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和第五版区别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4.17KB
约12页
文档ID:5288628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和第五版区别_第1页
1/12

第五版充实了第七章第三节寡头部分的内容将第四版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 定的需求方面 ” 和第九章 “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合并为一章,即本版第 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 扩充了对博弈论的介绍,即将第四版第七章第四节 的内容扩充为一章, 即本版第十章 第四版第十四章的内容, 在表述方式上作了 一些调整在第四版第十六章中增加了一些案例,同时删去了一些与宏观经济理 论不大相关的内容去掉了第四版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 需要这些知 识的读者可以从国际经济学或国际贸易等课程中吸取到放弃了第四版第二十章 关于 is—lm—bp 模型的介绍, 取而代之的是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增加了一章, 即本版第二十一章 “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在总 论方面,全书各章均增加了练习题的数量其次,对第四版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内 容作了一些删改、更新,以增强时代感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本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顺次于1996年、2001 年、 2004年和 2007年出版。

第五版微观部分的变动可以罗列为如下几点:(1)充实了第七章 “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 第三节寡头部分的内容2)将第四版第八章 “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求方面” 和第九章 “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合并为一章,即本版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3)扩充了博弈论的介绍, 即将第四版第七章 “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 第四节的内容扩充为一章,即本版第十章在总论方面,全书各章均增加了练习题的数量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本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顺次于1996年、2001 年、 2004年和 2007年出版第五版宏观部分的变动主要有:(1)对第四版第十四章 “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的内容,在表述方式上作了一些调整2)在第四版第十六章 “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 中增加了一些案例, 同时删去了一些与宏观经济理论不大相关的内容3)去掉了第四版中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因为,需要这些知识的读者可以从国际经济学或国际贸易等课程中吸取到。

4)放弃了第四版第二十章关于IS-LM-BP 模型的介绍, 取而代之的是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5)增加了一章,即本版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6)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在总论方面,全书各章均增加了练习题的数量同时,对第四版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内容作了一些删改、更新,以增强时代感目录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需求曲线第三节供给曲线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第八节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第九节结束语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预算线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第九节结束语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第二节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五节等成本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第七节规模报酬第八节结束语第五章成本论第一节成本的概念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第五节结束语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九节结束语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第四节不同市场的比较第五节结束语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一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三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四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五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第六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第七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八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九节结束语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第二节经济效率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第八节效率与公平第九节结束语第十章博弈论初步第一节博弈论和策略行为第二节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第三节同时博弈:混合策略均衡第四节序贯博弈第五节结束语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第五节结束语第六节微观经济学结束语书名: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 第五版)(21 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原价: 30.00 元作者:高鸿业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1ISBN :9787300128009字数: 456000页码: 670版次: 5装帧:平装开本: 16 开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 洋为中用 ” 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

本书被评为 “ 十五” 和“ 十一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2 年获得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5 年,本书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7年,本书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对所有这一切,本书的编写人员深感荣幸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人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六节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第七节结束语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乘数论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九节结束语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IS 曲线第三节利率的决定第四节LM 曲线第五节IS-LM 分析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七节结束语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第五节结束语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第三节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第四节古典总供给曲线第五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第六节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第八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第九节结束语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节失业的描述第二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第六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第八节结束语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第一节汇率和对外贸易第二节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第三节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第四节南一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第五节结束语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三节增长核算第四节新古典增长模型第五节内生增长理论第六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七节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第八节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第九节乘数-加速数模型第十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十一节结束语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一节消费第二节投资第三节货币需求第四节结束语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第一节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第三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四节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 模型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第六节名义黏性第七节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 模型第八节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第九节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第十节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第三节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以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第四节科学主义第五节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附录一引用文献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二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附录三重要术语汉英对照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