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历史上重点材料分析题三四单元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32KB
约10页
文档ID:291513472
七年级历史上重点材料分析题三四单元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七年级历史上重点材料分析题三四单元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战国末期,秦国进击赵国赵国老将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期相持后秦军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上当,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阅历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冒险出击,结果赵国大败 ①材料中讲的是哪一次战役?在哪一年?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 ②这次战役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抗拒秦军的进击了 ③材料中赵括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们不能象赵括那样“纸上谈兵”,平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只啃书本,要结合实践,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学以致用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①“秦王”指谁? 嬴政 ②“六合”的含义是什么? 天地四方 ③此话是什么意思? 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 ④秦统一有什么意义? 秦的统一终止了长期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 3、读图回复: ①图(1)中的人物是谁?如何评价他? 此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优良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秦始皇。

评价:他是秦朝开国皇帝,是突出历史功绩: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图(2)和图(3)反映了秦朝哪些方面的措施? 在文字和货币方面的改革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模范文字,又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4、.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采纳?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采纳?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推行了哪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 太学 (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为了加强思想操纵,稳定中央集权 5、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书房门口上写上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上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情?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巨鹿之战 项羽 (2)下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情?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 (3)谈一谈,这副对联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胸怀大志,做事要坚持不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发奋努力,勇往直前。

6、“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 张骞 ②他初行的概括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公元前138年 西域 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③材料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访的艰苦? “去十三岁”说明时间长;“唯二人得还”说明艰苦 ④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他百折不挠,勇于抑制困难,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7、张骞出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举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供给食宿、交通和安好养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大秦。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熟悉? ①张骞对开发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付出; ②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 ③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 ④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 ⑤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 ⑥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成分割的一片面,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8、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情请留心查看,结合所学学识回复: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情? 汉武帝 张骞出访西域 (2)这一历史事情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该历史事情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9、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展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

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连忙层社会的风俗 ①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 西汉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欧洲的?欧洲人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 丝绸之路、丝国 10、材料一“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①“汉与匈奴合为一家”指历史上是什么事情? 昭君出塞 ②它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昭君嫁给了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叫什么? 西汉、 汉元帝 匈奴 呼韩邪单于 ③ 这件事表达了统治者的什么政策? 和亲政策 ④ 和亲政策昭君出塞有什么意义? 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付出 ⑤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进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11、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谴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侯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

十六年,明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1)文中“西域”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指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文中“武帝”、“北虏”各指谁? “武帝”指 汉武帝 “北虏”指 匈奴 (3)“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件事?有何意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意义:此后,今新疆地区开头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成分割的一片面 1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兼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①文中的“伦”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蔡伦、东汉 ②根据材料看他是怎样提升造纸术的?世界意义如何? 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阅历,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提升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轻易找到,又很低廉,质量也提高了,逐步普遍使用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研发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付出。

13、“??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若在肠胃,那么截湔(洗涤)洗,除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什么朝代的谁研发的? 麻沸散;东汉、华佗 ②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有什么付出? 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③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他有什么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医圣” 14、材料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材料一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该书描写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事?鲁迅为什么赞誉此书? 《史记》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②材料二是什么意思?是谁说的? 他生活在哪一位帝王生活时期?如何评价他? 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司马迁 西汉武帝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宏伟的史学家 ③结合实例,谈谈这一名言对你的启迪?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像刘胡兰、雷锋、孔繁森等成千上万个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人民永远不会忘却他们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他们,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可自己发挥)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5、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此诗的是谁?生活在哪个时期? 曹操 东汉 (2)他的“壮心”是什么? 统一全国 (3)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两次出名战役的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4)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此作为? 统一北方,终止北方军阀混战的局面他能统一北方,是由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赏赐农耕;在军事上,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根基 16、南阳武侯祠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庙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① 右图中人物是谁? 他辅佐谁建立政权?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作什么? 诸葛亮 刘备 “蜀”或“汉” ② 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 分别指什么? “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辅助刘备进占四川; “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 “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敌军。

③ 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勋的是哪一句? 功盖三分国 ④ 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一个成语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草船借箭 … 17、识读以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滚动示意图》回复: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头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 西晋后期 (2)什么理由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北方战乱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