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西介绍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94MB
约32页
文档ID:49882561
山西介绍_第1页
1/32

配乐 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地图旅游景点饮食文化返回洪洞大槐树:黄河儿女梦牵魂绕的故乡古帝尧陵:万民瞻望的精神家园解州关帝祖:守望忠义的寄托 平遥古城:汉民族现存最完整的古城晋祠: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天桥,全长300余米,桥宽仅1米左右,距离谷底300余米 游龙蟠空乔家大院:展示晋商风采悬空寺:镶嵌在万仞峭壁间的阁楼悬观暗道空中楼阁五台山佛教圣地:超越的文殊信仰!世 界文化遗产之一 普救寺:将爱情进行到底云冈石窟:古艺术的辉煌应县木塔:建筑界的奇葩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 云峰寺,建在一个天然抱腹岩洞中,寺庙分上下两层,由凌空栈道相连接绝壁“之”路全长三百余米四百多级台阶通往正果寺 行空望佛正果寺,建于悬壁之上,让人叹为观止,内有12尊包骨真身舍利像水涛留仙水涛沟,十里水溪,湍流不息,大小瀑布近百处,形 成“十里画廊,叠瀑大观”近水楼台返回山西面食文化面食目录拉面刀削面莜面烧麦面食节简介• 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 的面食名吃清末陕西人薛宝展著的《素食说略》中说, 在陕西、山西一带流行的一种“桢面条”做法以山西太原平 定、陕西朝邑、同州为最其薄如韭菜,细似挂面,可以 成三棱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

这种 桢条面就是现在山西的拉面拉面可以蒸、煮、烙、炸、 炒,各有一番风味• 拉面是山西的名产,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特别是晋 中地区及阳泉等地及太原阳曲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此面吃 时宜浇配打卤或各种浇头,炝锅或汤面也颇有风味拉面 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 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 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 开, 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 小拉条、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拉面、水拉 面等不同品种 返回目录下一页拉面经典——一根面•山西的著名小吃“一根面”顾名思义,就是一锅面翘在碗里,也是顺 顺滑滑的一根,均匀不断虽然说来容易,不过是很平民化的小面, 但做来确十分复杂恐怕没点工夫的人只能望锅兴叹就拿第一步和 面来说吧,和出的面要干湿合适,柔韧又有劲,做出的面才会连而不 断据说为了做出上好的面条,有些老师傅还要徒弟先学学太级的吐 纳,招式,练足手上的工夫,出来的动作才会灵活稳当又漂亮•一根面的魅力不仅如此,人们从它的“一根到底,顺顺滑滑”还看到了 许多吉利的彩头比如做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来上这么一碗一根 面,可以送上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一生幸福……等等祝福,哄得大 小上下欢乐一堂。

这一根面哪,饮食加上武术的手劲,再添上这些丰 富鲜活的民间祝语才成了中国独有的丰富的饮食文化怎么不羡煞死 生吃冷嚼的西方人?返回目录简介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 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 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 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 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 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炸酱面、山东 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 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返回目录 起源起源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 ,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 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 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 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 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 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 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

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 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 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 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 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 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 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 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 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返回目录“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 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 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 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 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钟用具,因“栲栳栳” 形如“笆斗”故得名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 ,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描 述出山区人民的食俗风情莜面栲栳栳”这种山区普通的杂粮便 饭,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莜面栲栳栳返回目录简介• 烧卖(Steamed Pork Dumplings),又称烧麦、肖 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 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 蒸熟的面食小吃烧卖源起元大都,在中国土生 土长,历史相当悠久现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在 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 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平潭烧卖类 似北方烧卖,但用料及制法不同先将番薯及薯 粉加工成粉皮,选用蟹黄、虾仁、紫菜、鲜肉丁 加佐料炒熟为馅,尔后装馅入皮,捏成白菜形状 ,竖列笼中蒸熟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 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返回目录 名称由来名称由来• 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 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 ,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 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 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 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 为烧麦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 成叫“烧麦”• 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 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

某年除 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 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 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 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返回目录制作:2010级杨元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