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汉史基本史料及其相关资料秦汉史基本史料及其相关资料整理整理 专业:中国古代史 姓名:范黧 学号:M070494 一一、、基本史料基本史料 (一)(一) “前四史”“前四史”和《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 研究秦汉历史,最基本的史料包括《二十四史》中涉及到秦汉时期的“前四史” ,即《史 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以及《资治通鉴》 1、 《史记》、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司马迁所著部分篇章散佚,后由元、成帝时博 士褚少孙补,凡注“褚先生曰” ,即为褚少孙所补之处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有十二本 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西汉武帝元狩元 年, 前后跨越三千年的历史《史记》 成书后, 有多家学者为其作注, 现存的主要有南朝宋· 裴 骃的《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世纪正义》 起初三家注各 自独立,到北宋时被合为一编,即今天的“ 《史记》三家注” 今天研究《史记》 ,主要采用 的是 1959 年中华书局所出标点校勘本,包含了《史记》正文和三家所注,由顾颉刚先生等 分段标点,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加工。
研究《史记》可以参考的工具书有: 《史记注释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 1947 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再版 《史记索引》 ,黄福銮编,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远东学术研究所 1963 年出版 《史记人名索引》 ,钟华编,中华书局 1977 年出版 2、 《汉书》、 《汉书》 东汉班固撰,其中第七表《百官公卿表》 ,第六志《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所续班固, 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全书共一百卷,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 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 《汉书》相对《史记》创造了新的体例,改《本纪》为《纪》 ,改 《列传》为《传》 ,并且将《世家》并入《传》中,新增加了《刑法志》 、 《五行志》 、 《地理 志》 、 《艺文志》 《汉书》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如补立《惠帝纪》 ,为 张骞设立专传,还增补了很多史料,特别是诏书、奏疏等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诸多注释中,最著名的是唐·颜师古的注目前《汉书》在国内通行的最好的版本, 是 1962 年中华书局出版,由西北大学历史学系分段标点的版本 研究《汉书》可以参考的工具书有: 《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 1966 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再版。
《汉书索引》 ,黄福銮编,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远东学术研究所 1966 年出版 《汉书人名索引》 ,魏连科编,中华书局 1979 年出版 3、 《后汉书》、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全书共一百二十卷,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 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 据,以华峤《后汉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 家,后来居上,新立了《党锢》 《宦者》 、 《文苑》 、 《逸民》 、 《方术》等类传,在体例上较其 史书前史有所创新范晔《后汉书》没有《志》 ,现版中的《志》是由西晋司马彪《续汉书》 中补入 《后汉书》的注释,目前最权威者为唐·李贤的《后汉书注》 《后汉书》的国内通2 行本,是 1965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 研究《后汉书》可以参考的工具书有: 《后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 1966 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再版 《后汉书语汇集成》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1960 年出版 《后汉书人名索引》 ,李裕民编,中华书局 1979 年出版。
《后汉书地名索引》 ,王天良编,中华书局 1988 年出版 4、 《三国志》、 《三国志》 西晋陈寿著陈寿,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人全书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 《蜀书》十五卷, 《吴书》二十卷,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由兴起到归于统一的纪传体 国别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历史属于东汉时期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 且能在叙事中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南朝宋的裴松之为其作注,裴注对 原文的记载“条其异同” 、 “正其谬误” 、 “疏其详略” 、 “补期遗漏” ,对《三国志》进行了大 量的补充、考证,内容多于原书,史料价值也不相上下目前《三国志》的国内通行本,是 1959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其中包括陈寿的原文和裴松之的注 研究《三国志》可以参考的工具书有: 《后汉书裴注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 1938 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再版 《三国志人名索引》 ,高秀芳,杨济安编,中华书局 1980 年出版 《三国志地名索引》 ,王天良编,中华书局 1980 年出版 5、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资治通鉴》是一部集体编写的历史巨著,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0 年) ,下止五 代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 ,共 1362 年的历史,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共计三百多万字 《资 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当时的 封建政权,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 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通过对他们的成败以及国家的治乱兴衰,为后世君主 提供经验和教训同时,书中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 等方面的历史记载 《资治通鉴》所搜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据估计,所引之书多达三百多种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 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资治通鉴》 注中, 以南宋胡三省所作的注最为重要 今天研究《资 治通鉴》最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 1956 年出版的标点本,其中包含了胡三省的注 (二)其他基本史料(二)其他基本史料 除了“前四史”外,秦汉以及年代稍后的许多学者就秦汉时期的各种史事和社会生活的 各方面整理了许多材料,这些都是研究秦汉史的原始资料,可以与正史相互参照,或补正史 的不足。
1、 《汉纪》 、 《后汉纪》、 《汉纪》 、 《后汉纪》 两部都是编年体史书 《汉纪》又称《前汉纪》 ,共三十卷,东汉荀悦撰,记载西汉史实, 主要内容以《汉书》中纪为主题,将其他内容按年代先后加以剪裁删略,编排在帝纪中文 字简明而要,仅为《汉书》的四分之一,可为读《汉书》的入门书 《后汉纪》共三十卷, 东晋袁宏撰,叙述东汉一代史迹 《后汉纪》体例仿《汉纪》 ,但取材范围更广,可与《后汉 书》相互补充参证后多将两书合称《两汉纪》 ,现通行本由中华书局 2002 年出版,张烈校 点 2、 《、 《楚汉春秋楚汉春秋》》 3 西汉陆贾撰原本九卷已散佚,今本为后人辑录,仅存一卷,内容叙述秦末楚汉战争的 事迹 《楚汉春秋》辑本主要有:清·洪颐煊辑一卷,收入《问经堂丛书》 ;清·黄奭辑一卷, 收入《汉学堂丛书》 ;清·茆泮林辑一卷,收入《十种古逸书》 、 《后知不足斋丛书》 、 《槐庐 丛书》 、 《龙溪精舍丛书》等书内 《楚汉春秋》今天还能够看到的部分由中华书局于 1991 年整理出版 3、 《七家后汉书》、 《七家后汉书》 清代汪文台辑的七部《后汉书》的佚本包括:吴·谢承《后汉书》八卷(原书一百三 十卷) ;吴·薛莹《后汉书》一卷(原书六十五卷) ;吴·华峤《后汉书》二卷(原书九十七 卷) ;晋·司马彪《续汉书》五卷(原书八十三卷) ;晋·谢沈《后汉书》一卷(原书一百二 十二卷) ;晋·袁山松《后汉书》二卷(原书九十五卷) ;佚名氏《后汉书》一卷等。
今通行 本为周天游校注的《七家后汉书》 ,由河北人民出版社于 1981 年出版;此外,还有周天游辑 注的《八家后汉书辑注》 ,增加了张璠的《后汉纪》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出版 4、 《、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 一部东汉班固、刘珍等撰写的官修本朝国史,记载东汉光武帝至灵帝一段历史的纪传体 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经过几代人的修撰才最后成书据《隋书·经籍志》 著录,全书一百四十三卷,后逐渐散佚清姚之骃曾辑集佚文八卷,乾隆时修《四库全书》 , 馆臣以姚辑本为基础,参以《永乐大典》诸韵所载,又旁考其他各书,补其阙失,所增达十 分之六,厘订为二十四卷今吴树平有《东观汉记校注》二十二卷,由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年出版 5、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 署名西汉刘歆所做,据近人洪业研究,当为晋人葛洪委托刘歆之名全书六卷,记载西 汉时代首都长安的宫室、苑囿、舆服制度,尤其是未央宫、昆明池、上林苑等情况颇详,有 一定参考价值中华书局 1985 年出版,改为葛洪撰,与另一本无名氏的《燕丹子》合刊 6、 《风俗通义》、 《风俗通义》 作者东汉应劭原书三十卷,今仅存十卷。
书中主要记载汉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礼仪,也 有关于乐器、地理、山林河薮和祀神活动的记述,以及零星的历史事件、人物、鬼怪神异的 资料研究《风俗通义》以吴树平的《风俗通义校释》为最佳版本,由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 年出版 7、 《、 《三辅黄三辅黄图》图》 作者不详,疑为六朝或中唐人所作全书共六卷,其中记载三辅地区的地理沿革、治所、 宫城、苑囿、风俗等共三十六项,虽比较简单,但其中引用书籍有许多已为近日所不见,故 为秦汉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近人陈直《三辅黄图校正》是最新版本,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0 年出版 8、 《汉官七种》 、 《秦会要补订》 、 《西汉会要》 、 《东汉会要》、 《汉官七种》 、 《秦会要补订》 、 《西汉会要》 、 《东汉会要》 这是研究秦汉制度方面的资料 《汉官七种》 ,清·孙星衍辑,为研究汉代管制方面的史 料,均为已散佚的古籍其中包括:汉·王通撰《汉礼器制度》一卷,汉·佚名撰《汉官》 一卷,汉·王隆撰,汉·胡广注《汉官解诂》一卷,汉·卫宏撰《汉旧仪》二卷、 《补遗》 二卷,汉·应劭撰《汉官仪》二卷,汉·蔡质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吴·丁孚撰《汉 仪》一卷现在可看周天游《汉官六种》 ,由中华书局 1990 年出版,其中不包括王通的《汉 礼器制度》 。
《会要》是研究典章制度的史料近人徐复有《秦会要补订》二十六卷,补遗一 卷,附录一卷,宋·徐天鳞著有《西汉会要》七十卷、 《东汉会要》四十卷以上三本书都 由中华书局于 1955 年出版精装标点本2004 年杨善群校补《秦桧要补订》 ,上海古籍出版 社 2004 年以《秦会要》名称出版 4 9、思想史方面的著作 ((1))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 西汉董仲舒撰今本十七卷,八十二篇这是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一部著作清人 有许多校注本中华书局 1975 年出版大字本 ((2)) 《白虎通《白虎通义义》》 又称《白虎通》 、 《白虎通德伦》 ,由东汉班固编撰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 年) ,皇帝亲 自主持和召集当时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 后由班固等人整理编撰成《白虎通义》一书 《白虎通义》融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与谶纬 迷信于一体全书共汇集 43 条名词解释,内容涉及社会、礼仪、风习、国家制度、伦理道 德等各个方面其中有很多条目汇集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全书四卷清·陈立的《白虎通疏 证》是《白虎通》校释中水平最高的 《白虎通疏证》于 1994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吴则虞校 点。
((3)) 《盐铁论》《盐铁论》 西汉桓宽撰,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对研究西汉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及当是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