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困境与对策探讨丘子群摘要:放眼乡村的开展,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日益受到 关注和重视,校本课程尤其是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如雨后 春笋般在学校里萌芽、开展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乡村学 校结合当地文化、民俗开发相应的美术校本课程,融入到学 校教育教学中,有助于弥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缺乏,既 能能传承乡土文化,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开展需求,促进 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推动中小 学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机融合然而当前乡村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面临着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脱离、教育模式与校本课程需求冲突、乡土 文化价值被弱化、教育资源薄弱以及师资匮乏等困境即在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由于一些难题的出现致使校本课程开 发无法到达预期效果的一种尴尬处境本文通过对乡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乡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从而推进乡村小学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关键词: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困境与对策 一、乡村学校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困境(一)校本课程偏离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由于开发者对校本课程的特性和开发目的认识不到位, 在校本课程建设初始没有充分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个性 开展需求来构建校本课程,把教材开发、兴趣小组和社团的 建设等同于校本课程,导致校本课程未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 相融合。
除此之外,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往往建设缺乏、不完 善,校园文化的特色化不够突出,校园文化流于形式、缺乏 可行性等原因,从而使校本课程缺乏精神文化基础,致使校 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存在互不相溶的现象,更无从谈起彰显学 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无法突显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个性开展 的功能二)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校本课程开展个性的需求相互冲突当今的新课改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一再强调要以学生的 自身开展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但仍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中小学的评价实践中,现今的 人才的培养仍然把目光锁定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教学内容、 目标的城镇化,并仍以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为考察学校办学 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乡村学校学生的家长,对于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还是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 美术学科的学习,较少关注兴趣爱好、综合能力的培养,更 有认为美术校本课程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的心理,这些片 面的因素也会制约校本课程的实施三)乡土资源和文化价值的弱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 利益,许多蕴涵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另 外,乡村“去村落化”的诉求和乡村学校教育“走出乡村” 的思想,乡村学生普遍以“考出去,走出乡村”为学习目的, 村落消失、乡村“空巢化”,教师、学生、村民对乡土的逃 离,乡村学校努力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城镇化包装,开展的是 不与学生周围生活产生联系的抽象教育,从学生、家长到教 师和学校都缺失了对乡土的认同意识,使得乡土资源和文化 传承的价值被弱化,以致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功能减弱, 乡村资源、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艰难的困境。
四)乡村学校教育资源薄弱以及师资的匮乏目前农村的校本课程开发受到经济条件、资源分配不均 以及学生基础和老师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城市 有较大的差距首先,乡村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条件难以 保障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办学条件简陋,教学器材配 套缺乏其次,乡村地区师资力量整体薄弱,极度缺乏教师, 且老龄化严重乡村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相关理论研究和知识 培训也不多,大局部教师在情感态度上是支持校本课程开发 的,也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但教师日常教学任务 繁重,没有过多精力再去关注校本课程,另外,由于在政策 认识上、专业水平、经验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认识不够,导 致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热情缺乏五)校本课程的开展重技能培训、轻活动学习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的情况都是采用 课堂技能学习和课外活动两种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而乡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开展形式仍是以讲 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这说明,仅仅重视间接经验的传授 而不重视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后得到的直接经验,忽略通 过实践活动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将不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技 能的提高众所周知,当下素质教育是教育开展的全新要求, 因此,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在生动、丰富的情境活 动实践中去感知和学习美术素养和人文、科学知识,充分利 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以及课外活动授课的特点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实现乡村学校美术校本课程顺利开发的应对策略 (一)由上至下地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意识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由一定的理念来引领的由于传统课程体制的局限,大多数学校仍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 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要实现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有 对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正确认识,明确校本课程的地位和作 用,再而进一步地思考开发的方向及方法,加强学校管理层 和专业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所需的课程理论及开发能力,并积 极行动起来其次,作为学校的管理层应当为课程开发打好 基础,设计和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方法步骤,责任分 工、问题总结处理等,协调各方的关系,促进团队的合作和 教师主动探索开发的愿望最后,加强培养大批善于校本课 程开发的教师团队与管理人员,保证课程开发的时间,提升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愿,在探索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 成长二)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争取各方支持以及建 立合作机制由于地域开展不均等原因,乡村学校往往缺少相应的校 本课程开发经费和物质,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向上级部 门以及社会相关企业、团体争取物资和经费的支持,另外, 构建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模式共同开发,双方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共同开展。
其次,运用高效节能的校本课程开发 观念,充分利用学校自有资源,从而降低校本课程开发所需 的经费、物资等本钱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开 发成果,结合学校实际、加工整合,制定出适合本校的校本 课程开发方案最后,还可以通过邀请高校老师、教研员、 聘请当地民间艺人等为学校的兼职顾问、讲师,建立起有利 于地方美术文化的课程开发指导三)提升师生、家长等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校本课程必须建立在当地的文化厚土之上,才会形成无 限的生命力文化认同本质上是实现民族的认同、国家的认 同首先,提高对乡村民间文化价值的认识,认可乡村文化 的价值乡村民间文化并不全是陈旧落后的,它存在于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本土文化, 开掘乡村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摒弃其糟粕,通过系统、科学 的方式有效整合和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并传递给学生其 次,加大乡村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励村落文化传承 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升级基础设施,配备完善的教学 设备,丰富教学资源,使乡村学校能自主地开发和实施一定 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四、突显校本课程的人文素养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的各科 教学仍然着重于学习文化知识,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忽视 了学生的个性开展需求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随着素 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更加重视凸显人 文素养,将美术、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开展需求有机结 合,以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在提高美术技能素养的同 时,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从而探索人文素养与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的融合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上所述,我们探讨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困境, 并且从加强开发意识、保证开发的条件、建立合作机制、提 升乡土文化认同感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 策略,期待使乡村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能够顺利开展, 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开展的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 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参考文献:[1]张宁,鲍小健.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 (5): 93.[2]陈俊珂.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的文化选择[J].东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2): 166-171.[3] [3]戚姝婷.乡土教育实施的问题研究[J].运城学院 学报,2022 (2):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