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三首长笛协奏曲_艺术理论论文 摘要:莫扎特虽然不是主要为长笛作曲的音乐家,但是他专门为长笛创作的三首协奏曲已经足以证明他对长笛艺术发展的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G大调长笛协奏曲》;《D大调长笛协奏曲》;《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 一、莫扎特长笛协奏曲创作背景 谈起莫扎特的两首长笛协奏曲就必须要谈一谈莫扎特对长笛的态度在我查阅的多份资料中都显示,长笛作为一种乐器,开始的时候莫扎特并不十分喜爱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亲远游至曼海姆,那里有著名的乐队和歌剧院曼海姆的宫廷对这位二十一岁的天才并不太感兴趣最后,一位业余长笛家德·让——一个在曼海姆的荷兰人前来约请莫扎特创作一些简易的长笛协奏曲和长笛四重奏莫扎特只好写作了《G大调长笛协奏曲》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写的,这次干脆就是为了挣钱,荷兰人于1778年2月底离去时,订货还远没完工,莫扎特的收费只好减半,但是,尽管他不喜欢这一乐器,但一动笔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荷兰人收到的一首《G大调协奏曲》远远超出了他原先期望的业余水平,并且成为此后二百年来长笛演奏家和听众的挚爱。
随后莫扎特又为德·让写了另一首《D大调协奏曲》,此曲是根据他的《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改编而成的长笛四重奏则有《D大调长笛四重奏》《C大调长笛和弦乐四重奏》等虽然这些作品大多是受别人委约所写的作品,即“照单订货”的创作,可他一旦动手就毫不含糊,而且充分发挥了长笛这件乐器的歌唱性特点 二、《G大调长笛协奏曲》 这首《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1号》K.313作于1777——1778年间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G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在长笛独奏前,我们听到乐队呈示几个主要主题,第一个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莫扎特选用“庄严”来说明速度时心目中的主题的意图整首协奏曲虽然轻盈优美,开始主题却有某种程度的洛可可的庄严宏伟,独奏长笛接下去演奏时,不满足于单纯按照惯例换个调来呼应那些乐队主题,而是按照典型的莫扎特的路子,穿过关系调e小调领域,用一个似怨似慕、似泣似诉的短句来丰富这一乐章这一短句迄今犹为长笛专有的主题瑰宝呈示部以一个跳跃的小小的终止音型结束,这个音型毫无显眼夺目之处,直到莫扎特的想象力扑了过去,把它改变成一长段展开部,霎那间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几个基本主题的再现由独奏乐器与乐队共同演奏,直到华彩段,这时莫扎特听任独奏者自由炫技。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柔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如歌的慢板乐章为全曲之冠,有着浪漫派的惆怅之感,带有加弱音器的弦乐的夜曲色彩,一个肃穆的空八度动机式音型引入主旋律先由单簧管唱出,然后是长笛在呢喃的小提琴之上独奏对比的第二主题是一个具有思慕之情的上行旋律,这一乐章充分发展了交响奏鸣曲式,结束前有一段自由的华彩 三、《D大调长笛协奏曲》 这首长笛协奏曲,原是莫扎特于1777年为萨尔斯堡宫廷乐队双簧管演奏家弗尔兰狄斯而作的《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后又将它改编成《D大调长笛协奏曲》,日后成为最受长笛演奏者喜爱的乐曲之一全曲共有三个乐章,都有明朗流畅的华彩,优美的主题不断涌现,音乐充满青春活力第一乐章:轮廓分明的节奏,洋溢着对古典主义风格的形成影响甚大的意大利喜歌剧轻松活泼的气息独奏长笛的进入十分辉煌第二乐章;充分地发挥了长笛的歌唱能力,特别是“倚音”的使用给旋律增添了几分富有诗意的哀愁,第三乐章:是一首步态轻盈的回旋曲独奏长笛奏出潇洒自如、轻盈优雅的音乐主题,它的反复出现使乐曲充满欢乐气氛长笛的演奏特点也在此乐章中得到充分发挥,时而作流畅的快速进行、时而与乐队形成对话,最后进入技巧高超的华彩段,以华丽爽朗的音响结束。
四、《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这首《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297c,作于1778年4月那年莫扎特22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乐器之间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对话这首作品非常富有魅力,是莫扎特协奏曲中最长的一首,并且也是作曲家本人特别钟爱的一部作品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有两个呈示部以演奏C大调分解和弦的第一主题始,协奏曲常用的方式发展,第二主题在属调上,分配给圆号、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等,经华丽的尾声引出主奏乐器,在竖琴的琶音铺垫下长笛奏出主旋律第一主题结束后转成属调,在第二主题之前由长笛演奏副主题第二主题由竖琴与长笛分别表现后,经快速音群而进入发展部发展部以a小调的柔美旋律为中心,长笛颤音以渐强方式重复一遍后,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在竖琴分解和弦伴奏下,长笛的副主题与第二主题都以原调复现,在四六和弦上经过华彩而结束第二乐章:小行板,F大调,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只用弦乐伴奏,柔美的第一主题与属调上的两个第二主题一一呈示之后,插入一段竖琴流畅的音群,3支旋律回到原调再现后,经华彩乐段,以弱音消失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C大调主题先由弦乐表现,管乐重复,合奏主部后,竖琴以新的独奏主题登场,由长笛引出G大调旋律,第一插句在弦乐帮助下,由长笛展示,竖琴重复第二插句为F大调对用过的素材作发展处理第一插句以原调再现,经由合奏中的开头动机形成的经过部,引出华彩,回旋主题第三次再现,最后以主和弦强奏而华丽地结束全曲 长笛和竖琴也许是天下音色最美的两种乐器,将两者放在一起作为协奏曲的主奏声部,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匪夷所思然而莫扎特却是无所不能,他不仅如此做了,而且还做得非常漂亮简直没有什么能难倒这位旷世天才的 1778年8月,莫扎特在致布林格的信中,用了三个词来表达他的灵魂渴求;“我的宁静”“安慰”“平静”这也应该是他的长笛协奏曲所需要表述的东西吧!莫扎特把长笛这种善于抒情和具有柔美声音的器乐的功能,真的是发挥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人们对他的长笛协奏曲的评价是妙不可言的,虽然他的长笛作品不多,可是他专门为长笛创作的这三首协奏曲已经足够地证明了他对长笛艺术发展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