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勘察设计实施要点1.1地质勘测1.1.1地勘范围及要求光伏场区根据组件布置做地质详勘,开关站根据面积做地质详勘以满足光 伏电站设计、施工及验收需求为准1.1.2地勘内容及要求光伏场区部分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应包含如下数据:含水量W0、重力密度Y、干 重度Yd、孔隙比e、饱和度Sr、液限WL、塑限WP、液性指数IL、塑性指数Ip、 粘聚力C、内摩擦角6、压缩系数a1〜2、压缩模量ES、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 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回弹模量、基准基床系数、剪切波速、泊松比等如场 地土层具有湿陷性,应提供湿陷系数和自重湿陷系数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土壤电阻率岩土主要参数的分析选用湿陷性评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数据:除强度指标外,要求提供应力-应变曲线(剪应力 轴向应变,体积应变-轴向应变)和数据;其它土工强度试验,如直剪或简单剪 切试验,除强度指标外,提供上述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和数据试验请尽可能 采用原状土进行)其他未说明事项按国家和河南地方规范、标准执行升压站部分岩土工程应做以下分析和评价内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应包含如下数据:重力密度Y、干重度Yd、地 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基土工程性质评价,土壤电阻率湿陷性评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其他未说明事项按国家和地方规范、标准执行1.1.3地勘成果项目场址地质详勘报告应包括以下技术内容: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提供为光伏场区设计所需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 触面特性等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 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确定光伏电站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光伏电站的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做出评价初步查明光伏电站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的调查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土液化情况1.2工程设计1.2.1设计范围及要求包括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编制工作(包括送出线路及对侧间 隔)工程设计应遵循招标文件要求的规范和标准,且应执行国家和地方规范、标 准1.2.2设计内容及要求1.2.2.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提供光伏电站的整体规划、初步设计图纸(包括光伏区及开关 站总平面布置、场地平整、电气主接线、支架基础、箱变基础、集电线路、场内 施工道路、场区防洪设计、给排水设计等图纸)、35kV开关站工程、主要设备材 料清单、相关计算书、建安工程量清单、全站效果图设计及概算等。
1.2.2.2施工图设计依据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进行本工程施工图设 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总说明、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图设计文 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本工程所采用的设计方案必须经招标方审定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包 括但不限于此:总平面布置图;电气主接线图;支架构件图;支架基础设计;场 内所有土建工程(包括交通工程;场平工程;变配电基础工程;配套辅助生产建 筑等房建工程)、全站电气设备选型及技术资料(含全站一、二次设备、计量、 通讯、调度、集电线路、电缆敷设及安装工程;其它设备及安装,包括采暖通风 及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配套工程、消防系统、防洪设计、安保系统、给排水、 全站防雷接地设计、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备及安装)等施工图设计;建筑物内 观及外观形象设计及装饰材料选型;全站效果图设计1.2.2.3竣工图设计根据项目实际实施情况编制竣工图、电缆清册及相关竣工验收资料1.2.2.4图纸审核与本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相关的图纸审核工作,都应向第三方提供审核资料1.2.2.5技术文件编制本工程所提供的所有资料应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 50328-2014 的要求。
1.2.3设计成果要求1.2.3.1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初步设计方案及说明书设备清册设计概算设计计算书初步设计图纸站用电负荷统计设计方案评审1.2.3.2施工图设计阶段图纸范围应保证电站的正常建设、调试、验收之需要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 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招标工程范围内所有施工图纸2、 所有相关的计算书3、 相关政府部门所需要的技术资料设计成果应满足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应保证甲方利益1.2.3.3竣工图设计阶段1、 所有竣工图纸并加盖竣工章2、 提供相关设计竣工验收资料,并满足项目竣工验收要求1.2.4技术服务设计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间提供以下服务:1) 现场技术支持服务;2) 参加并配合隐蔽工程验收、竣工工程验收;3) 协助召开设计联络会,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4) 其他相关服务1.2.5电站系统效率保障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光伏电站系统效率必须满足首年不低于83%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阴影遮挡损失、组件表面反射损失、灰尘和雨 雪遮挡损失、组件功率衰减损失、组件弱光效应损失、组件温度损失、组件功率 偏差损失、失配损失、直流交流线缆损失、逆变器的功率损耗、变压器功率损耗 等。
对于以上各部分损失,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公司工程项目建设经 验和运维经验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各部分损失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保障 系统效率,提升电站发电量,本工程在方案设计和施工中进行以下优化设计和措 施:(1) 采用优质的多晶硅组件,控制组件的衰减率、降低组件功率温度系数、 减少多晶硅首年衰减率不超过2.5%,后续每年按低于0.7%线性衰减,组件供 货商提供25年功率衰减质保,保障项目25年运营期内的发电量组件的最大功 率温度系数为-0.41%/°C,降低组件温度损失2) 严格控制隐裂率,减少组件后期的衰减率和发电量损失组件较为严 重的隐裂会导致组件部分失效,甚至会加速组件衰减率,组件在出厂前和施工期 间应严格控制隐裂率组件在出厂前和到达项目现场后应进行隐裂检测,控制组 件出厂前和运输过程中的隐裂在施工期间,通过制定合理的工序和有效的管理, 可以减少施工过程造成的组件隐裂,保障电站运行寿命和发电量3) 组件电流分档,降低组串失配损失组件失配损失导致的发电量损失 在1%以上组件在出厂前进行电流分档(一般每种规格分为三档,档位宽度为 0.1A),按不同电流档位分箱包装运输;组件安装时,同一串组串只能安装一种 规格一种电流档位的组件,严禁不同电流档位混合安装。
4) 采用大功率高效集中式逆变器,逆变器最大效率不低于99%,加权效 率不低于98.4%,减少了逆变器转换效率损失5) 采用优质的低功耗升压箱变,变压器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功率小于国 家标准要求,减少变压器损耗功率6) 优化总平面布置图和子发电单元布置,减少交直流电缆线路损耗本 工程设计中合理布置子阵逆变升压一体机位置,减少了直流汇线电缆和35kV集 电线路长度,减少系统交直流电缆线路损耗,交直流电缆线路总损耗约为1.8%7) 本工程选用固定倾角可调支架,综合考虑斜面最大辐照量和前后方阵 之间的遮挡因素,通过PVsyst软件模拟,选用各季度发电量最大的倾角进行按 季节调整8) 本工程设计中选用优质的设备,故障率低,设备故障发电量损失大幅 降低;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设备运维制定,及时排除故障问题,设备故障损失不 超过0.5%8)合理制定组件清洗制度,减少组件表面灰尘损失一般光伏电站组件 表面灰尘损失在2.5%〜4%本工程配备清洗车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洗, 可将灰尘损失降低到1%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