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78KB
约11页
文档ID:401552684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_第1页
1/11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怎么学?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记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心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心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心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心行政体制 其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心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心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阔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境况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心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减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心政权中,相权不断减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心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心严格限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需听从上级,地方听从中心,最终听命于中心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分: 宰相被制度给予决策大权,其地位非常坚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询问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肯定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记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主动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旺盛为康乾盛世的出现供应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峻地扼杀了社会的创建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缘由之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二)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缘由: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主动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供应了肯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简单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记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记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主动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三)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缘由:斯图亚特王朝实行_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记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事实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驾驭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记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事实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番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记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斗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驾驭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四)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考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夫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记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记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夫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夫斗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究;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其次课考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缘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高一历史必修一(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第一课考点: 37、标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四个现代化的雄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其次课考点 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第三课考点 44、香港澳门回来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