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徽 省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皖政办 〔 2 0 1 1 〕 7 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 “ 十二五, , 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 “ 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琶 吸 尸一年十压叭 日安徽省 “ 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为推进全省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根据 《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民政部 ( 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以及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安徽实际,制定本规划一、 “ 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 “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民政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 ) 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各类救助标准显著提高,其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补差分别比“ 十五”末增长 2. 7 倍、 2. 4 倍;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年人均918元提高到2 437 元, 分散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 1 651 元, 集中供养率由7. 8 %提升到35%。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救助人数分别比 “ 十五”末增长 1 7. 9 倍、5 .9 倍全省每年约有 5万多人次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主动性和保护性救助 二 ) 减灾救灾应急功能不断增强全省乡镇以上政府和村、 社区组织制定了救灾应急预案,灾害信息员制度全面建立全省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 储备能力明显增强 全省 53 个社区被授予 “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积极应对 2 0 0 7 年淮河流域性特大洪涝灾害和2 0 0 8 年雨雪冰冻灾害, 大力支持四川坟川、 青海玉树、 甘肃舟曲等地重大 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工作年均救助灾民 3 0 0多万人次,累计发放救灾款 1 8. 6 7亿元 三 ) 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墓层群众 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 乡 和谐社区建设加快推进,80%以上的社区建立服务站,各类服务设施数目及服务项目明显增多 农村社区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4 个省级试点单位和 4 个国家试点县建立完善了各类农村社区设施, 有效提高了城 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 ) 双拥优抚安里工作再创佳绩退役士兵安里、 优抚对象医疗、军休服务管理等重大改革逐步深化, 在全国率先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自 然增长机制。
优待金由2 0 0 6 年的户均 1 9 00 元增至3 9 0 0 元,累计接收退役士兵 14.2万人、军队离退休干部 1016 人先后涌现 12 个全 国双拥模范城 ( 县 ) 、49 个省级双拥模 范城 ( 县 ) 20个国家及省级重点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光荣院由4 4 所增至 5 4所,床位数增至2 2 31 张 五 ) 城 乡 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 大力兴办各类福利服务机构,全省老年福利机构达 2 2 38 个,床位 19.7 万张,养老床位拥有率达1 9. 8 % 儿童福利事业快速发展,拥有儿童福利院 2 0个,床位 3 1 9 0张;新建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19 个,“ 明天计划” 、“ 安徽国际微笑行动”扎实推进福利彩票年发行!由 “ 十五”末的 10 亿元攀升到2 0 10 年的 2 5 亿元,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福利企业健康发展,改革逐步深化 六 ) 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坚持培育发展 与监督管理并重,全省社会组织由 2 0 05 年的 8 8 54 个增至 2 010年的 1 . 45 万个,增长 6 4 %科学适度调整部分市、市辖 区结构,调减 乡镇 194个,调增街道 21 个 ;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专项事务以及平安边界建设有效推进。
殡葬改革稳步发展, 全省火化率达 85% 全省95%婚姻登记机关为“ 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 ,婚姻、收养登记合格率均达 9 9 %以上全省民政奉业发展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现代民政事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推进民政辜业社会化改革, 提高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增强发展活力;能力建设与新时期民政部门的职能不断拓展、任务 日益加重的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基层基础建设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 服务保障能力里待提升;民政法制建设与依法行政的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法规制度相对滞后,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成为阻碍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 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不足与不断加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尤其是社会救助、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数t与配套资金不足矛盾尤为突出,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与经济发展适度 同步的民生投入机制专栏 1 安徽省 “ 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主要 目标完成情况士一五 十一五 一化、2 0 0 5年2 0 1 0年2 0 1 0 年预计买际 一’ “伴实 际目 标 实 际 年 增 速 年 增 速一 ,,,, 一一一 - 一 -二-玉 兰 Z ee 一 二 翌一 城 市居 民最低 生 活保 障。
,. , ,n. .一曰, 1 ‘ 五.甚, 0〕,011 0石. 1乙乙一 月八利个 r 左 、 儿).. .. . . . .一春 妙 凳 异 唇 呼 尝 污 保 障 : 1 .6 63 5 .5 8: 6; 85 1 .9月人均补差 ( 元 )“”,“. “ “‘ ”社会福利床位数( 万张 )4 . 74 . 91 9 . 70 . 83 3 . 2 枣 廿 乎 户 供 养 水 平: 3 5 5 3 1 9 0 72 . 16 .7气兀 1 井. )社区服务 中心数 ( 个 )2 2 35 1 05 7 31 82 0 . 8 绮 仓 生 坏 保 障 人 均 标 准; 3 3 9 92 4 .6L兀 1 牛)优抚床位数 ( 万张 )0 . 1 80 . 20 . 32 . 11 0 . 8老年活动 中心数 ( 个 )1 0 01 1 01 1 01 . 91 . 9遗体火化率 ( %)7 18 58 53 . 73 . 7 号 籍 寞 晋 费 支 出 数2 35 o 9 7 .1 16 .8 3 3 .4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 年建立并实施二、 “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安徽科学发展 、全面转型、加速崛起 、兴皖富民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民政事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一 )发展机遇―全省 以保障和改善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为民政事业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公共财政将全力保障民生,为推进 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提供 了 有力的物质基础―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突出位里, 社会管理格局将更加完善,为发挥民政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省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将加快转变,大t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 服务性社会事务从中分离出来,为民政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 )主要挑战―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的挑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提速,社会阶层结构、社会人 口 结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社会需求结构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对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提高民政工作精细化水平,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应对民生保障由 “ 保生存”向 “ 促发展”转型的挑战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 公众对公平正义、 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 趋强烈,社会救助模式需从传统的单纯物质救助,转向提供综合服务、 增强困难群体的自我救助和 自我发展能力, 对民政工作理念、制度、方式的全面升级提出更高标准。
―应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挑战完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贵、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对加强城 乡 社区建设,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充分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凸显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管理中的载体功能提出迫切要求―应对 自 然灾害风险增大的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安徽 自 然灾害风险系数增大,强化防灾减灾能力, 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灾害应对机制 ,面临更加 紧迫的任务三、指导思想和发展 目标( 一 )指导 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安徽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主线,以民生工程为抓手、项目 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灾应急救援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社会组织管理、民政公共专项社会事务以及慈善事业发展,强化民政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安徽作出积极贡献 二 )基本原则―保障民生, 服务社会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民政事业的根本 目的, 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益, 确保民政价值取向、管理服务行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 标要求相一致,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
会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积极发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供给机制, 提高社会服务的质!和水平―适应需求,公平有效坚持从实际出发 ,着力推进符合基本省情、体现时代特色、适应群众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服务事业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 标, 公平有效地满足各类群体 的社会服务需求,优先有效满足优抚对象和特殊 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坚持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 区、贫困地 区、民族地 区、革命老 区民政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统筹各项业务工作 ,突出重点领域 的民生问题,兼顾地区发展差异,整体推进全省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探索创新,长效发展以贯彻落实部省协议为契机,强化长效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在重点区域探索民政资源优化配里新路径, 创新公共服务设施建管新模式, 区域先行, 示范带动,不断推动民政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理念、方式、手段的现代化,实现长效发展 三 ) 发展 目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进一步完善 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城乡低保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实现全覆盖, 集中供养率力争达到 7 0 %, 供养标准不低于当 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城乡医 疗救助制度、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
―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自 然灾害救助条例》有效贯彻落实,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保障,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灾害救助补助标准逐步提高―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儿童福利制度、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日 趋完善,残疾人福利事业稳步发展, 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全省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到 40% ; 敬老院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40%的敬老院改造成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城 乡 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水平全面提升, 城乡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加快1 00%城市社区设立服务站, 80%城区建立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80%乡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服务功能覆盖 8 0 %的建制村, 居民享有社区服务成效显著―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双拥活动深入开展, 抚恤优待和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孤老优抚对象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