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线专题(常考知识点)一、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①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②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③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④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⑤鞍部:两个高压脊与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 2,等压线图中如何进行风向确定和风力大小的比较 (1).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点并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即风从哪个方向来,就用它的来向命名风向例如,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因此说夏季吹东南风;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所以说冬季吹西北风 (2).风力大小的比较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 但要注意不同的两幅图上的等压线值和比例尺的变化规律如下: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3).根据风向可判读 等压线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未考虑地形与其他因素影响) 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4)高压和低压(风压定律) 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右后方(左下图),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右下图)3、分析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气旋):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第1页②高压中心地区(反气旋):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4、锋面气旋的判读①确定锋面位置:在低压系统(气旋),锋面多出现在低压槽,如图中HD、KD线②确定锋面附近风向:图中A、H、F为偏南风,K、C为偏北风北半球某地区气压分布图③判断冷暖气团:图中A、H、F在锋面南侧,来自低纬地区,气温较高,为暖气团,K、C在锋面北侧,来自高纬地区,气温较低,为冷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HD为暖锋,KD为冷锋锋面都随气流呈反时钟方向移动⑤天气状况:A地位于暖锋面的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无雨;C地处于冷锋锋面的后侧,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二、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压线(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如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a处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b处气压较低,因为a>c,c=d,而d>b,所以a>b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近地面A处气压较低(这里必须特别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处相比而言的,对A处来说,其气压远远大于高空的a处),B处气压较高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地面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图1 图2第2页 在等压面图中,经常见到比较不同的高度及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的问题,以及考查等压面凸向的问题。
这类问题解答的原则是:不同海拔高度上,越向高空,气压值越低,因为越向高空,空气的密度越小;在近地面附近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如上面图2,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为乙、甲、丙、丁,丙为高气压,丁为低气压,而地面上的甲为低气压,乙为高气压 在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上,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海拔高度)上的比较,而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为越向高空,空气的密度越小 (1)气温高低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 (2)海陆分布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 (3)城市和郊区城市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三、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某一高度的水平面切割等压面而得到的交线即为等压线如下面甲、乙两图的上部分别是1008百帕、1007百帕、1006百帕、1005百帕的几个等压面分布,甲图中的等压面上凸,乙图中的等压面下凹。
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的等压线的分布来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不同等压面相割,在等高面上形成的许多交线,如甲、乙两图的下部等压线可以看出,等压面上凸区对应等压线的高值区,即为高气压区;等压面下凹处,对应等压线的低值区,即为低气压区等压线综合练习题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题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第3页图5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4.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5题5.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A.a B.b C.c 图3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6 -7题6.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第4页 A.甲 B.乙 C.丙 D.丁7.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8—10题8.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C. 西北风 D. 西南风9.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D. Q地10.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读图2,回答第11~12题11、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12、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C、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4,完成13~15题13.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 B. 偏南风 C.东北风 D. 西北风 14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第5页A.14日14时 B. 14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日11时15.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A.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6、17题16. 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1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5,回答18-19题18.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19.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20~22题2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2①地相比,②地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2第6页 图3 图2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23~24题23.图中M地的风向是24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25题图325.由08时到20时,图中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26题第7页26.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M图1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读图l,回答27~28题 图1 27.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28.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29.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