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毛颚动物资源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05MB
约28页
文档ID:44728357
毛颚动物资源_第1页
1/28

生物资源10级生物科学一班 20100704011034 主讲:陈波毛颚动物资源Chaetognatha v第一:毛颚动物的研究v第二:定义及分类v第三:常见的毛颚动物资源v第四:毛颚动物的价值与前景v毛颚动物研究v 20世纪30年代起毛颚动物研究开始跨入生物海洋学阶段, 主要表现是自然生态研究的蓬勃兴起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 代,生态研究由种群生态发展到群落生态,生物学方面得到深 入广泛的研究,毛颚动物的研究全面展开,趋于成熟20世纪30年代,所有的调查结果,不仅报道了毛颚类的分 类、分布,而且进行了生态分析在此基础上,T.Tokioka 论述了印度一太平洋的毛颚动物(1952)和北太平洋毛颚类的分 类和分布(1959),R.Bieri(1959)探讨了太平洋毛颚动物分布 与水团的关系,A.Alvarino(1964)提出了毛颚动物的动物地 理学,加上其他学者有关的工作,逐步阐明了毛颚类的地理区 划和特定水团的群落生态特征T.Tokioka(1965)的《毛颚动 物分类纲要》的发表,适时地为毛颚动物分类系统的完善推进 了一步 v 20世纪70年代以后,毛颚类生态学研究进入生态系统,自然 生态与实验生态相结 合,生物学研究有理论升华,形态研究 深入到超微结构,向生化、生理机制的探讨发展。

定义: 毛颚动物(Chaetognatha)是海洋动物中 结构特殊,分类位置尚待确定的一个类群这类动物 身体较透明、细长似箭、左右对称、有侧鳍、尾鳍和 体腔故称为箭虫;它们的身体前端具有颚刺,所以 ,又称为毛颚动物在胚胎发育上,毛颚动物属于后 口动物(deutostoma)毛颚动物在全部生活在海洋中,除极少数种类以 外,都是营浮游生活的虽然种类不多,但由于它们 的分布广,数量大,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有很重要的 地位 毛颚动物身体细长,活体 较为透明,有侧鳍和尾鳍身 体被横隔膜(transvers, septum)分为头部、躯干、尾 部 分 类毛颚动物是一个分类位置尚待确定的小门,仅包括1个纲 ,称为矢虫纲(Sagittoidea),矢虫纲只包括2个科,即 Amiskwidae科和箭虫科(Sagittidae)前者仅有1属1种( Amiskwia sagittiformis),全系化石现存的全是箭虫科的 种类这一科包括9个属约70种,其中,在我国海区已发现 约25种 (一)分布世界各海、不论从寒带海至热带海,或从表层至深海,都有毛颚 类的分布二)食性毛颚类是贪婪、凶猛的肉食性动物,是海洋食物网的另一个重要 环节。

(三)生殖、发育一般,毛颚动物为异体受精,但也常有自体受精现象在箭虫属 ,受精卵被1层胶包围,而浮游于海中毛颚类幼体发育不经变态 (四)再生现象有些毛颚动物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v 毛颚动物在海洋中同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密切 而错综复杂的,主要表现在捕食关系和寄生关系上 捕食关系 毛颚类大量捕食其他浮游动物,许多 桡足类都是它的重要饵料生物,附带带吞食一些浮 游植物如硅藻类等这样,毛颚类的繁殖和摄食活 动,在保持浮游动物一浮游植物群落数量平衡上起 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种群增长也受到制约,因为 它同时又是许多鱼类、水母类、栉水母类的食物 不但中、上层鱼类捕食毛颚类,如东海底层鱼类也 以之为食此外,它也是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侵袭 的对象在毛颚类样品中常见的无头或头部伤残的 个体,相当一部分就是由盲蚕和某些桡足类捕食所 致v 寄生关系 v 毛颚动物也遭受寄生虫的侵害,沿岸和近海较常见 我国近海的强壮箭虫、中华箭虫和肥胖箭虫等也常 见到感染寄生虫的个体已发现的寄生生物有原生动 物、线虫、吸虫、绦虫、桡足类和一些细菌类原生 动物是毛颚类最常见的寄生生物,黑海箭虫体腔有黄 绿色的对盲囊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黄海一种寄生性的 异尖线虫 的幼虫较多。

v 寄生对毛颚类的危害是严重的吸虫幼虫寄生使毛 颚类的卵巢发育受阻,丧失生殖力,身体畸形,导致 死亡率增高或改变生境如东京湾的强壮箭虫感染后 ,摄食活动和生殖行为衰退,含食率不到10%,个体 变小,终于造成高死亡率、低生长率,限制了种群的 增长生态 及经济科研意义经济意义毛颚动物全部海产在现代种类中,除了锄虫( Spadella)营底栖生活以外,都是在海洋中浮游的 虽然种类不多,但其数量大,分布广,是海洋浮游动 物的重要类群之一它们是许多鱼类的天然饵料所以,它的数量分 布可作为渔获指标之一多种经济鱼类的食性分析(杨纪明等,1962,1966 ;白雪娥,1966;李军,1990等)表明,毛颚动物是 上、中层鱼类和幼鱼的食物组分之一,又是桡足类及 其他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李军,1990;张谷贤、 陈清 潮,1991;杨纪明、李军,1995),在海洋食物链中 居于重要环节 科研价值v 毛颚动物可作为海流、水团的指示种,对水文学 工作者探索海流的来龙去脉有一定帮助v 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毛颚 动物与水文环境关系特别密切,可作为水团、海流 的指示生物F.S.Russell(1935)率先应用秀箭虫 Sagitta elegans 和毛箭虫S.setosa来探索大西洋 水团和北海水团在英吉利海峡相互消长、推移的情 况,取得成功的经验,为以后浮游指示生物的生态 研究铺平了道路。

随后开展的有苏格兰海域、智利 近海、北卡罗来纳陆棚、东海以及北太平洋等区域 毛颚类指示种的探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箭虫资源v回顾下它们的动物学知识及其了解它的分布 与价值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 : (体稍硬,通常较不透明 纤毛冠乙型贮精囊略呈卵 形颚刺6—7个前齿8—13 ,后齿16—29前侧鳍自腹 神经节中央开始,略长于后 侧鳍这是沿岸种,常在不 同水团或海流交汇处大量繁 殖,是我国东海、南海区最 占优势的毛颚类 强壮箭虫S. crassa: 泡状组织很发达,延伸 至尾部纤毛冠丙型, 两侧呈波浪状贮精囊 椭圆形颚刺8—11个 前、后齿为6—14,15— 43这是沿岸低盐种, 在我国渤海、黄海占优 势 太平洋箭虫Sagitta pacifica:体较细硬,成体 不透明颚刺的刃缘呈锯 齿状贮精囊的前侧缘具 锯齿纤毛冠乙型,没有 泡状组织颚刺6—7个 前、后齿8—11,17—23 这是暖水种,大多栖于表 层它在我国,主要分布 于东海、南海及台湾省周 围水域这种毛颚类被认 为是黑潮的指示种 肥胖箭虫S. enflata:纤毛冠 甲型没有泡状组织侧鳍短 卵巢也短贮精囊甲型,呈小球形, 靠近尾鳍。

颚刺7一10个前、 后齿5—10,7—18这是暖水 表层种,在我国,从南黄海到 南海有广泛分布,是我国海区 的主要毛颚类之一 由于黑潮和南海暖流的运动,从南向 北分布到东海东部,有的还渗入东海西 部外缘和南黄海东南部,形成范围辽阔 的热带暖水类群分布区肥胖箭虫的分 布涵盖了这片广袤的水域,堪称典型暖 水广布种,数量最占优势,东海东部在 10—25个/m3以上,南海波动于1—10 个/m3间 六鳍箭虫S. hexaptera: 55mm,透明纤毛冠甲型 没有泡状组织贮精囊 稍狭长颚刺6— 10前、后齿少,分别为1 —5、2—6 这是热带外海种,可作为 暖流指示种,在我国东海 、南海都有分布 (二)翼箭虫属 Pterosagitta 泡状组织非常发达, 几包围全身仅有1对侧 鳍,完全在尾部本属 仅有1种龙翼箭虫Pterosagitta draco :纤毛冠甲型犁贮精囊 呈耳状颚刺7-11个, 其刃缘呈锯齿状前、 后齿4—10,8—19这 是暖水表层种,可作为 暖流指示种,在我国东 海、南海都有分布 (三)撬虫属 Krohnitta 没有泡状组织和盲囊侧鳍1 对,跨躯、尾两部小齿仅1列 。

太平洋撬虫Krohnitta pacifica: 身体细长、不透明侧鳍长椭 圆形卵巢长,成熟时可达侧 鳍前端这是暖水表层种,在 我国东海外海和南海都有分布 细菌—河豚毒素—毛颚动物v 多年来就知道毛颚类捕食是以毒 液麻痹猎物,而后咽下 到20世纪80年代发现箭虫、锄虫和真(钅毳)虫的有毒物质 是一种神经毒素——河豚毒素(TTX),具强烈的钠通道阻 断剂的作用又从秀箭虫、琴形箭虫和钩状真(钅毳)虫等 头部分离出产生TTX的弧菌菌株因而认为毛颚类毒液的产 生可能与细菌有关虽然现在对毛颚类富集TTX的机制还不 清楚,细菌与毛颚类的共生关系还有待探计,但在海洋中无 处不有的毛颚动物,对于扩散TTX和TTX产生菌的媒介作用 是值得关注的v河豚毒素 在国际市场上,河豚毒素结晶每克已经高达17万 美元在欧洲市场上,它的广告价位高达每克40万美金,相 当于黄金的21333倍科研用途v毛颚动物的一些形态特征和环节动物较相似 过去曾被认为是环节动物的一个纲但通 过发生学的研究,又表明它和环节动物是较 为疏远的事实上,毛颚类的系统位置比后 者高得多它应属于后口动物,具体腔,并 左右对称。

这两个特征显示了它们和棘皮动 物与脊索动物更为亲近因此,它们在生物 进化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小知识v南京专家在昆明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毛 颚动物化石v中新社南京十月五日电(记者王国安)记者从中科院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教授陈均远和他 的学生黄迪颖在昆明附近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毛 颚类动物化石,距今约五点三亿年,从而为现代生 物多样性在寒武纪早期就已形成的推测,提供了最 新的科学依据 毛颚动物前景v南大洋国际联合调查, 是此期间大规模的调查,获得南大洋 系统的毛颚类分类、生态资料,成果散见于各国的调查报告 更多的是散布于各大洋的区域性调查,在种类组成、数量时空 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之外,还着重研究了种群结构和数学模 型,并探讨了分布型、深海异域分布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和毛颚 动物地理学其中,对印度洋毛颚动物研究的成果,在揭示种 的来源的基础上,提出印度洋是沟通大西洋-太平洋的“生物链” 具有重要意义v 研究发现,毛颚类不仅是特定水团、海流的指标,而且可作 为厄尔尼诺现象的指示生物,这就表明毛颚动物研究与物理海 洋学的关系更趋密切孟买湾污水对毛颚类影响明显,日本西 岸三湾和孟加拉湾毛颚类对重金属的积累,说明毛颚动物的指 示生物研究已向污染指示生物推进了一步。

Lough 等的《毛颚 动物和海洋学》展示了在更广泛的海域研究指示种的前景 前景现在毛颚动物作为浮游指示生物研 究的范围已扩展到对海洋开发与保护方 面的应用,如寻找渔场、鱼群和评估海 域污染状况等,可为指导渔业生产、防 治海洋污染等提供基础资料由于垂直分布贯穿海洋各水层,有明 显的垂直移动,毛颚动物剧烈的捕食活 动、排便和死亡残骸的沉降等生物学过 程,在海洋有机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也是 不容忽视的Dilling和 Alldredge(1993)的工 作已证明了这一点毛颚动物对碳通量 的贡献,在真光层不大(4%一6%),而 在深层很大(6%一60%)我们相信,通 过毛颚动物介入生物地球化学的深入研 究,对实现提高海域生产力的前景是有 裨益的 谢谢大家欣赏v温馨贴士:v 迟来的冬天,v 各位童鞋注意保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