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视觉文化传播》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1. 立论角度立论角度正确答案: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事物的矛盾是复杂的立论的角度自然也应该是多样的只有不断探寻新的角度随着落脚点和针对性的变换才可以写出多种角度的具有新意的文章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事物的矛盾是复杂的,立论的角度自然也应该是多样的只有不断探寻新的角度,随着落脚点和针对性的变换,才可以写出多种角度的具有新意的文章2. 新闻收受有几种结果?新闻收受有几种结果?正确答案:(1)从收受的质量上看可能会形成三种结果:完全接受、部分接受和拒绝接受\r\n ①完全接受即收受者完全认可并确信新闻文本表达的信息并将其存储、内化于自己的“信息库”中在实际的新闻传播中绝对的完全接受几乎是不存在的\r\n ②部分接受这是新闻传播中最常见的现象即受众对新闻文本传播的信息和倾向只是部分接受\r\n ③拒绝接受当新闻文本包含的信息被收受者认定是不真实或者不被收受者既有的、现存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意图习惯、利益观念等等所接受时受众就会拒绝接受\r\n (2)从收受的层次上看会形成三种基本的结果:表层接受、内层接受和深层接受\r\n ①表层接受。
即受众仅接受了事实信息而对渗透在事实信息中的情态信息、意态信息等不予接受\r\n ②内层接受所谓内层就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或者传播主体表达于新闻文本中的情感、情绪、情味等内层接受是指收受者对传播者情感、情绪、情味等的接受实质上就是指对传播者价值态度、价值倾向的接受\r\n ③深层接受深层就是传播者通过表层内容、内层情感所表达的意图和道理达到深层接受实质上就是对文本信息的一种完全接受\r\n (3)从新闻文本对受众形成的影响、效应看新闻收受表现为:信息层面的接受、态度层面的接受和行为层面的接受\r\n①所谓信息层面的接受是指收受者在认识范围内接受了新闻文本中的信息即认为它所包含的事实信息是真实的、可信的但仅此而已\r\n ②态度层面的接受是指因确信新闻信息而改变态度的接受态度层面的接\r\n受既可在量度上改变即强化或减弱原有的态度;也可能在质上改变即改变原有态度\r\n ③行为层面的接受是指因确信新闻信息而改变态度进而导致外在行为的接受当一种新闻传播达到影响收受者行为(传播者期望的行为)的层面应该说是成功的传播1)从收受的质量上看,可能会形成三种结果:完全接受、部分接受和拒绝接受。
①完全接受即收受者完全认可并确信新闻文本表达的信息,并将其存储、内化于自己的“信息库”中在实际的新闻传播中,绝对的完全接受几乎是不存在的②部分接受这是新闻传播中最常见的现象即受众对新闻文本传播的信息和倾向只是部分接受③拒绝接受当新闻文本包含的信息被收受者认定是不真实或者不被收受者既有的、现存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意图习惯、利益观念等等所接受时,受众就会拒绝接受2)从收受的层次上看,会形成三种基本的结果:表层接受、内层接受和深层接受①表层接受即受众仅接受了事实信息,而对渗透在事实信息中的情态信息、意态信息等不予接受②内层接受所谓内层,就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或者传播主体表达于新闻文本中的情感、情绪、情味等内层接受,是指收受者对传播者情感、情绪、情味等的接受,实质上就是指对传播者价值态度、价值倾向的接受③深层接受深层,就是传播者通过表层内容、内层情感所表达的意图和道理达到深层接受,实质上就是对文本信息的一种完全接受3)从新闻文本对受众形成的影响、效应看,新闻收受表现为:信息层面的接受、态度层面的接受和行为层面的接受①所谓信息层面的接受,是指收受者在认识范围内接受了新闻文本中的信息,即认为它所包含的事实信息是真实的、可信的,但仅此而已。
②态度层面的接受,是指因确信新闻信息而改变态度的接受态度层面的接受,既可在量度上改变,即强化或减弱原有的态度;也可能在质上改变,即改变原有态度③行为层面的接受,是指因确信新闻信息而改变态度,进而导致外在行为的接受当一种新闻传播达到影响收受者行为(传播者期望的行为)的层面,应该说是成功的传播3. 简述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情况简述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情况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国内出现了如列宁所说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中央政权和各地苏维埃的地方政权并存 随着俄国专制统治的崩溃,专制主义的报刊限禁也不复存在了,俄国新闻事业随之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真理报》重新面世,布尔什维克报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党派的报刊也获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917年4月27日,临时政府通过了新闻出版法出版法规定:各种政治派别的出版物都可以自由出版、发行和在市场上出售这就将出版自由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出版法颁布后,俄国多党派、多民族的新闻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地区刊物明显增多,士兵报刊网逐渐形成,用民族语言出版的刊物也出现了 (1)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报刊 临时政府的报纸,主要是《临时政府公报》和于4月创办的《人民报》,一味宣传二月革命的“光荣胜利”,说临时政府是社会意志的合法代表。
这期间,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不断增加,盂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等小资产阶级党派也出版了自己的报纸 (2)布尔什维克报刊 二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结束了地下状态,公开出面领导俄国的革命1917年3月18日,《真理报》正式复刊《真理报》的复刊,标志着布尔什维克报刊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同时,俄国各地布尔什维克党的委员会也纷纷出版了自己的报纸 4. “大跃进”(清华大学2007研)“大跃进”(清华大学2007研)正确答案:“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大跃进”运动是建国后的中国所经历的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5. 为什么说思维方式与发现新闻线索也有关系?为什么说思维方式与发现新闻线索也有关系?新闻敏感是发现新闻线索的重要前提,培养训练新闻敏感,和思维方式也有密切关系。
单一封闭的思维不可能适应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也不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发现新闻思维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对记者发现新闻最有用的是: (1)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相对收敛性思维而言的,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多思路、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是发散性思维的最根本的特色发散性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是事物普遍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发散性思维是记者采写活动中运用得最广的一种思维,首先对记者发现新闻线索,进行新闻策划,很有帮助 发散性具体表现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几种反向思维,又称逆向思维,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针对生活中的矛盾对立,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许多有意义的、发人思考的题材,从矛盾的对立面作文章,从而收到相反又相成的效果比如,当大多数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的时候,1987年五六月间《中国青年报》记者却深入到西部地区调查,写了《西部贫困探源》系列报道逆向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也是一种求异思维报道要出新,很需要求异思维 (2)比较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超前思维,对记者发现新闻线索也很有帮助 6. 当我们把城市的建筑当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 )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制度文化参考答案:A7.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正确答案:所谓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r\n 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r\n 导语的作用即导读、导听导语是新闻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第一感应媒介它往往集消息之精粹、写作之灵巧诱导受众读(听)下文所谓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导语的作用,即导读、导听导语是新闻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第一感应媒介,它往往集消息之精粹、写作之灵巧,诱导受众读(听)下文8. 网络新闻评论有什么显著特点?网络新闻评论有什么显著特点?网络新闻评论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 (1)准确及时,快速反应 网络新闻的重要特点,就是快速传递,力求同步传递网络评论同样如此,应以快速反应、先声夺人见长 (2)旗帜鲜明,尖锐泼辣 网络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社会影响、社会形象和诚信度因此,评说世态万象,一定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网络新闻评论,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大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小到随地吐痰、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等问题。
而且,切入的角度灵活多样,文章的风格也力求朴实、平易,要充分注意到与普通的传播对象平等交流的关系 9. 谭嗣同(1865~1898)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戊戌变法时期最激进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出身官宦家庭,甲午战争后接受维新思想1898年3月南学会机关报《湘报》创刊后担任董事,是《湘报》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撰稿者他重视报刊,称报刊为“民口”、“民史”谭嗣同在《湘报》上发表了《湘报后叙》、《论湘粤铁路之益》、《治事篇》等许多论说,大力提倡新政,强调加强维新团体的组织和建设,批判封建专制,宣传民权1898年9月,在戊戌政变中被杀害10. 闭合式提问(人大1994研)闭合式提问(人大1994研)正确答案:闭合式提问即向采访对象提出封闭性问题闭合式提问的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回答者按照指定的思路去回答问题而不至于跑题因此有人也称之为限制性提问封闭性问题是与开放性问题相对的两种问题形式所谓开放性问题其限定面较宽给对象作答以一定的伸缩余地和灵活性封闭性问题一般较尖锐、紧凑适用于深挖某些问题获取具体材料以及纠正某些事实和看法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访问气氛。
开放性问题一般较缓和、自然适用于创造和谐的气氛和获取概括性的材料但容易使谈话松散、空泛提问过程只有把这两类问题妥善地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闭合式提问即向采访对象提出封闭性问题闭合式提问的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回答者按照指定的思路去回答问题,而不至于跑题因此,有人也称之为限制性提问封闭性问题是与开放性问题相对的两种问题形式所谓开放性问题,其限定面较宽,给对象作答以一定的伸缩余地和灵活性封闭性问题一般较尖锐、紧凑,适用于深挖某些问题,获取具体材料,以及纠正某些事实和看法,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访问气氛开放性问题一般较缓和、自然,适用于创造和谐的气氛和获取概括性的材料,但容易使谈话松散、空泛提问过程,只有把这两类问题妥善地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