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封山陕甘会馆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05KB
约11页
文档ID:381562190
开封山陕甘会馆_第1页
1/11

开封山陕甘会馆简介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偏北,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以砖、石、 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省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会馆又称“同乡 会”,是旧社会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性团体会馆”之名始见于明代开封的山陕甘 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起初是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益筹结同乡会,后又 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山陕甘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主体建筑如照 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照壁临街而建会馆又称“同乡会”,是旧社会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性团体会馆”之名始见于 明代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起初是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 益筹结同乡会,后又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艺术特色山陕甘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主体建筑如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 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照壁临街而建,覆以庑殿顶、绿琉璃瓦,显得方正庄重正面透空 砖雕人物、鸟启、花果、博古等图案,背面正中嵌有一块五尺见方的石雕,外方内圆,浮雕 双龙戏珠,衬以十二条小龙盘绕,外以花纹搂圈照壁两侧有飞檐高耸的东西掖门。

进入会 馆,迎面是戏楼穿过戏楼的门洞,正对的是牌楼和大殿大殿是会馆最主要的建筑,殿内 供奉的是关公像大殿巍峨气派,最精彩的是殿檐下的装饰木雕,上下宽度达170厘米,雕 刻题材有象征吉祥如意各种瓜果、花鸟、动植物、山水、人物、神兽、龙凤等,雕刻技法精 湛,其景物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加之丹青彩画,更显得绚丽多彩,金碧交辉由照壁入内,东西两厢,钟鼓楼对峙楼均两层飞檐,高约三丈顺甬道向北有牌楼一 座,五楼三牌坊,中枢高耸,左右夹辅,飞檐参差,斗拱交互上覆黄绿琉璃瓦,金莹耀目 牌楼正北为二殿,殿为三间,高三丈,广二丈五尺,深一丈六尺檐下雕刻双龙戏珠二殿 北为正殿,十间,高三丈余,广八丈,深六丈黄绿琉璃瓦覆顶两侧为东西配殿这些殿 宇都装饰精美的木雕,从飞禽、走兽到花果、器物;从人物,神仙故事到吉祥图案,内容丰 富、色彩各异整个会馆的砖雕、石雕木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建筑是空间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以音乐拟建筑,因此中国建筑追求的是由空间的直 观向时间的知解渗透会馆的建筑艺术形象,讲究屋宇的高低搭配、院落的长宽布局、庭廊 的有机结合、门户的安置对应等,这些浪漫的情调好像一个个动人以情的音符,让人赏心悦 目。

会馆的建筑是由群体组成的布局美,他不像罗马的万神庙、巴黎圣母院、伦敦圣保罗教 堂那样激动人心的单体建筑因而,人们到会馆游览,其艺术享受不在于单体建筑造型的欣 赏,而在于群体序列的推移;不在于局部的雕琢趣味,而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不在于突兀 惊异,而在于节奏明晰;不在于可看,而在于可游最典型的莫过于砖、木、石三雕了,其题材丰富多彩,画面驳杂变幻,几乎包含了三教 九流全部精粹的轶闻典故,给人们在观赏中提供充分驰骋想象力的广阔天地,触景生情,收 获多多说它“浪漫”,是说会馆的建筑形式的创作乃至全部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都有会馆主 人的特殊劳动在里边明末计成写的《园治》开宗明义就说:“世人兴造,专主鸠匠,独不 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对于有更多艺术成分的建筑,则“筑 园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对这百分之七十乃至九十的“能主之人”,并不是要求 其做到技术的先进、技艺的高超,而是创造审美的愉悦、内容的提供它不是匠人,而是艺 术家的构思那精美的小算盘、“二龙戏蜘蛛”等图案的奇思妙想,不仅是商家求吉的心理 需要,更是艺术家审美心理的需要关键在于这些商家不仅是理财的行家高手,还在于他们 对建筑艺术的真知灼见和对民族审美精神的刻苦求索。

会馆的建筑是官制与民间创造力的结合体,是规整一自由、和谐一跳跃、空 间一时间、理性一浪漫等等审美意识和美的形式的交织融合这就是乾隆风 格的精粹所在,也是现代人无论有地位与否、有文化与否、有修养与否,各行各 业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奥秘所在会馆大门照壁,又称树屏、照墙、影墙,俗称“影壁墙”照壁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有的照 放在大门之内,也有的放在院落门前,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使之不 能对院内一览无余,又成为人们进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照壁的历史由来已久在陕西扶风、歧山两县交界处发掘的西周遗址中,发现院落门前 已有板筑照壁的残迹照壁从造型上可以分为一字形、八字形和依墙式等,从用材上看又可 分为琉璃制、木制、石雕、砖砌等照壁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和富豪之家开封山陕甘会馆的照壁为一字形,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临街而设,沿街东西走向, 壁体高8.6 0米,长16.5 0米,厚0.65米;整个照壁可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系用 青砖磨砖对缝而成台基为青石须弥座,高1.40米,是中国传统的基座形式之一须弥为古印度的音译,意 为妙高,是传说中古印度山名,是人类所居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旋转,三界诸王依此 层层建立,以须弥名座,取其稳固之意。

须弥座之上为照壁壁体,两面皆砌有砖雕牡丹和回 字纹花框,背面花框内的不同位置砌有18条龙纹砖四角用石雕“云龙捧寿”形成岔角 壁芯为石雕“二龙戏珠”图案,该石雕内为椭圆形,外为长方形,据说这与古人认识天体有 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会馆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说的具体 反映从整体上看,壁体雄伟大方,颇为华丽壁体之上是砖饰人物、花卉、山水、鸟兽、 博古图等,题材多样、技法精湛砖饰以上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形式其屋面可分前、后、左、右四坡,并分由 前、后坡相交的一条正脊及前后坡与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四阿顶或 五脊殿正脊为绿色高浮雕荷花脊,两端均置龙形大吻大吻又称鸱吻,龙口大开,咬住正 脊,它既有较强防水功能,也是正脊上主要的装饰构件照壁的背后是他书写的“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成为会馆一景,不少游人在此驻 足留影纪念会馆戏楼戏楼,又称歌楼、乐楼它位于会馆照壁正北面的中轴线上,座南面北,正朝大殿内的 关帝圣君一般来讲,较大的会馆都有戏台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舞台”名称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说;“于是内妓与 两院歌人,更代上舞台唱歌”,又唐代杜牧《寄远》诗曰“向无罗袖薄,谁念舞台风”。

这 种舞台的具体建筑形制不太清楚,但既然称为“舞台”,它的用途主要用于歌舞是明显的我国古代戏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面开口伸出式戏台,建筑规模宏伟,装饰比较华丽, 为木结构建筑屋顶根据台的规模大小有多种形式,观众可以从戏台三面观看表演;另一种 是一面开口镜框式戏台,这种镜框式戏台与现代舞台相类似,只是今天镜框式舞台为长方形, 古代的则是中间大,两边小演戏时,两边用布挡着,中间敞开,为表演区,台下观众只能 从正面观看演出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改为小学体育场,现存戏楼是从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 此的该戏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南北通道,供人通行,有行走 演出两不妨碍的功能东西两侧有台阶可直达戏台戏楼上部,分为前后两部分,二者之间 有一龙纹木雕屏风相隔前台是传统的三面开口伸出式,为表演区,卷棚顶;后台,硬山顶, 供演员化妆休息之用前台檐角高翘,平板枋,额枋上雕有“云鹤图”、“丹凤朝阳”等图 案,雕刻工细清代和民国有不少名角在此表演清代每逢关帝圣君的忌日,即每年的正月 十三(接武财神)、五月十三(关帝生辰)九月十三(祭关帝日)都在这里大演关公戏古 人观戏有感,写楹联云:“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 扮演来毫发不差。

又云:“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 今人看人很有哲理趣味性该戏楼雕花贴金、辉煌夺目、典雅精致,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古代戏楼,甚为 珍贵开封山陕甘会馆钟鼓二楼钟鼓二楼,在戏楼北边的东西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我国古代重镇和规模较大的 寺庙都设有钟鼓楼会馆的钟鼓楼是开封经过战乱水患后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弥足珍贵鼓楼的建筑形式与钟楼相同,关于鼓楼的名称来历和含义,据《重修滑县志》记载“北 魏时,衮州多盗李崇为刺史,乃村置一鼓楼,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 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次,各击鼓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是以俄顷之间,声布万里之内……故后世效之州县多置鼓楼”可见鼓楼始于北魏,为李 崇所创,以此传递消息,便于擒贼捉盗这种传递信息的方法,是继烽火狼烟之后的又一创 举但后来鼓楼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以建造之美供人观赏凡登钟鼓楼的游客,都会联想到“晨钟暮鼓”的成语晨钟暮鼓”本谓时日推移、 循环不已,多指寺院早晚击钟敲鼓时用的,后常形容寺庙的寂寞生活,亦比喻令人及时警悟晨钟暮鼓”一语,最早见于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古人有许多诗句来描绘“晨钟暮鼓”北周庚信《庚子山集》中有“戌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杜甫《杜工部草堂》有“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宋欧阳修《庐山高》诗“但见丹霞 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宋陆游《剑南诗稿》有“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 暮鼓无休时”等等诗句俗话说登楼撞钟,百事亨通;空中击鼓,消灾降福愿钟鼓的悠扬之音为游观者带来好厢房在大殿之前、戏楼之后,分列左右、相向而立的建筑称厢房东西厢房,每侧各有房间 八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五间、北面三间各为一整体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灰筒瓦屋 面,屋面正脊饰高浮雕青砖牡丹花脊,两端置青砖鸱吻,垂脊为狮、吼、马、羊、鱼走兽, 前坡明间上方均砌成“菱”形的黄色枋心,民间称作“黄气冲天”山墙在檐下嵌墀头,上 面雕刻有太狮少狮、菊花等吉祥图案厢房正面均为隔窗式门窗,上部隔心透明,下部裙板雕有如意头等图案厢房前有廊房, 下设木质坐式红栏杆檐下置单翘斗拱,每间二攒,柱头科亦两攒前檐柱与额枋相交处均 饰有倒挂楣子,其上额枋、平板枋上面皆为木雕,有“九狮戏绳”、“九狮戏带”、“八仙 醉酒”、“八仙庆寿”、“凤穿牡丹”、“二龙戏珠”、“街头即景”、“征战图”等,装 饰繁华,雕刻精细,令人眼花缭乱。

西厢房内有木雕立体模型《清明上河图》,东厢房内有《中国十大圣人展》皆深受游人 欢迎牌楼牌楼,是一种纪念性建筑物,用于宣传礼教、标榜功德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拜殿之南面,为三间六 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形,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呈鸡爪状,故汴城人士 称“鸡爪牌坊”这种特殊的平面柱网结构,增强了稳固性牌楼明间面阔4.5 4米,次间面阔1.655米,明柱高约6.30米,径0.48米,边柱高约3.70 米,径0.385米,斗口宽0.06米,单材高0.075米,足材高0.125米明柱柱身下段各以三块 抱鼓石状夹杆石将柱身外、前、后三面夹峙抱鼓石表面浮雕“苍龙行云”、“丹凤朝阳”、 “云鹤图”以及“狄仁杰登山望母”、“白兔记”等图案明、次间均有额枋、花板、斗拱、 檐楼等部分构成雀替、花板分别以透雕、高浮雕手法做出花卉和动物图案明间下层斗拱 作十一踩五下昂,平身科五攒、角科二攒作等距排列,正心重拱造,外拽单拱造象鼻昂, 麻叶头状耍头耍头上皮置一小平板枋,之上又置一层三踩斗拱,平身科七攒、角科二攒, 其中三攒在45度向出斜昂和龙头耍头次间斗拱作九踩四下昂,麻叶头状耍头。

耍头以上 另置一层一斗二升麻叶斗拱明柱、边柱柱头均作出八边形灯笼榫牌楼,中枢高耸,左右次楼略低主楼上部檐坡绿琉璃瓦覆盖,正脊为牡丹花雕,中间 置一方亭,两侧一狮一象,狮拥莲台,象驮宝瓶,形象逼真,瑰丽之至正脊两端的鸱吻, 剑把上东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