(4)反映条件或环境不分:如: 次氯酸钠中加浓H CI: C 1 0 -+ H++CI =OH + C I2 t错因: 强酸制得强碱( 5 )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 2 s、 溶液加入 Ba (0 H) 2 溶液:Ba2++O H -+H ++SO42-=BaSO4 I +H 2。
对的:Ba2++2OH + 2 H++SO42 -= BaSO4 I +2H2O⑹ “ =” " | ”符号运用不妥如:A 1 :, ++ 3 H2O=AI(O H)3 I + 3 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 l (0H)3量少,故不能打“ I ”2 .判断离子共存时, 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⑴酸性溶液( H * )、碱性溶液S H )、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 +或0H = 1 X 1 0 -am o 1 / L ( a > 7或a <7)的溶液等⑵有色离子 M n O「 , F e " , F e2 +, C u2 +, F e ( S C N )2 +,⑶M n 0 」 , N t h 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⑷S 2 ( V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映: S 2 ( V - + 2 H * = S I + S 0 2 t + 4 0⑸注意题目规定“ 二足大量共存”还 是 “ 也许大量共存”; “ 不能大量共存”还是“ 二军不能大量共存”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规定, 如 “ 过量”、 “ 少量”、 “ 适量”、 ” 等物质的量”、 “ 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映的影响等。
十、可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1 、N H 3 、H C L HB r 、H l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2 、C O ?、C L 、S C h 与氢氧化钠溶液;3 、C 2 H 2 、C 2 H 4 与澳水反映十一、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 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1 、同周期中, 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长,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长, 金属性增强;2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 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很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映剧烈限度;5、常温下与水反映的剧烈限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映;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映十二、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 随核电荷数的增长, 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 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长, 非金属性减弱;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酸性愈强, 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 非金属性愈强;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映;6、其他, 例:2C u+S错误!Cu2s Cu + C b错误! 未定义书签。
CuCL 所以,C l的非金属性强于So十三、1 0电子" 、"18电子” 的微粒小结1." 1 0电子” 的微粒:分子离子一核1 0电子的NeN3- ,2-、F -、Na+、M g2\ Al3+二核1 0电子的HFOH,三核1 0电子的H2ONH2-四核1 0电子的NH3H3O +五核1 0电子的CH4NH」2." 1 8电子” 的微粒分子离子一核1 8电子的ArK \ Ca2\ C「、S2-二核1 8电子的F2、HCIH S -三 核1 8电子的H2S四核1 8电子的PH3、H2O2五核1 8电子的S i H ”、CH3F六 核1 8电子的N 2H 4、CH3OH注: 其它诸如C2H6、N 2H5、N2H6?+等亦为1 8电子的微粒十四、 '粒半径的比较:1 . 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 电子层越多, 半径越大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 半径越小2 .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稀有气体除外)如:Na>M g >AI>S i >P>S>C 1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如:F-YCI--N a +>Mg2+>AI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 >Fe2+>Fe3+十五、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氧化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C 1 2、3、Na2o2> 浓 HNO3so2活性炭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可逆可逆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重要有CIJHCIO)和浓H N 03及Na2O2十六、滴加顺序不同, 现象不同1 . NaOH 与 AICIs:N 211向人1 (:13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AlCb向NaOH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2 .H C I 与 NaAIOz:HCI向NaA 1 O 2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 后白色沉淀消失NaA I O2向HCI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 后产生白色沉淀3 . Na 2c3与盐酸:N a 2CO3向盐酸中滴加一一开始有气泡, 后不产气愤泡盐酸向Na2c0 3中滴加一一开始无气泡, 后产气愤泡十七、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 有机1 .不饱和燃( 烯烧、焕炫、二烯烧、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3 .不饱和烧的衍生物( 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4 .含醛基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石油产品( 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 .天然橡胶( 聚异戊二烯) 。
二) 无机1. 一2价硫的化合物(HzS、氢硫酸、硫化物);2. + 4价硫的化合物( SO?、H 2s3及亚硫酸盐);3 . 双 氧 水(H Q 2 ,其中氧为一1价)十八、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l .CH: C2H2和 C6H62 . CH2:烯煌和环烷垃3(也0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4 . CnH2nO:饱和一元醛( 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竣酸或酯;举一例: 乙醛( C2H2 )与丁酸及其异构体( C.HSO2)十九、实验中水的妙用1 . 水封: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 液澳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 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 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 液浪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比水重, 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2 . 水 浴: 酚醛树脂的制备( 沸水浴) ; 硝基苯的制备(5 0 —60℃)、乙酸乙酯的水解(7 0 〜80 ℃ ) ,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室温〜1 0 0 ℃ )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 银镜反映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3 . 水 集 :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 中学阶段有0 2, Hz, C2H ,, C2H2,CHJ, N O »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减少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 .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 如除去N O气体中的NO 2杂质5 .鉴别: 可运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 苯、乙 醇 漠 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酹: ,沉于水下的是溟乙烷运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 氢氧化钠、硝酸镀、氯化钠、碳酸钙, 仅用水可资鉴别6 .检漏: 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 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二十、阿伏加德罗定律1 .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等的分子数即" 三同" 定" 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i/V2=n"nz⑵同温同体积时,p,P2=n "n2=N i/N 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 ,/V2=M2/MI( 4 )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 i/M2=pi/p2注意:⑴阿伏加德罗定律也合用于混合气体 2 )考察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 比 、S03、己烷、辛烷、CHCb、乙醇等3 )要用到2 2 . 4L-mo|T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下, 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4 )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映, 使其数目减少;( 5 )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映:如N th中存在着N02与 此。
4的平衡;(6 ) 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7 )较复杂的化学反映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 a2O2 + H2O ; C 1 2+NaOH;电解AgNCh溶液等二H■ 、氧化还原反映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 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反映/ 还原反映)化合价升高( -ne )被氧化I氧 化 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I个化合价减少( 得ne )被还原( 较强)( 较强)( 较弱) ( 较弱)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二十二、化还原反映配平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 使化合价升高和减少的数目相等;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五平: 观测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六查: 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 , 画上等号二十三、盐类水解盐类水解, 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 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⑴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如 N a HCO3 溶液中:n (N a + ) +n(H +)=n(H C 0 3)+2 n ( C O3%) + n ( O H - )推出:[Na+]+[H+]=[HCO3-3 +2[CO32 ] +[0H ]⑵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 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 aH C O ?溶液中:n(Na+):n (c )= l:l,推出:c (Na+)=c(HCO3j + c (CO32 -) + c (H2CO3)⑶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FC)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 在NH4HCO3溶 液 中H30 \ 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Ch?一 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 故有以下关系:C(H3CT)+C(H2co3)=C(N & )+C (OH )+C (CO3%)二十四、浓硫酸“ 五性”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十五、浓硝酸“ 四性”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十六、烷烧系统命名法的环节①选主链,称某烷'②编号位,定支链③取代基, 写在前, 注位置, 短线连④不同基, 简到繁, 相同基, 合并算烷煌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重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 即“ 一长” 是主链要长,“ 一近” 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 一多” 是支链数目要多, " 一小' ' 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 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八、" 五同的区别"'同位素( 相同的中子数, 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V .同 分 异 构 体 ( 相同的分子式, 不同的结构)同 系 物 ( 组成的元素相同, 同一类的有机物,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同一种的物质( 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二十九、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环节一般是:看图像: 一看面( 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 二看线( 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 看 点 ( 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 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成平衡, 说明该曲线表达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 ' 先拐先平" 0等);五看量的变化( 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 ,三 十 、 中学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i.c r 的 电 子 式 为 : [ : ; ://♦ ♦2. -OH: 0H-电子式2 s g £才心 MgCL [ : ; ;/CaC2>「 "+[= : : 「: ] 、 Mo+ [ : G4- 口, /小 7四看辅助线( 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 定一议二”卜工]\+ [ % : //Na2O2小 丁 g/ . • •. 江丽山 子 / ♦♦电子式结构式6 . M g C L 形成过程: :M g三十二、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 e、A 1、G e o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o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 i、C a o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 a、B 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⑧除H外,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2 .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 0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 i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 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相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映, 又能与强碱反映的元素: Be、Al、Zn⑦元素的气态氨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相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映的元素: N ;能起氧化还原反映的元素: S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映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o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映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Li、Na, F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 、P、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