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彝族烟盒舞简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KB
约3页
文档ID:43509897
彝族烟盒舞简介_第1页
1/3

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仙人搭桥” 、 “蚂蚁搬家” 、 “倒挂金钩”等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动作流畅潇洒,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烟盒舞作为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个舞种,以独特的舞蹈语汇展现了彝族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套路和深邃的舞蹈内涵表明彝族人民出众的舞蹈创作才能和艺术领悟能力烟盒舞通过头、脚、身、手、腰等各个身体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下腰连环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烟盒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为当地各族群众喜爱,成为民族间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变迁,烟盒舞的人文环境发生巨变,传统的“吃火草烟”习俗已经消失,烟盒舞出现风格单一化、内涵浅显化的趋势,传统的韵味十足的烟盒舞经典套路濒临失传,亟待抢救。

起源起源“烟盒舞”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舞蹈它的来源传说不一,较为普遍的的说法是彝族人民为了猎取野兽,往往披着兽皮混到兽群中间后来渐渐把这种模仿野兽的动作发展成为舞蹈,于是形成了“三步弦” 另一种说法,认为三步弦是挑秧苗走路,上山下山的样子总之,这都说明“烟盒舞“产生于彝族人民的劳动斗争生活另外据说烟盒舞开始并没有道具,但因节奏不统一而跳不整齐就以拍手统一节奏,后来有人用装黄烟的烟盒弹着玩,发出悦耳的声响,于是就用弹烟盒代替拍手经过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今天的“烟盒舞“艺术特点艺术特点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正弦为“母弦” ,杂弦为“子弦” ,按惯例,必须先跳正弦,然后才能跳杂弦正弦又叫“三步弦” 、 “簸箕弦” ,这类舞蹈只有乐器伴奏,不唱参加人数不限,最少二人,最多可达十几人每套的命名均根据动作而来如“三步弦”就由登步、过堂步、蹲步剪子口这三种动作组合而得名。

正弦中有“三步弦” 、 “二步半” 、 “一步半” 、 “歪歪弦” 、“斗蹄壳”等十多套组合 “歪歪弦”中有双脚交叉,左歪右歪的动作 “斗蹄壳” (即斗脚舞)是模拟动作斗蹄的动作,跳时参加者须成双数,两排对舞杂弦大多数是载歌载舞的,内容丰富,套数很多,已搜集到的就有八十多套其中又分为自娱性和表演性的两种形式1、自娱性的杂弦是群众性的舞蹈,参加人数不限,围圈而舞每套以晃跳步、盖掖步等基本动作为基础,加上表现一定内容的动作--或模拟劳动,或根据唱词而变化--组合起来其中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踩谷种” 、 “踩茨菇” 、 “戽小细鱼”等表现爱情生活的有 “大理弦” 、 “大红丝线水红青” 、 “三妹子”等另一类是根据图形的变化,如三、四、 六人的对穿花,或根据唱词而命名的“赶瘦马” 、 “上通海,下曲江” 、 “大翻身” 、 “六穿花” 、“跪哟”等都属此类2、表演性的杂弦又叫“新杂弦” ,多由两人表演,一般在自娱性的杂弦跳完后才表演每套都有简单的情节开始先跳“三步弦” ,然后根据情节表演其中有许多优美的舞姿和造型,调度复杂,甚至有不少高雅度的技巧如下板腰、叠罗汉其中表现劳动生活的有“哑巴砍柴” 、 “哑巴拿鱼” ;模拟动物的有“鹭鸶拿鱼” 、 “猴子搬包谷” 、 “鸽子学飞” ;显示技巧的有“滚松得” 、 “苍蝇搓脚” ;“仙人搭桥” ,也有少数现传统故事的如“三打白骨精”等。

烟盒舞的图形变化也很有特色,除一般的圈舞外,有丰富多采的穿花图形变化和组合有6人穿花、4人穿花、3人穿花、2人穿花等,舞蹈和图形变化配合巧妙和谐成为烟盒舞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烟盒舞节奏鲜明、灵活多变,在清脆的烟盒声伴奏下,全身富于弹性的起伏,手臂凤凰点头似的舞动,小腿灵活而富有韧性特点突出,风格浓郁烟盒舞与彝族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舞蹈中的“斗蹄壳” ,明显地摹仿动物斗蹄子而来;“踩谷种” 、 “踩茨菇”等,则为反映农耕的舞蹈;“正弦”是由挑秧走路和上山下山的动作变化而来据说,开始跳时没有烟盒,只徒手跳或拍掌后来,当人们吸烟时,发觉手指弹烟盒,能发出“呱、呱”之声,既可统一舞蹈节奏,又能增添舞蹈的热烈气氛于是弹起烟盒起舞一直流传至今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仙人搭桥” 、 “蚂蚁搬家” 、“倒挂金钩”等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动作流畅潇洒,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艺术魅力和现状艺术魅力和现状烟盒舞作为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个舞种,以独特的舞蹈语汇展现了彝族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套路和深邃的舞蹈内涵表明彝族人民出众的舞蹈创作才能和艺术领悟能力烟盒舞通过头、脚、身、手、腰等各个身体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下腰连环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烟盒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为当地各族群众喜爱,成为民族间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变迁,烟盒舞的人文环境发生巨变,传统的“吃火草烟“习俗已经消失,烟盒舞出现风格单一化、内涵浅显化的趋势,传统的韵味十足的烟盒舞经典套路濒临失传,亟待抢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