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1 城市管线工程分类 q按性能和用途分 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煤气等 给水管道:工业给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 排水管沟: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电力线路: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 电信线路:市内、长途、电报、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 热力管道:蒸汽、热水等管道 q按敷设方式分 架空架设(电力、电信)、地下埋设(给水、排水、燃气) q按管线覆土深度分 深埋、浅埋(考虑冰冻的影响) q按输送方式分 压力管道(水、气、热力)、重力流管道(排水管道)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 可弯曲管线: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等 不易弯曲管线: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等 2 城市地下工程管线分类 q各种管道 给水、排水、电力、电信、 热力、煤气等 q电缆 供电、通讯 q综合管道 共同沟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3 城市地下给水系统布置原则 (1)给水系统布置的一般原则 q保证提供足够的水源 考虑水量、水质、取水距离、取水条件 q生活用水尽量使用地下水源 q地面水取用考虑因素 不改变地面水、保证取水卫生条件、节省投资、减低费用 q水厂位置接近用水区 q优化大企业的用水方案,减少污染 q充分挖掘现有给水系统的能力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3 城市地下给水系统布置原则 (2)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 q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 考虑分期建设,充分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 q布置在整个供水区域 保证向用户提供适当水压的水量 q最短路径铺设管网 减低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 q保证供水的安全 内部发生故障,不影响整个管网的使用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3 城市地下给水系统布置原则 (3)给水干管的布置原则 q干管布置方向按供水流向延伸 供水流向取决于水厂及用户的位置 q按主要流向布置多条平行的干管,之间用连通管连接 保证供水的可靠,保证大用量的用户的使用 q干管按规划道路布置 避免在高等级路面和重要路面下敷设 q干管尽量布置在高处 q考虑到城市发展和 分期建设的要求 均匀分布在城市供水区域内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4 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的布置原则 (1)市区管网的布置原则 q城市管线的干管应靠近大型用户 干线形成环状,保证供应的可靠性 q采用直埋方式。
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街道 q可沿城市街道单侧或双侧布置干管 q低压燃气干管可敷设在小区道路下 减少主要干管的管线位置占地 q燃气管道不能敷设在建筑物下部 q干管尽量少穿越公路、铁路和大型建筑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4 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的布置原则 (2)郊区管网的布置原则 q结合城市规划,避开未来的建筑物 q线路尽量少占良田好地,靠近现有公路和规划公路的位置 q线路位置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兼顾周围小城镇的需要 q线路尽量避免穿越大型河流和大面积湖泊 减少工程量 q线路与城镇、工矿企业保持一定的距离 保证安全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4 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的布置原则 (3)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分类 q按压力等级分类 单级系统、两级系统、三级系统和多级系统 q城市采用中、低级系统 城市燃气供应量小 城市燃气输气距离不大 中压管道的管材容易解决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敷设高压管道,不能保证安全距离 可以采用低压燃气储罐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4 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的布置原则 (4)城市燃气管网系统选择的影响因素 q气源情况 燃气性质、供应压力和供应量 q城市规模及发展规划,人口密度、住宅分布情况等 q大型燃气用户的数目及分布 q储气设备的类型 q城市地理、地形条件,敷设管道可能遇到的困难 q管材、管道附件和调压设备的生产供应情况 q留有发展的余地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5 城市地下供热管网的布置原则 (1)城市地下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q主要干管靠近大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 减少热量损失 q供热管道尽量避开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 管道的施工和管理影响小 q避免支管横穿马路,特别是高等级的公路 q穿越河流时,可以设置管桥,有条件可以从地下通过 q热力管线与其他管线要有必要的距离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5 城市地下供热管网的布置原则 (2)城市地下供热管网的立面布置 q考虑减少土方量:尽量浅 q考虑地面的直接压力:尽量深 q考虑其他因素: 绿化带、公路、铁路 地下水的影响 其他管线的影响 横穿河流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6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1)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 q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 q城市的远景规划 q城市排水机制,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的位置 q排水量大的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分布情况 q街道宽度和交通情况 q地下其他管线和地下建筑及障碍物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6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2)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的原则 q排水主管道布置在排水区地势较低的地带 充分利用重力流的作用 q污水干道沿城市道路布置。
排污量大、地下管线少的一侧 q尽量避免穿越河道、铁路等障碍物,减少和其他管线的交叉 q尽量使污水管的坡度和地面一致 q管道的布置要简洁,节约大直径的管道 q污水支管取决于城市地形和建筑规划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6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3)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埋置深度的要求 q防止管道内的污水发生冰冻 低于冰冻线 q防止管道受到地面动荷载的破坏 保证管顶有必要的覆土厚度 q满足管道之间的衔接要求 保证支管的接入 7-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6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4)城市雨水管系统 q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域,确定管线布置 q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雨水泵站的利用率低,减少经过泵站的水量 q结合道路系统布置 雨水干管设置在排水地区的低处 q考虑道路系统的规划 道路的修建改变地形 q结合街区内部的规划来考虑雨水管的定线 7-2 市政管线的综合布置 1 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含义 q城市管线综合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管线和道路的关系,配合城市的整体规划 q协调各单位工程设计施工 多种管线施工的协调、不同设计单位的协调 q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有计划、有步骤,根据管线特点合理安排 q获得城市各种管线的资料,利于城市管线的改扩建 详细的资料存档 7-2 市政管线的综合布置 2 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q建筑、道路与管线要协调 使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 q充分利用现有管线 满足需要,发挥潜力、节省投资 q基建需要的临时管线,应与永久管线综合考虑 q考虑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q与人防战备工作紧密配合 q管线路径短捷,减少管线长度,节省投资 q管线位置考虑建设和修理对周围的影响小 q管线位置考虑对周围的影响 (一)综合管沟概念 地下市政管线综合管沟,亦称综合管廊、共同沟、共同管道。
即在地下建造管线隧道,专门收容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燃气 、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于一体,同时设置专门的人员出入口、 检修口、材料吊装口、管线分支口、进排风口、以及防灾监测控制 系统等设备的市政综合设施 “共同沟”一词源自本,是因为日本的共同沟技术比较发达,建 成的里程最长,相应的建设法规也比较完善 7-3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沟)规划 采用综合管沟方式敷设管线,便于今后的 管线检修,更不会因检修旧管、敷排新管而 不断开挖路面 ,从而解决了“拉链路”这一困 扰城市建设管理的难题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城市道路充分开挖 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亿元 1、根治“拉链路”,缓解交通堵塞 综合管沟的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管沟的综合经济效益 采用直埋方式敷设管线,由于道路自身沉降 或者管线单位施工的相互影响,经常导致管线的 破坏,引起电力供应中断、通信线路故障、自来 水爆管、燃气泄漏等施工,造成大量直接和间接 经济损失 2、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 管线直埋方式建设市政基础,因管线 增容、维护而反复、开挖路面,造成大量 环境污染 3、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噪音 4、减少对周边商业活动的影响 管线直埋方式建设市政基础,因管线增 容、维护而反复、开挖路面,会对周边商 业活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采用综合管沟敷设, 能够使城市道路地下空 间得以综合利于,从而 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5、充分利于道路的地下空间 3、综合比较结论 1)从初期一次性投资来看,采用直埋方式敷设管线投资低(899 万元/公里),采用综合管沟敷设方式投资高(2360万元/公里) 2)从50年使用寿命进行投资比较,采用俩种方式敷设综合投资接 近采用直埋方式敷设管线(2399万元/公里),采用综合管沟敷 设方式投资高(2360万元/公里) 3)虽然传统方式比综合管沟的投资节省,但所产生中断供应、 反复挖掘路面、阻断交通、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会造成巨大 的间接损失,破坏城市形象 (二)综合管沟分类 按功能划分 1.干线综合管沟 2.支线综合管沟 3.缆线综合管沟 4.混合综合管沟 按功能划分:指在城市市政设施中的位置 干线(不为用户服务、机动车道下) 支线(为用户服务、道路两侧) 综合电缆沟(信息传输光缆、道路两侧) 混合综合管沟 7-3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规划 q按施工方法 暗挖法(盾构、钻爆,造价高、影响小,深层) 明挖法(矩形断面、成本低,适合整合建设,浅层) 预制拼装式(缩短工期和造价) 1. 暗挖式综合管沟 一般适用于城市中心区或深层地下空间中的干线 综合管沟建设 2. 明挖式综合管沟 一般适用于城市片区道路浅层地下空间中的支线 综 合管沟建设 3. 预制拼装式综合管沟 一般适合于城市片区道路浅层地下空间中的支线或 缆线综合管沟建 设 7-3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规划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组成 1、综合管沟本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或预制,收容管线的物质载体 2、管线:核心和关键,全部包容、雨水管和污水管的处理 3、监控系统:湿度、煤气浓度、人员进出情况,地面监控中心 4、其他系统 通风系统(机械通风)、排水系统(排水沟、泵房) 通信系统(有线系统)、标示系统(出入口标志、功能) 地面设施(控制中心、出入口、通风井)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包括 综合管沟一般部标准断面 综合管沟特殊部支线、管线接头井、附设物件、进出人孔、搬运口 换气口及出入口沟内温湿度调节仪、有害气体排出口、自然及强制换气口 附属设施 排水设施、换气设施、照明设施、防灾安全设施 综合管沟的历史、现状与 趋势 (一)法国 法国巴黎市1833年 着手规划 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 至今,巴黎市区及郊区的 综 合管沟总长已达2100公里, 堪称世界城市综合管沟里程 之首 管线 自来水管线 压缩空气管 电信电缆 交通信号电缆 巴黎第一条综合管沟 (二)英国 英国于1861年在伦敦市区内开 始建设综合管沟 断面型式采用宽4米,高2.5米 的半圆形综合管沟 收容的管线除包括煤气管、自 来水管、污水管、连接用户的 供给管线,以及 其他电力、 电信等 迄今,伦敦市区已有22条的综 合管沟 伦敦1861年综合管沟 (三)德国 前西德于1893年,在汉堡市的 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 下 方建设450米的综合管沟 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建设了 300米长的综合管沟,用以收容 煤气管和自来水管 前东德,于1964年,在苏尔市( 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 建设综合管沟的试点计划,到 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 合管沟,并开始投入营运,同 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沟 网络系统的计划 汉堡1893年综合管沟 (四)西班牙 西班牙在1933年开始计划建设综合管沟 1953年马德里市首先开始进行综合管沟的规划与建设 ,当时称为服务综合管沟计划(Plan for Service Galleries),而后演变成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管沟管 道系统 到1970年止,已完成总长51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