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食性角度看,桑蚕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是生长阶段,蛹是变态阶段,娥是生殖阶段桑蚕在动物分类上的位置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蚕蛾属桑蚕种学名为Bombyx mori L.2、桑蚕血液(体液)在 和 中循环3、桑蚕幼虫体节有 13 个环节组成,有 3 对胸足,分别位于第 1、2、3 环节,其主要作用是食桑和结茧,爬行时起辅助作用;有 5 对腹足,分别位于第 6、7、8、9、13 环节,其主要作用是爬行4、桑蚕中肠上皮细胞可分为 3 种,它们分别是 A、圆筒形细胞,其功能为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肠液;B、杯形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肠液;C、再生细胞,其主要功能是眠期更新上皮细胞肠液 pH 一般为偏碱性,有很强的抗病作用5、桑蚕的生长发育受激素控制,主要有由脑分泌的脑激素,其属于蛋白类物质;由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其属于甾醇类物质;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其属于萜烯类物质;④由咽下神经节分泌的滞育激素,其属于多肽类物质6、桑蚕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7、桑蚕泌丝系统由吐丝管、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组成。
其中中部丝腺能分泌丝胶蛋白;后部丝腺能分泌丝素蛋白8、桑蚕马氏管主要有功能排泄代谢产物和调节水分和离子平衡蚕体内含氮废物主要以尿素形式排出体外9、桑蚕的内部主要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管、背血管、丝腺、马氏管、神经系统、器官丛、生殖腺、涎腺、脂肪体10、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由 13 对神经节和神经索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 3 大系统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眠性:蚕在幼虫期蜕皮次数的一种特性幼虫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 ,眠性与遗传性和内分泌有关,并受生活条件影响滞育:昆虫暂时停止生长发育活动的一种重要生理现象,是昆虫对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为停止活动,代谢降低,呈相对静止状态完全变态:是昆虫变态的两种类型之一,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趋性:具有自由运动能力的生物,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引起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时称为趋性化性:具有滞育期的昆虫一年内发生的世代数吐液腺:蜕皮:1. 桑蚕的消化管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说明各部分位置、形态和功能答:前肠(口腔、咽喉、食道和贲门瓣) 、中肠和后肠(小肠、幽门瓣、结肠和直肠) 。
前肠位于消化管前部,从口腔至第 1 胸节,用于接纳食物中肠位于位于第 2 胸节至第 6 腹节,用于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后肠位于位于第6 腹节(第 9 环节)中部至肛门,用于排泄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和马氏管代谢废物2. 幼虫中肠肠壁的组织构造如何?分述各部分的功能答:由外向内结构是肌肉层、底膜、上皮细胞层和围食膜肌肉层帮助中肠蠕动;底膜是肌肉层与上皮细胞层之间的隔膜;上皮细胞层分泌消化酶液,吸收食物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围食膜是保护中肠上皮细胞3. 分别说明贲门瓣和幽门瓣的位置和功能答:贲门瓣位于食道和中肠间,防止食物反流幽门瓣位于小肠前端,防止食物残渣和马氏管代谢废物反流4. 分别叙述肠液和涎液的性质为何对桑叶有消化作用?答:肠液为碱性,涎液为弱碱性都内含消化酶5. 从消化管结构角度来分析,为何起蚕不宜食得太早、太饱,不宜食老叶?答:消化管内膜或围食膜在眠起时要脱去旧膜,由上皮细胞层重新分泌形成新膜6. 桑蚕属于哪种食性?答:寡食性7. 小蚕、大蚕的食下量、食下率、消化量、消化率各有何不同?如何提高桑叶利用率?答:小蚕的食下量、食下率、消化量比大蚕小,消化率大蚕比小蚕小提高叶质,减少给叶量8. 分别叙述蚕体背血管的位置、形态和组织学构造。
答:位于背中线体壁之下消化管之上,纵贯头部到第 9 腹节是一条前细后粗,略带扁平形的长管分为前部(称大血管,aorta) 、后部(称心脏,hear)两部分,前部背血管位于头部和第 1 胸节内,贴着食道沿咽喉背面进入头部,开口于脑的稍前方后部背血管分布在第 2 胸节至第 4 腹节贴近体壁面逐渐成扁平形,在第 8 腹节扩至尾角中,至第 9 腹节前缘附近以盲管告终在该部分背血管管壁上每一环节的后方各有一对由后外方向前内方开口的小孔,称心门,其边缘向内延伸形成心门瓣由外向内由心脏外膜、肌肉层和内膜构成9. 心门和翼状肌的功能分别有哪些?答:心门是血液进入背血管的孔道翼状肌的收缩可引起背血管博动10. 分别叙述血液组成、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血液在蚕体内如何循环为何说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答:血液由水分、蛋白(清蛋白、-- 球蛋白和酶) 、非蛋白质氮化物(各种氨基酸、尿酸、尿素) 、碳水化合物(海藻糖、葡萄糖和蔗糖)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酮戊二酸、草酰乙酸) 、无机物(K、P、Mg 、Ca 、Na、Cl、S、Fe、Si、Mn、Cu 、 Zn 等) 理化性质有 pH 微酸性、比重为 1.01---1.05;无色或淡黄色;具有一定渗透压和导电度。
功能有运输、贮藏、物质代谢、免疫、凝固、缓冲、调节渗透压、传递压力血液在背血管内是由后向前运动;在体腔内是由前向后运动背血管上的翼状肌收缩引起背血管和体腔内血压差,从而使血液能够循环起来11. 分别叙述脂肪体的形态、分布和组织学构造答:白色柔软的片状组织,有纺锤状、带状、小球状和块状等身体的头、胸和腹部均有分布由许多脂肪细胞聚合而成,表面有一层薄膜12. 脂肪体的功能有哪些?答:营养物质储存场所;能量转化源泉;中间代谢场所;蛹期代谢废物暂存场所;抗寒13. 分别叙述蚕体气门的数量、位置、形态和构造答:共 9 对分别位于第 1 胸节和第 1~8 腹节的体壁两侧各有一个呈椭圆形周围是黑色的气门片,从气门片内缘生出筛板,筛板在气门中央回合形成一条纵的缝隙14. 分别叙述气管灰白部的位置和功能答:纵走气管中各气门间相连气管上各有一个,各气门间横连气管上各有一个功能是眠起蜕皮时气管内膜首先在此破裂15. 蚕体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答:气体在气门、气管和微气管中交换气体在气门处的交换是由于气体扩散作用和通风作用,交换速率受气门开闭装置和气门内外气体分压控制气体在气管内的交换是由于气体扩散作用和通风作用,交换速率受气管长度、直径和气管内不同部位气体分压控制。
气体在微气管内的交换是由于气体扩散作用,交换速率受微气管和组织间的渗透压控制16. 微气管和组织间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答:当组织内渗透压低时,微气管内气体不能进入组织,当组织代谢旺盛,组织内渗透压增高,微气管内液体向组织中渗透,气体进入组织内17. 分别叙述气管的组织构造为何气管能经常保持扩张状态?答:由外向内结构是底膜、管壁细胞层、内膜和螺旋丝因螺旋丝为气管黑褐色螺旋状内脊,有弹性18. 越年卵和不越年卵的呼吸作用有何不同?答:越年卵呼吸作用在产卵 48 小时后急剧减小,维持在极低水平19. 分别叙述蚕体马氏管各部分的分布和功能答:从直肠壁伸出来的 6 条马氏管分成 2 组,左右两侧略成对称,先在结肠周围形成数十回的屈曲,然后各条马氏管沿小肠和中肠管壁前行背面的 2 条前行至第 4 腹节的前部〈侧面的 2 条前行至第 3 腹节中部,腹面的 2 条前行至第 3 腹节前部之后(该段马氏管称前行管、上行管、端管,其功能是从血液中吸收含氮废物) 〉 ,又都折向后行(该段马氏管称后行管、下行管、基管,其功能是将马氏管内水分排到血液中) ,达中肠后端时,每组背面的一条和侧面的一条合并成一条并继续向后腹方与腹面的一条合并成一条,并膨大成小囊状(称膀胱) ,然后又缩成细管,在小肠后端两侧的腹面,向消化管内开口。
位于直肠壁内的马氏管称隐肾管, ,其功能是从直肠粪便中吸收水分到马氏管内 20. 血液中的含氮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答:由马氏管端管从血液中吸收含氮废物,经基管排到小肠随粪便排出体外21. 为何马氏管能作为蚕体水分及盐类平衡作用的主要器官?答:见 19 题22. 尿酸作为昆虫主要排泄物有何生理意义?答:减少蚕体水分散失的一种有效方式尿酸分子中氮与氢原子之比小,而且尿酸和尿酸盐难溶于水,容易以结晶物的形态沉淀出来23. 分别叙述丝腺各部分在蚕体内分布和功能答:吐丝器(吐丝管、榨丝区和共同管)位于头部内,控制吐丝和丝的粗细前部丝腺位于头部至第 3 腹节,为液态丝物质的通道中部丝腺位于桑蚕体驱的中部(从第 2 腹节至第 6 腹节) ,是合成分泌丝胶部分后部丝腺位于桑蚕体驱的后部第 4(6)腹节至第 6(8)腹节,是合成分泌丝素场所24. 吐丝对蚕体本身有何意义?答:幼虫吐丝为防止坠落时摔丧;各龄眠前吐丝用于固定腹足,以便起蚕时蜕皮;熟蚕吐丝为排除体内多余含氮物25. 分别叙述丝素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答:丝素蛋白由后部丝腺细胞合成(基因组中的丝素基因大量复制、转彔、翻译、修饰加工)并分泌到腺腔中,经中部丝腺和前部丝腺而到体外,经脱水和拉升作用而成茧丝。
26. 蚕在吐丝时如何塑造茧丝的形态和粗细?答:由榨丝区管壁背面的一条黑色剑状几丁质(称压杆)和其相对的腹面有一个半管状的黑色几丁质(称压丝板)来塑造茧丝的形态和粗细而压杆的移动受分别来自于体壁并附着在搾丝区管壁背面的向上、向侧和向下共 6 条肌肉束控制27. 分析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生产上如何防止?答:5 龄食桑不足;丝腺发育不良;蚕感染病害特别是微粒子病28. 蚕体的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叙述各部分组成和功能答: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1 对脑神经节、1 对咽下神经节、3 对胸神经节、8 对腹神经节和连接这些神经节的神经索)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头部的额神经、上唇神经、上腭神经、下腭神经、下唇神经、触角神经、视神经和胸腹各神经节前后各发出的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包括头部交感神经、咽侧交感神经和胸腹部交感神经)组成29. 神经元有哪些类型?各类型在形态上有何特点?大:因神经元突起不同分:单级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因功能不同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30. 神经信号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答:反射弧是神经冲动的基本传到途径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当感觉神经元接受刺激而发生兴奋,只要兴奋达到足够强度,兴奋就沿着感觉神经元传给到位于神经节内的联络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再将兴奋传给运动神经元,并最终到达效应器官(肌肉、腺体等) ,产生效应。
31. 脑和咽下神经节有何功能?答:脑神经节中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咽下神经节中的分泌细胞分泌滞育激素32. 何为趋性?蚕体有哪些趋性?答:生物对自然界理化刺激的反应蚕体有趋密性、趋光性和觅食性33. 蚕从桑叶中获取的蛋白质如何在体内运转?答:桑叶中的蛋白在消化管内消化成短肽和氨基酸被中肠圆筒型细胞吸收并转运到血液中,再通过血液运输到各处,并通过转氨作用变成各种氨基酸;或通过脱氨作用,形成氨,氨可以合成嘌呤碱,最后生成尿酸排出体外;也可以形成铵盐或进入尿素循环与糖代谢联系起来34. 蚕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是如何消除?答:主要是通过合成嘌呤碱,最后形成尿酸排出其次以铵盐形式向体外排出;或以酰胺形式储存;或以尿素形式排出 35. 蚕体内糖以何形式储存和运输的?答:脂肪体内主要是糖原;血液内主要是海藻糖和糖原36. 蚕体内糖的分解代谢有哪些途径?答:海藻糖的形成;a-磷酸甘油酯循环;糖原和山梨醇之间的转换37. 分别叙述幼虫期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的分泌周期,并说明这种分泌状况与蜕皮和丝腺生长的关系答:保幼激素蚁蚕分泌量最大,以后渐渐减少,直到 5 龄末不分泌,蜕皮激素幼虫各龄起蚕最少,龄末最大,蛹期分泌量也大。
38. 蚕体内已经研究清楚的内分泌器官有哪些?各分泌何种激素?各激素的生理功能如何?答:脑分泌细胞能分泌脑激素,脑激素中的促前胸腺激素作用于前胸腺,使其分泌蜕皮激素;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引起蚕卵滞育;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