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陈鹤琴早期教育理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67KB
约5页
文档ID:42628343
陈鹤琴早期教育理论_第1页
1/5

陈鹤琴早期教育理论(2009-12-14 12:17:46)转 载▼标签: 早教早期教育育儿陈鹤琴民族早教分类: 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集中反映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同时,教育目标又是 一切教育活动的方向,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行为教育目标是制订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 它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具体实施具有规范和限制作用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是这样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支柱学前教育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培养什么 样的人,用什么来培养,又采用什么方式去培养,这是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 问题陈鹤琴先生在研究中国二三十年代学前教育课程实际的基础上,从身体、智力、情感 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目标他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 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 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 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由 此可见,在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就提出了比较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并适合未来社会的 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是难能可贵的。

▲▲学前课程内容学前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来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呢? 对此,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观点,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 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学前儿 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 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 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中,儿童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实现着人与人之 间的感情交流,习得文化的特征,进行着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陈鹤 琴先生同样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因 此,在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中,社会环境的学习成为必不可少部分当然,为学前儿童 准备的社会环境应该适合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适应他们兴趣与需要,适合他们的能力水平, 像家庭、集市、节日、庆祝会、教师接待日活动等,是学前儿童经常接触的社会环境,这 些应成为学前儿童课程的重要内容由此,大自然构成的自然环境和大社会构成的社会环境一道组成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中 心内容,学前儿童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设计和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必须符 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把大自然和大社会作为中心这样设计出的课程才是合理的▲▲学前课程结构学前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 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五指 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 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 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映敏捷,做事容易为 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了培养儿童健壮的身体,幼稚园应十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认为: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 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应带领幼儿多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儿童在接触自然中学到各种经验,还 可以使他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沐浴到充足的阳光,活跃儿童的精神,强健儿童的体魄, 增加儿童的欢乐户外活动是保证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有利措施此外,幼稚园应特别注意音乐,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鼓励儿童进取幼稚 园应创设音乐环境,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技能▲▲学前课程实施学前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确定之后,任何组织实施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就成为关键怎样 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呢?陈鹤琴先生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这就是“整个教学法”何为“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认为,“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 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 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 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游戏具有统整作用,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身体能获 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 欢的活动。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 发展由于学前儿童都是具有差异的不同个体,每个儿童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的智力发展 水平不一,兴趣不同,应采用小团体式教学,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在相互作用中都 获得长进▲▲学前课程编制学前课程编制1951 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 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 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以及三种编制的具体方法十大原则是:1.课程的民族性:课程应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2.课程的科学性:课程硬实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3.课程的大众性:课程应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4.课程的儿童性:课程应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课程应是连续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6.课程的现实性:课程应符合实际需要,而不能脱离现实;7.课程的适合性:课程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8.课程的教育性:课程应培养儿童五爱、国民公德和团结、勇敢等优良品质;9.课程的陶冶性:课程应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情感;10.课程的言语性:课程应培养儿童说话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根据以上十大原则,陈鹤琴修订了原定的教育单元,加入了五爱教育内容,形成了九 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节日、五爱教育、气候、动物、植物、工业、农业、儿童玩具、 儿童卫生。

这九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与其早些年形成的五指教育结构相比,增加了 50 年代一些新的成分,具有时代特色但是,这种新课程结构显得比较零碎,整体性较差课程编制原则还是比较宏观的,它的指导性比较强,但操作性比较差陈鹤琴还提出 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1.圆周法:幼稚园每个年龄班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但所选 教材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班要求由浅入深2.直进法:就是将儿童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的深浅而分布在各 个不同的年龄班中,如小班研究猫和狗,中班研究羊和牛,大班研究马和虎即是说,不 同班的课题和要求都不相同3.混合法:就是在编制课程的时候,以上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 不同混合法是编制课程时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家庭教育理论家庭教育理论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 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 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 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 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应该由一种专门的技能,专门的知识因而提出:“要重视幼儿 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普及儿童心理学 和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先生批评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两种普遍存在的错 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 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 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 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 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陈先生指责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认为这种 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 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 响小孩;即使进了幼稚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 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 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 “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 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 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这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 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父母等 流弊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 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 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幼儿教育之道幼儿教育之道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哎心沥血地探求儿童的习惯、言语、情绪、心理,用慈母般的爱心 去精心抚育儿童 他试行家庭教育的成功,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承认陈鹤琴研究幼儿教育从观察和实验入门1920 年,他首先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鸣为 对象,开始他的研究工作他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 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并作出详细的文字和摄影记录。

陈老师当时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特意请假在家,将一鸣每天从早到晚的活动,都作了摄影并给一 鸣尝甜的、酸的、苦的东西,以观察其表情变化他还把一鸣抱到课堂去给学生当活教材 一鸣自幼喜欢画画,有时边画边说他就把一鸣作画的日期、年龄及对画的解释都记下来, 并完好地保存了 100 多幅他连续花了 808 天的工夫,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具体剖析了孩 子的身体、动作、心理、性格和言语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经过 3 年的观察和实验,写成 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本著作这两本书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鹤琴认为,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很容易,受责骂而改过却比较难小孩子尤 其喜欢听好话,听鼓励的话,而不鼓励听恶言有一天,陈鹤琴看见一鸣拿了一块破烂的 棉絮裹着身体玩他考虑: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他仔细 一想,还是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为好于是他就对一鸣说:“这是很脏的东西,我想你一定不会喜欢的,你是要一块干净的,对吧?你应当跑到房里去向妈妈要一块干净的,好吗? ”一呜听见爸爸鼓励他,就很高兴地跑到房里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陈鹤琴反对谢绝小孩问难,也不赞赏问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