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家简介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 日,逝世于1827年3月 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之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代表作有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 《幻想》、《致爱丽丝》,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等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 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在世界交响音乐界,有着极其崇 高的地位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有个好老师——海顿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 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 人类的情感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 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在艺术歌曲 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对贝多芬的欣赏和敬佩是来自他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贝多芬是 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 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 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 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
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 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 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 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 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 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 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 受不了的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 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 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2.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 19 岁起师从维克 学钢琴, 1834 年创办《新音乐报》 ,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 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1840 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 结婚1854 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 , 《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 ;艺术歌曲《月 夜》,《奉献》,《核桃树》等。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 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 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 他惯以数首艺术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 境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 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 19世纪标题音乐 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舒曼热爱音乐,一次次的磨难没有消磨他对音乐的热爱从七岁起正规学习 钢琴,九岁开始作曲,十一岁写管弦乐作品但是在父母的坚持下,舒曼选择了 法律专业后来父亲支持他的志愿,允许他学习音乐,兴高采烈地来到莱比锡学 习钢琴可是,他想当一个著名钢琴演奏家的美梦在 1832 年彻底破灭错误练 习的结果,使左手的第四指越来越僵硬,以至完全不能动了这时舒曼很痛苦, 产生了绝望心理,不过这件事却是因祸得福,反而使他专心致志地投入创作,再 不去巡回演出了舒曼从此为自己开辟了另一条道路一一决心作曲于是他下定 决心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创作,在钢琴作品中反映出来。
他在莱比锡创办了《新 音乐杂志》,为反对当时陈腐、保守、庸俗的音乐风气而斗争,并正确地向读者 介绍古典音乐因此,《新音乐杂志》成为了当时德国进步音乐思想的喉舌可 以看出,舒曼为音乐奋斗了一生,他对古典音乐界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3•克拉拉(Clara, 1819 —1896),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罗伯特•舒曼之 妻五岁随父亲学钢琴, 1831-1832 年随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对其演奏 赞叹不已 1840 年结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 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 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据传演奏内在而格调高雅作有钢琴协奏曲, 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我对这位女钢琴家的喜爱,是因为她是古典音乐界算是有名的女音乐家在 做这个作业的过程当中,查了很多资料很遗憾的发现,历史上女音乐家相比于女 文学家、女画家,都要少得多特别是女作曲家和女指挥家,实在太罕见了在 作曲方面,可能最出名的女作曲家就是波兰的巴达杰芙斯卡了,她只活了二十四 岁,传世之作只有一首短小的《少女的祈祷》,还是以简单淳朴而著名指挥家 方面,虽然也有女指挥,但真正能称得上国际大师的,一个也没有。
在中国,女 作曲家老的有瞿希贤,后来有谷建芬、陈怡、雷蕾等,多数是写歌曲的这和莫 扎特、贝多芬、托斯卡尼尼、卡拉扬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女性音乐人才绝对 数量多,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难倒了无数音乐理论家的问题, 原因可能极其复杂,有生理的、心理的、教育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多 种因素,至今也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有时代的使命 感,竭尽全力填补音乐界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