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年谱及著作编年李白年谱及著作编年北京风雅诗社 雍冠生李白年谱,自宋迄今,国内已有六种,即宋人薛仲琶《李太白年谱》,清人王琦《李太白 年谱》,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今人詹鍈《李白诗文系年》,王伯祥《增订李太白年谱》,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海外则有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笕(jian 音“简”)久美子的《李白年谱》现笔者综合各家之言,并参考部分有关李白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诸家对李 白诗文的注释,结合李白诗中所述经历,加以整理记谱如下:七零一年(武则天长安元年)禅宗北宗开创者神秀应诏至洛阳,恩遇甚隆自是北宗盛行于两京是年王维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远祖为秦朝诛杀燕太子丹的名将李信;其先祖为西汉龙城飛将李广因李广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故以此地为李白祖籍李白又为北朝西凉国武昭王李暠(song 音“松”)之九世孙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于公元李白于公元 701 年诞生在碎叶城年诞生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当时属唐王朝安西都护府辖区)其父隐其名,人们以李客称之李白在其兄弟中排行第十二,家里人称 他十二郎李白出生前,其母梦见太白星入怀,因此其父便给他取名叫“白”,字“太白”。
七零五年(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卒中宗李显复位李白五岁李白五岁,随其父逃至蜀中,随其父逃至蜀中,落脚在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今四川省江油市)清廉乡(后因李白号称“青莲居士”,而改为“青莲乡”)李白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七一零年(睿宗景云元年)六月,临淄王李隆基平定韦氏之乱,拥其父相王李旦即位, 是为睿宗李隆基立为太子李白十岁攻读诸子百家十岁攻读诸子百家七一二年(玄宗先天元年)八月改元,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苏頲袭封许国公李白十二岁李白十二岁七一三年(玄宗开元元年)太平公主阴谋废帝,玄宗诛其党,赐其死高力士因参与平太平党有功,封为监门将军(宫廷护卫)宦官之盛,盖由此始李白十三岁李白十三岁七一四年(开元二年)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新置翰林院,诏选在文章、琴棋(音乐、围棋)、书画、数术(天文、历学、占算)、僧道(佛教、道教)等方面有造诣 者,以为翰林待诏(又名翰林供奉)李白十四岁李白十四岁才华初显,出口成章才华初显,出口成章据《唐诗纪事》引东蜀杨天惠《彰明逸事》云:李白幼时曾在县里募一小吏,经常出入于县令卧内。
一次,李白驱牛经过县令堂下,县令夫 人欲加诘责李白便吟诗致歉,诗曰:“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 牵牛县令奇之,便令李白侍奉砚席有一次,县内发生大火,火灭后,县令作诗云: “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一时想不出下句李白接口道:“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 飛县令听了就停止作诗还有一次,李白陪同县令观涨,有一位女子淹死江中,县令 见状作诗吟道:“二八谁家女,飘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李白随口应道:“绿发随波散, 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县令听李白诗含讽意,很不高兴李白感到很 惶恐,便隐于大匡山读书按:对此说,学术界有不同见解今载此,仅备其说)七一五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李白十五岁是年秋,李白隐居于大匡山山脚下的大明寺,开始两年左右的学隐居于大匡山山脚下的大明寺,开始两年左右的学习,已作赋多篇诚如李白后来在《赠张相镐二首》诗中所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并有诸多诗作问世,如:《对雨》、《初月》、《雨后望月》、《晓晴》、《望夫石》、《题窦圌(chuan 音船)山》等(以上诗作均见清代王琦本《李太白全集》卷三十)(按:以后所注卷数均以此本为准,不再另行注明)其才华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参加一些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七一六年(开元四年)十二月,宋璟继姚崇宋碧为相玄宗封以来自中印度的密宗大师善无畏为国师吐蕃请和李白十六岁李白十六岁在大明寺读书他系统学习了诗经、楚辞、乐府等诗歌名著统学习了诗经、楚辞、乐府等诗歌名著,在诗歌创作上颇有造诣七一七年(开元五年)李白十七岁李白十七岁继续在大明寺读书留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卷二十三)、《赠江油尉》(卷三十)、《寻雍尊师隐居》(卷二十三)七一八年(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李白十八岁赴梓州,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为师,学习剑术、道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术、纵横术、《《长短经长短经》》(赵蕤专著)等赵蕤专著)等七一九年(开元七年)李白十九岁李白十九岁继续学习据清代学者王琦《李太白年谱》云:李白曾在“岷山之阳”从“东岩子”游学在那里,李白学会了驯鸟当地太守听说此事,曾亲自察看,感到很新 奇,便推荐李白参加有道科的会试李白没有去应试七二零年(开元八年)宋璟罢相苏颋为益州(成都)大都督府长史(州次官)金 刚智及弟子不空经海路入唐,玄宗礼为国师李白二十岁李白二十岁作《大猎赋》(卷一)这年春天他出游成都。
谒见苏颋苏颋甚赞其才,对属下群僚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鼓励他博览深造 在锦城,李白游览了当地名胜散花楼,留下了《登锦城散花楼》(卷二十一)、《春感》 (卷三十)《白头吟》(卷四)等诗他又游览了峨眉山游览了峨眉山,留下了《登峨眉山》(卷二十一)诗之后,李白抵达渝州李白抵达渝州,持行卷拜谒了渝州太守李邕李白高谈阔论,不拘俗礼,引起李邕不满,把接待事交付其下属宇文少府去办理李白感谢宇文少府的热情接待,便写了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卷十九)的诗歌相赠还写了《上李邕》(卷九)诗,托 宇文少府上呈李邕自比大鹏,言:“丈夫未可轻年少”劝告李邕不可轻视年轻人冬,返回匡山留诗《冬日归旧山》(卷三十)七二一年(开元九年)李白二十一岁李白二十一岁是春李白归家昌明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在匡山读书七二三年(开元十一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中书令(宰相)玄宗置丽正书院,聚文学 士修书、侍讲修造温泉宫于骊山李白二十三岁李白二十三岁在匡山继续读书匡山继续读书七二四年(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李白二十四岁春,他决定去蜀远游去蜀远游行前,他写了《别匡山》诗(按:此诗王琦《李太白全集》未收录。
仅见于《江油县志》、《中和大明寺住持记》、《彰明逸事》所载)以显示“已将书 剑许明时”的决心此行,他再次游历了成都再次游历了成都;并在峨眉山盘桓了月余峨眉山盘桓了月余,在那里他同高僧怀一法师相识, 怀一赠给他《陈拾遗遗集》(陈子昂的诗作)十卷这一年秋日,他乘舟沿平羌江东下经过嘉州到达渝州(今重庆市)乘舟沿平羌江东下经过嘉州到达渝州(今重庆市)途中留诗《峨眉山月歌》(卷八)秋冬,游览了巴南、巴中等地游览了巴南、巴中等地留诗《巴女词》(卷二十五)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十一月,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士;在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内)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该年李邕为陈州(今河南省淮 阳县)刺史李白二十五岁李白二十五岁春,他同新结识的伙伴吴指南相伴,自三峡入巴东自三峡入巴东一路上,留有《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卷二十二)、《宿巫山下》(卷二十二)(按:此诗有学者 认为是李白流夜郎中途遇赦,出三峡时所写,谨此备参)孟春,到达荆门山孟春,到达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留诗《渡荆门送别》(卷十五)、《荆门浮舟望蜀江》(卷二十二)五月,经过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留诗《荆州歌》(卷四)。
到达江陵到达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正一派第四代传人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垮他“有仙 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次会见,对李白影响和鼓励颇大从此李白对求仙方外 的道家思想更加情有独钟于是写作了《大鹏遇稀有鸟赋》用以自勉當李白时至中年, 终感到此为“少作”,未能充分写尽“宏达之旨,复经充实、修改遂定名为《大鹏赋大鹏赋》 (卷一)留诗《古风三十三(北冥有巨鱼)》(卷二)此后李白来到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游览了赤壁、黄鹤楼等名胜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游览了赤壁、黄鹤楼等名胜留诗《江夏行》(卷八)、《江上寄巴东故人》(卷十四)结识了僧行融,留诗《赠僧行融》(卷十二)夏夏,李白来到洞庭湖到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境内)蜀中友人吴指南病故李白权殯其尸于洞庭湖畔秋秋,李白从岳州重返荆门岳州重返荆门留诗《秋下荆门》(卷二十二)其后李白又从荆门抵达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游览了庐山从荆门抵达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游览了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写 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卷二十一)、《望庐山五老峰》(卷二十一)等诗篇(按:有 学者认为《望庐山五老峰》属李白于至德元年入庐山屏风叠隐居之前所作,特录之,以备 参酌)。
再东行东行,经过天门山过天门山(安徽省当涂与和县的交界处)留诗《望天门山》(卷二十一) 秋秋李白抵达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达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在金陵李白虽想投行卷“谒见诸侯”以期寻找出仕报国之路无奈达官贵人都忙于筹备“大唐泰山封禅”大典,“十谒朱门九不开 李白只好纵情山水,游览名胜,聊以自遣在金陵,李白写下了《长干行》(卷四)、 《杨叛兒》(卷四)、《白紵辞三首》(卷四)、《金陵白杨十字巷》(卷二十二)、 《对酒》(卷二十五)、《登瓦官阁》(卷二十一)、《金陵望汉江》(卷二十一)等诗 作七二六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李白二十六岁春,辞别金陵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金陵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留诗《金陵酒肆留别》(卷十五)、《夜下征虏亭》(卷二十二)(按:有学者认为《夜下征虏亭》一诗作于上元二年暮春兹录于下, 以备参酌)在扬州干谒朱门未果有诗《白田马上闻莺》(卷二十五)、《广陵赠别》(卷十五) 夏,李白赴姑苏夏,李白赴姑苏,凭吊古城历史遗迹凭吊古城历史遗迹,写了《乌栖曲》(卷三)诗然后途经镇江经镇江(属丹阳)去杭州去杭州留诗《送崔十二游天竺寺》(卷十六)留诗《越女词五首》(卷二十五)、《西施》(卷二十二)、《浣纱石上女》 (卷二十五)、《采莲曲》(卷四)、《渌水曲》(卷六)、《王右军》(卷二十二)等。
继而由剡中赴天台山(浙江省天台县北剡中赴天台山(浙江省天台县北)留诗《别储邕之剡中》(卷十五)登天台山登天台山留诗《天台晓望》(卷二十一)、《早望海霞边》(卷二十一)(按:有 学者认为这两首诗为李白于天宝六载重登天台山时所作特录于下,以备参酌)秋,返扬州秋,返扬州李白为人不惜钱财,出游扬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以致生活潦倒留诗《少年行》(卷六)、《赠友人三首》(卷十二)病卧扬州治所江都县病卧扬州治所江都县写诗《淮南卧病寄赵徴君蕤》(卷十三)、《静夜思》(卷六) 、《僧伽歌》(卷七)、《秋夕旅怀》(卷二十四)、《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卷二十一) 养病期间凭友人孟少府照料,病渐愈李白少时常读司马相如赋,深慕赋中所言云梦大泽之盛,决定到那里一游这云梦大泽地处湖南益阳、湘阴之北,湖北江陵、安陆之南,江夏以西的广大地带恰孟少府同安州 (治所在今湖北省安陆县)都督马正会相厚,便建议李白投奔安陆马公处既可求请马公 举荐贤才,又可实现云梦之游,两得其便李白深表赞同冬,李白离开扬州,沿运河北上冬,李白离开扬州,沿运河北上,到淮河复向西进,取道陈州(今河南周口地区)取道陈州(今河南周口地区)在途中,李白手头拮据,准备卖掉家传宝剑和新制的鷫鸘裘衣,幸李邕差人送银三千,解除 燃眉之急。
经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经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再折头向南,赴南阳(今河南南阳市)赴南阳(今河南南阳市),留诗《南都行》 (卷七)、《游南阳清冷泉》(卷二十)继而南下襄州继而南下襄州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李白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