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1. 初生分节:昆虫在幼虫期,相邻两个体节之间以节间褶作为体节分界限的分节方式2. 后生分节:昆虫在成虫期,以节间膜作为体节分界限的分节方式3. 蜕裂线:在头部背面的一条倒“Y〞字形的缝4. 悬骨:昆虫背部的骨骼称悬骨,是前脊两端向下扩大的一对版状脊,有时一对悬骨合为一块,是背纵肌的主要着生部位5. 外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外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不完全变态6. 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全变态7. 翅瓣:双翅目蝇类前翅后缘基部具有一两片膜质瓣,即翅瓣8. 翅痣:一些昆虫翅两端部前缘具1深色斑称翅斑9. 翅脉:是位于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的纵横条纹,是由气管所在部位加厚形成的10. 脉序〔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列形式11. 闰脉: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的两端游离的纵脉,叫闰脉或伪脉12. 脱皮:幼虫体外表有一层坚硬的表皮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为脱皮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13. 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死器官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14.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5. 世代:昆虫的卵或假如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为一代或一化,一个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虫、蛹与成虫等虫态16. 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过程,即昆虫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起,到第二年的越冬虫态完毕止的发育过程17. 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当不良条件消除时,昆虫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18. 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不食不动的现象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19. 生物钟:生物钟是指由于长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节律与季节变化的影响,使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行为反响表现出特定的时间节律现象20. 昆虫钟:昆虫钟是昆虫体的生物钟,即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的时间节律21. 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和某些化学物质等)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趋向活动称为正趋性,负向活动称为负趋性22. 趋光性: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趋向光源的反响,称为正趋光性;背向光源的反响,称为负趋光性23. 趋化性: 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响,其正、负趋化性通常与觅食、求偶、避敌、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
24. 警戒色:是指昆虫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具有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厌恶的防御行为25. 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26. 肠外消化:一些肉食性昆虫在取食以前,将唾液注入猎物组织,然后将初步消化的食物吸入肠的现象27.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1个细胞体、1个或多个树突和1个轴突3局部组成,是构成神经系统的根本单位28. 神经节:是由大量神经元、胶细胞和非细胞组织形成的卵圆形或多角形构造29. 神经:是由神经纤维束〔轴突束〕与其外围的一层神经鞘组成的长线型构造30. 静息电位:离子在神经细胞分布的不均一性和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透的选择性,使神经细胞膜在没有外来刺激时,处于外正、负的极化状态,膜外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31. 动作电位:当神经细胞膜受到传入信号刺激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膜电位,其大小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即引发峰电位,称为动作电位32. 突触:是神经元、神经和肌肉间、神经和腺体间的连接点,是神经传导的联络区,它由突触前膜、后膜和突触间隙3局部组成33. 昆虫激素:指由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
能调节昆虫体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影响遣传物质的活动,并决定遣传的根本性状出现的顺序34. 外激素(pheromone)又称信息素(message),是由昆虫特殊腺体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行为反响的化学物质 35. 授精:两性交尾,雄虫将精液注入雌虫并将精液储存在受精囊中的过程36. 受精:雌虫排卵时,卵承受来自受精囊中的精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37. 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占有一定生态空间,并与其他种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38. 亚种:同种昆虫由于地理隔离而出现明显的形态差异,但相互间仍能杂交的群体39. 分类阶元:生物分类的排列等级或水平,如纲、目、科、属等40. 分类单元:处在一定分类阶元上的具体生物类群41. 学名: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的拉丁语名称42. 双名法:1 种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1个词为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43. 三名法:1 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种名+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44. 优先律:即1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45. 模式方法:将分类单元的名称与载名模式联系起来的方法46. 模式标本:建立种级新分类单元时所依据的标本。
47. 正模: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单一模式标本48. 副模:发表新种时,参考的除正模以外的其余所有同种标本49. 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或区域〕,同种个体的集合50. 群落:是指某一地域或生境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围,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形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条件所形成的同一体52. 食物链:表示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肉食性动物取食植食性动物、另一肉食性动物取食肉食性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这种以植物为起点,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根本结构,称为食物链53. 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交织联系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54. 生态位:指昆虫在生态系统或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特别是它与其他生物的营养关系55. 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活的地方56. 发育起点温度:昆虫能进展生长发育的温度57. 有效积温:就是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受的总热量,即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有效温度的总和58. 呼吸恒定温区:在昆虫耗氧量与温度关系的曲线中段,出现了随温度上升而耗氧量平缓或下降的局部,这个温度区域称为呼吸恒定温区。
59. 过冷却点与体液冰点:温度降低时,昆虫体温随着下降,当下降至0℃以下的一定温度时,昆虫体温突然上升,上升至接近0℃后又继续下降至与环境温度一样为止昆虫体温突然上升的温度叫过冷却点;体温上升后再下降的温度称为体液冰点60. 临界光周期:昆虫滞育主要受光周期的影响,当光周期达到某个阶段时,昆虫便开始滞育,这个光周期叫临界光周期61. 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均自由生活,猎物在受害时往往被杀死,而且捕食者一生要杀死多个猎物,成虫和幼虫往往取食一样食料62. 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幼虫生活于一个寄主体或体外,最后寄主因被寄生而引起各种疾病甚至死亡,成虫和幼虫往往取食不同的食物绪 论1. 简述昆虫纲的根本特征〔1〕体躯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取食与感觉中心 〔3〕胸部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和支撑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含生殖系统和大局部脏,是生殖与代的中心 〔5〕变态发育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多数体节上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
〔4〕体腔即为血腔,血液循环为开放式〔5〕中枢神经系统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身体的腹面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1〕有翅能飞;〔2〕繁殖力强;〔3〕体小势优;〔4〕取食器官多样化;〔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昆虫的外部形态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昆虫的体躯由坚硬的外壳和包藏的部组织与器官组成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头部由6节组成胸部——昆虫的运动中心;胸部由3节组成腹部——昆虫生殖和进展新代的中心腹部由9-12个腹节组成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与特点并举例• 1、下口式:口器向下,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粘虫等• 2、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如步行虫、草蛉幼虫等• 3、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贴在身体腹面如蝽象、蝉、蚜虫等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触角——1对分节的构造,根本上由柄节、梗节、鞭节3节组成触角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在寻找食物和配偶时起嗅觉、触觉和听觉作用在有些昆虫中触角还有其他的用处,如水龟虫用以帮助呼吸复眼——由多数小眼组成,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小眼面的数量、大小和形状在各种昆虫中变异很大。
复眼不仅有感光作用,还能成像;一般认为复眼能感受外部物体的某种形状、活动和空间位置,区分照射在眼上的光强度和颜色差异有些昆虫具有辨色作用,许多昆虫能感受紫外线单眼——分为背单眼与侧单眼,由1至数个小眼组成单眼只能感受光的强弱而无成像功能侧单眼还能感受附近物体的运动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 1-2 种代表性昆虫 柄节——基部的一节,通常粗短;梗节——触角的第2节,较粗小,里面常具有感觉器官,称江氏器,如在雄蚊中是听觉器官;鞭节——触角的第3节,通常分成很多亚节在各类昆虫种变化很大,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1) 刚毛状:蜻蜓,叶蝉等;(2) 丝状或线状:蝗虫、蟋蟀与某些雌性蛾类等;(3) 念珠状:白蚁、褐蛉等;(4) 锯齿状: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很多甲虫;(5) 腮片状:金龟子等;(6) 具芒状:蝇类特有;(7) 栉齿状:雄性绿豆象;(8) 羽状或双栉状:雄性蚕蛾、毒蛾等;(9) 膝状或肘状:象甲、蜜蜂等;(10) 环毛状:雄性蚊类和摇蚊等;(11) 锤状:郭公虫等一些甲虫;(12) 棒状或球杆状:蝶类和蚁蛉等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 1 〕鉴别昆虫种类〔 2 〕鉴别昆虫雌雄 〔 3 〕在害虫测报和防治上应用触角的嗅觉作用。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1)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局部组成特点:具兴旺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2) 嚼吸式口器 仅为一局部高等膜翅目昆虫的成虫所特有主要特点: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上颚用于咀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3) 舐吸式口器 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由基喙 、中喙、喙 、端喙、唇瓣组成(4) 刮吸式口器 双翅目蝇类幼虫口器 仅一对口钩(5) 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6) 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7) 捕吸式口器 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式口器之称8) 锉吸式口器 左右上颚不对称,2根下颚口针构成食物道,舌和下唇间构成唾液道,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9) 切舐式口器 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10) 刺吸式口器 上颚与下颚的一局部特化成细长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