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 庐山的云雾8.doc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11页
文档ID:554235666
12 庐山的云雾8.doc_第1页
1/11

以读悟情以情促读,读写结合 ---《庐山的云雾》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北海市银海区第一小学 张旭《庐山的云雾》是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从字里行间中读出美感,达到“入境、入情、动情、入心”的效果一、文本解读从文体看《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山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一)用词精准,语言优美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优美的词语与句子的构成而,所谓的优美并不是指堆砌华丽的辞藻,牵强附会的生搬硬塞而是指用词的恰到好处,贴切自然,形神兼备,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写作的意图《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对云雾的特点进行描写如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千姿百态”把庐山的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 从这四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云雾姿态之美,姿态之多!从而让人引发想象,对庐山云雾的美丽产生向往。

又如“笼罩、缠绕,弥漫”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幅幅庐山云雾动态美的神奇景象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壮观与神秘另外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句子,例如:“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从段落的第一句就开始吸引人忍不住要继续往下学习再通过概括到具体的句子描写“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让人感觉犹如身临其境,逐步地领略庐山云雾不同姿态的美丽因此在教学时要紧扣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结合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说话练习,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一步一步走入自己的世界,走入自己的自由王国,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例如这两句话:“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作者为了描写出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使云雾在不同位置的姿态清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句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图像体会庐山的变幻莫测和神秘色彩,从中受到美的感染三)“总分”的构段方式 《庐山的云雾》第2,3自然段出现的“总分”这种构段方式,都是先通过总起句,概括来写,再通过想象的比喻,大胆的联想,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可以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让学生写一段话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能自行阅读、习作如果只是引导学生通过字词来体会景色特点,那么就是教教材了,也就是理解文本内容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出景色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如何把景色特点描写出来的方法,以便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读为本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感受作品意境的美,诱发通感《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优美散文,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引人入胜,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读、默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庐山云雾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感,体会出作者所描绘的人间仙境。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仿照《庐山的云雾》第2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出现的“总分”这种构段方式让学生写一段话可以先以图片作为引导,以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作为素材,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再给予孩子们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展开写作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教学这篇文章时,设定了以下目标:一、基本目标: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核心目标:抓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词句品读课文,感受句子在旋律、节奏和意境上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提高目标:学习作者总分的写作方法,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仿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那么谁来说一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2.看来庐山的云雾确实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美丽的庐山的云雾呢?想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的云雾!(播放庐山云雾的录像)。

设计意图:谈话式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庐山的云雾)2.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文中第二自然段,并想一想文中描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姿态?3.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云雾姿态的语句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把它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好现在请先画一画同桌之间相互读、相互说理由)谁愿意把你划线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读,说原因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聪明,说的可真好,老师表扬你们!【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4.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把这句话画下来了,现在我请男同学来读一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请女同学来读一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课件 那些笼罩5.那么同学们读了之后有没有发现这句话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比喻)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看看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答,播放图片云雾)(1)刚刚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们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笼罩”“缠绕”,哪位聪明的同学跟同学们说一说在这个句子当中“笼罩”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中的云雾是不是像戴在山顶上的帽子?(2)那么“缠绕”又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3)小结:看来啊,云雾的位置不同、作者用的比喻也不同,那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它不同的姿态呢? 我注意到了,你把表示云雾位置的词语突出来了,我想问问你,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我喜欢)那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生读)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这山也像人一样,又戴白帽,又系玉带。

6.除了上述两种姿态,庐山的云雾还有哪些姿态?谁来说说,你还喜欢怎样的姿态?(生读,说原因)刚刚听了这些同学的回答,你们觉得这样的景象怎样?(很神奇),(1)神奇在于它的壮观好,谁能把这壮观的景色读出来生读)(2)是啊!大海多辽阔啊!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这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图片)这个茫茫应该怎么读呢?来先听我读读好吗?(师读)谁能像我这样读读?(生读)(3)哦,我感觉到这云海很辽阔了,能让这天幕更巨大些吗?谁再来试试?(生读)7.同学们庐山的云雾仅仅只有这四种姿态吗?(不)从哪看出来的?(省略号)除了省略号,你还从那知道?哦,千姿百态(相机板书:千姿百态)谁能说一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呢? (1)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千姿百态的意思就是……,那么谁能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呢? (2)恩,你们说的都很棒!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千( )百( )这种类型的词语吗?(生答)看来同学们平时都积累了许多词语!(3)刚刚同学们告诉老师庐山的云雾不止这四种姿态,那么老师请你们来当当小作家,说一说庐山的云雾还有那些姿态?(最好能加上类似于比喻这样的的修辞手法你们的回答真是让老师意外!原来我们班的同学想象力这么丰富,让老师都为你们骄傲!【设计意图: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能够学会表达,从仿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会对写话产生兴趣。

三、读写结合,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一)体会中心句的作用及总分的构段方式1.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一句话,请你们每一组同学来读云雾的一种姿态大家边读边想,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生共读)你们读的都是不同姿态的云雾,那同学们注意到我读的句子了吗?(生回答)2.出示句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我们发现我读的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着整个一个自然段,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围绕它来写的,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这种写法叫做“先总后分”,读书的时候咱们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子,它能更快更准确地帮助我们了解整段话的主要意思把这句话用直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3. 最后,我想请一位小老师朗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来朗读课文,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生读)【课件配乐】(二)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我感受到庐山的云雾这种神秘的色彩,你们看,作者在写庐山的云雾特点时,都是先通过总起句,概括来写,再通过想象的比喻,大胆的联想,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那么我们也可以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写写的时候请同学们要注意抓住总起句,抓住景物的特点1.出示句式①:(1)看图指导说话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有的同学在( ),有的同学在( ),还有的同学( )2)作品展示好,哪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你的作品?请你来…..,你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老师发现,这两位同学都写得非常不错,写作的内容都紧紧地抓住了总起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刚刚老师已经写好了总起句让同学们写一段话,这次老师要求你们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总起句,写一段话吗?你们能做到吗?能,好,我们来试一试!2.出示句式②,指导写话花园里的花真鲜艳啊!……春天真美啊!……公园里真热闹啊!……这次谁想给大家读读你们的作品?你来……自己选总起句也可以写的这么好,你真厉害!老师表扬你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请同学们课后把它抄写到你们的小练笔上,到时我们再把其他优秀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设计意图:读能丰富语言储备、陶冶情操,写能内化文本语言、抒发感情,只有读写结合,才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四、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像大海,像天幕14、庐山的云雾    (神奇)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设计意图:这个板书我力求简单而全面地将授课的重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