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代,五代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荆jīng浩、关仝tóng 、董源、巨然简称:荆、关、董、巨他们的画风,从唐朝以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荆浩、关仝两人属北方画派,作品沉郁雄浑,气势宏大,尽显北方山河的雄奇;董源、巨然属南方画派,笔法细腻,写尽江南风景的秀美 北宋初期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首推李成和范宽,他们继承了荆浩的以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主要是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与另一山水画家关仝tóng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zhì ,百代标程”的大师.继起者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 北宋后期,有米芾的“浓墨”云山,在当时应是一种新技法,也可能是受到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画派“用笔草草,近视儿不类物象”的启示而形成的同时我们又看到了比较工整的文同墨竹画和苏轼的“不求形似”干笔勾皴的“枯木怪石图”等等,可以想象到那时所谓“文人画”有着开始泛滥的趋势到了南宋“文人画”就开始发展起来 南宋四大山水画家:南宋李唐、刘松年和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山水画家不再讲求山川形势的完整性,往往是突出某一个局部,加以集中和强化的描写 元四大山水画家:黄公望专画山水,有墨笔勾破和浅绛着色等多种画法,技法上继承赵氏而有所发展,其追随者有陆广、马琬等人。
吴镇山水学董、巨圆润之笔倪瓒多用侧锋淡墨,山水构图又比较复杂五 代,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五代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荆jīng浩、关仝tóng 、董源、巨然简称:荆、关、董、巨他们的画风,从唐朝以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 明王世贞说:“山水至二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二李系指李思训父子) 五代四大家之特色; 荆浩之画雄伟、深厚、峻拔、坚凝; 关同之画雄伟、坚定、峭壁茂密; 董源之画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 巨然之画趋于庄重朴实而沉静五代的绘画艺术上承唐朝余脉,下开宋代新风可分作三个地区来叙述 1.中原地区这个地区由于战乱频繁,许多画家为了逃避战乱,隐居深山不出,用毕生的精力去画山水,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因此这个地区的山水画的发展特别迅速。
荆浩和关同(皆为后梁人)就是这一地区的代表他俩以墨笔勾皴渲染的“全境”山水画,有的略加淡色,大变前代青绿勾填之法同时他们对水墨的运用,可说是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2.西蜀地区这一区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战乱少,中原地区的一些画家在唐末、五代初去西蜀地区避难的很多,再加上西蜀政权首先在宫廷里设立“图画院”,对聚集画家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由于这些原因,西蜀地区就成为当时绘画艺术活动的中心山水画,尤其是花鸟画在这里有了很大的发展黄筌、黄居记父子和南唐徐熙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最突出,成为我国古代花鸟画中两个主要的流派黄筌的绘画风格一向以富丽工巧为其特点先用极细而不太浓的墨线勾勒出物体的部位和轮廓,然后填以色彩这种画法,一般称之为“勾勒法”黄筌的儿子居宝、居讬都继承了这这种画法,而形成了花鸟画中的所谓“黄体”徐熙的绘画风格朴素自然,然后略施色彩也就是说,以线条墨色为主,设色技法为辅,并且讲究线条和色彩的互相结合,不使线条为色彩所掩没这种画风,后世称为“徐体”因此当时人们评论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但是,徐熙的这种注重“笔法”而轻于色彩的画法,到了他的孙子崇嗣等人手里,由于受到黄筌画派的影响,而产生了花鸟画法中的“没骨法”,即不用墨色勾勒出物象的骨干和轮廓,而直接用彩色来绘画。
3.江南地区的南唐这个地区和西蜀一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受战乱破坏也少,早就是文学艺术家聚集之地;宫廷里也设有“图画院”,所以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或花鸟画,都有显著的成就人物画方面,可以周文矩和顾闳中为代表周文矩的“战(颤)笔”衣纹,在人物画的技法中可算是开创了一种新风格花鸟画方面,以徐熙为代表山水画方面以董源和巨然为代表他们俩人生活在江南,都善于描绘江南山水秀丽明快的特色和气氛.绘画史上称他们为“江南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尤能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这一画派对宋元以后的山水画有很深的影响1.中原地区这个地区由于战乱频繁,许多画家为了逃避战乱,隐居深山不出,用毕生的精力去画山水,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因此这个地区的山水画的发展特别迅速荆浩和关同(皆为后梁人)就是这一地区的代表他俩以墨笔勾皴渲染的“全境”山水画,有的略加淡色,大变前代青绿勾填之法同时他们对水墨的运用,可说是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中原地区:荆浩和关同,,,荆 浩,荆浩,字浩然,隐于太行山之洪谷,因号洪谷子沁水人(今山西),生活于唐末至后梁(约公元889-923年间)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学柳公权,擅长山水画。
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写松树“凡树万本”,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经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对后代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极大,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匡kuāng卢图 五代 荆浩 绢本水墨 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传为荆浩名作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说:“中挺一峰,秀拔欲动而高峰之右,群峰瓒集,如芙蓉初绽,飞瀑一线,扶摇而落亭屋、桥梁、林木,曲曲掩映,方悟华原(范宽)、营邱(李成)、河阳(郭熙)诸家,无一不脱胎于此者对此画评价极高 画中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冥、飘渺尽得其当画法皴染兼备,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图上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孙承泽认为是南宋高宗构的笔迹),上钤“御书之宝”印,有元韩屿、柯九思等题诗,并有清梁清标收藏印和乾隆诸玺《雪景山水图》 五代 荆浩 绢本设色 纵138.3厘米 横75.5厘米 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荆浩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善于图绘北方雄伟的山川风貌,在艺术上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他曾说:“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不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同时,荆浩还善用皴cūn法,在营建画面意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天赋 此图以立幅构图重重山峦,其间点缀有行旅人物,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中有“洪谷子”小字款传闻此画系自古墓中出土,西方有的美术史家认为是荆浩的作品,也有人判定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摹本关 仝tóng,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关山行旅图 五代 关仝tóng(传) 绢本水墨 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上画峰峦高耸,气势雄伟;中画深谷坛林,中藏古寺;近写板桥茅店,旅客往来,商贾停骖,维以寒林鸡犬,富有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技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宣和画谱》称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状所述画外之情,亦可与图中约见之此画无款,据收传印玺,可知先后为贾似道,元内府,明内府,明晋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后入清宫。
《墨缘汇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画书著录,可以认为是代表关仝画风之作《秋山晚翠图》五代 关仝 绢本淡设色 纵140.5厘米 横57.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师从荆浩,有出蓝之誉人们称他的山水特点为“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时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为荆关画面正中画峭拔的主峰,山涧丛生寒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画上无款,仅边幅上有明代王铎题语,指明为“关仝真笔”,并誉为“结撰深峭,骨苍力垕,”“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画上钤有明纪察司半印及“秘园”、“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石渠宝芨初编》著录2.西蜀地区这一区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战乱少,中原地区的一些画家在唐末、五代初去西蜀地区避难的很多,再加上西蜀政权首先在宫廷里设立“图画院”,对聚集画家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由于这些原因,西蜀地区就成为当时绘画艺术活动的中心 山水画,尤其是花鸟画在这里有了很大的发展 黄筌、黄居记父子和南唐徐熙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最突出,成为我国古代花鸟画中两个主要的流派 黄筌的绘画风格一向以富丽工巧为其特点先用极细而不太浓的墨线勾勒出物体的部位和轮廓,然后填以色彩。
这种画法,一般称之为“勾勒法”黄筌的儿子居宝、居讬都继承了这这种画法,而形成了花鸟画中的所谓“黄体” 徐熙的绘画风格朴素自然,然后略施色彩也就是说,以线条墨色为主,设色技法为辅,并且讲究线条和色彩的互相结合,不使线条为色彩所掩没这种画风,后世称为“徐体” 因此当时人们评论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但是,徐熙的这种注重“笔法”而轻于色彩的画法,到了他的孙子崇嗣等人手里,由于受到黄筌画派的影响,而产生了花鸟画法中的“没骨法”,即不用墨色勾勒出物象的骨干和轮廓,而直接用彩色来绘画西蜀地区:黄筌quán 、黄居记父子花鸟画,,黄筌(公元十世纪),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生年不详,约卒于公元965的(宋乾德三年) 五代西蜀时任翰林待诏,权院事(皇家画院的主管人员)等职善画山水,人物,龙水,尤以花乌为最著名,画法精工富丽又曾从光胤,孙位,李升学画,善于吸取诸家之长,自成一体,对北宋和以后的花鸟画有重大影响 其子黄居采,黄居宝承继了家法写生珍禽图 五代 黄筌quán 绢本设色 纵41.5厘米,横7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各类飞禽,昆虫,龟等二十余种形象准确生动,笔法工细,色调柔丽协调,可看出写生功力之深。
构图无一定章法,乌虫互不呼应,画左下方署小字一行“付子居宝习”,当为传子习画范本《石渠实笈初编》著录黄筌的作品经《宣和画谱》著录时还有349件,但流传至今只此一件3.江南地区的南唐这个地区和西蜀一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受战乱破坏也少,早就是文学艺术家聚集之地;宫廷里也设有“图画院”,所以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或花鸟画,都有显著的成就 人物画方面,可以周文矩和顾闳中为代表周文矩的“战(颤)笔”衣纹,在人物画的技法中可算是开创了一种新风格 花鸟画方面,以徐熙为代表 山水画方面以董源和巨然为代表他们俩人生活在江南,都善于描绘江南山水秀丽明快的特色和气氛.绘画史上称他们为“江南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尤能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这一画派对宋元以后的山水画有很深的影响3.江南地区的南唐这个地区和西蜀一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受战乱破坏也少,早就是文学艺术家聚集之地;宫廷里也设有“图画院”,所以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或花鸟画,都有显著的成就 人物画方面,可以周文矩和顾闳中为代表周文矩的“战(颤)笔”衣纹,在人物画的技法中可算是开创了一种新风格江南地区南唐人物画:,,,周文矩(公元十世纪),建康句容人(今南京),南唐画院翰林待诏。
善画人物,山川,楼观,尤精仕女所画闰rùn阁妇女,继承唐代周日方传统,注重刻画人物表情动态和内在精神,而不过多施朱傅粉或华美佩饰,形象更展自然秀丽他的笔法吸取李煜画法用笔,线条瘦硬,略带颤动,种之为“战笔”描,刚柔相齐,独具一格 他在画院深受李煜赏识,曾与顾闳gōng中同时奉命画〈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