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 题2.腊八粥年 级六年级课 时第1课时备课人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本课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兀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兀的语文要素 为“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局部的习作时,注意抓 住重点,写出特点课文节选自沈从文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局部,讲述 了八儿在腊八节那天等粥和喝粥的事,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嘴馋的儿童形象, 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 者笔法娴熟,笔调细腻,表达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 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其中,课文重点描写了八儿在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盼粥、 分粥、猜粥、看粥的过程,其中也隐含着家人对八儿的慈祥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 描写等,想象八儿的馋样,感受其乐融融的亲情教学的难点:整体把握作者在本文中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手法2 .通过品析具体语句,感受八儿嘴馋的可爱人物形象及家人之间其乐融融的亲情3 .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寄寓的眷恋亲情、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1 (板书课题:腊八粥 沈从文)齐读课题2 .说到腊八粥,有一首童谣是这样唱的(出示图片,播放音频)3 .“过了腊八节,就把年来办”农历12月份又被称为腊月,腊月初八就是就 是民间传统节日一一腊八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开始大扫除、置办年货,准备 过年啦在这一天,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动(出示图片),那就是一一喝腊 八粥!二、预习反应1 .这腊八粥,甜甜腻腻,香气扑鼻!(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你读!这腊八粥,软糯浓稠,让人垂涎!齐读!2 .这腊八粥里食材丰富,你说一一(指名说)3 .烹制的过程也是很不简单,请你读,齐读出示生字“熬、搅和、嘟嚷、 浓稠、深褐”及图).吃起来大快朵颐!(出示生词“咽唾沫、大匙大匙、塞灌”)请你读!4 .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到胡子白花的老人,大家都对这碗腊八粥爱不释口!那就 更不用说沈从文笔下的小八儿了5 .大家课前都读了课文,再看看插图,小八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外貌: 四五岁、连赶羊的资格都没有,还没有灶台高,虎头虎脑;性格特点:天真可爱、 活泼……)对,再看看课文,面对腊八粥,有一个字最能表现出八儿的特点请你说!(板 书:馋)三、品读“等粥”L八儿为了吃这碗腊八粥,他等啊等,(板书:等粥)这腊八粥熬了多久, 他就等了多久,就馋了多久。
6 .小声读课文2—19自然段,找出描写八儿馋样的句子,读出来指3—4名学生朗读句段7 .沈从文是大作家,了不起,他写八儿嘴馋可不像你们这样七嘴八舌、杂乱无 章的,他可是非常有层次、有条理的,层层推进,把八儿的馋样勾画得淋漓尽致 咱们先来看看2-8自然段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8 .(出示2—8小节)字里行间处处都写出了八儿的馋样,形象生动这里面有 几处细节尤其生动板书:抓细节)(1)“喜得快要发疯了”你来读第一句问: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八儿?指导朗读,读出狂喜的样子2) “进进出出” “预备整齐” “好久”请你来读第二句指生问: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八儿?指导朗读,读出等得焦急、迫不及待3) “眼睛可急红了”但是时候还早呢,请你接着读一一你读出了什么?妈妈的话让八儿更急了,你再来读读一一“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来看看八儿和妈妈的对话,你现在就是小八儿,你来读问:你为什么连喊两个“妈” ?喊一个行吗?为什么?(4) “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再着急也得等到太阳落山才行,小八儿,你继续说一一(指名读)问:你觉得这个“那”字好不好?为什么?问:八儿是真饿了吗?指导朗读,读出八儿耍赖的样子。
5) “叹气的粥”沈从文不仅正面描写了八儿的馋样,还从侧面写了粥,一起看看(出示句子, 显红“叹气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那锅中叹气又像是嘟嚷的东西”)这粥不是在叹气就是在嘟嚷,沈从文屡次描摹粥在锅里的场景(板书:描场景), 是为什么呢?5 .小结:你看,通过抓细节、描场景,沈从文就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迫切盼 望(板书:盼粥),让八儿嘴馋可爱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6 .可是,表现八儿的馋,盼粥才是第一层次,后面还有三个层次,层层推进 对于这锅粥,八儿还有什么活动?请你学着“吩粥”这个样子,也用两个字概括出 来指名说,板书:分粥、猜粥、看粥7,盼粥表现了八儿的迫不及待,分粥也很有趣(出示9—n自然段)我们来 看看小八儿是怎么分的1)请你读2)(显红省略号)我觉得八儿还没分完,妈妈继续说一一“是呀,孥孥说得 对那小八儿,你继续分一一(指名说)“要不然我吃四碗,那你就吃两碗……” “是呀,孥孥说得对"小八儿,你接着分一一(指另一生说)“要不然我吃四碗 半,那你就吃一碗半”……(3)这小八儿,看羊还不够资格,顶多四五岁,但是他八以内的加减法,他算得很溜哦,你能看出什么?(指名说)真是个小精明!好可爱!你觉得让你讨嫌吗?(指名说)你看,沈从文这样写,不仅让小八儿不讨嫌, 还挺让人讨喜的,妈妈也觉得讨喜,“是呀,孥孥说得对!”(4)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在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能吃饱 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吃的也都是些糠菜、粗粮,甚至是树皮、草根。
也只有到过 年时,才会把一年都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全家人提供能吃到细粮、白糖这种东 西更是稀有啊!这也难怪小八儿知道妈妈煮腊八粥会“喜得快要发疯了”!(指“大 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再看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因为全家人对八儿都很疼 爱)(板书:慈祥)8 .(出示14小节)小八儿盼呀,分呀,总不及吃到嘴里,可是火候未到,他吃 不起来,没方法,他只能一一(指“猜粥”)请你来读这一自然段哎呀,吃不到啊,他在想,他在猜,他在画饼充饥!请你再读你看到什么样的八儿?9,盼粥、分粥、猜粥,沈从文就是这样层层推进,让小八儿的形象不断饱满起 来,写出了他的馋样但是盼呀,分呀,猜呀,还不能满足,他还得一一(指板书 “看粥”)(出示17、18自然段)(1)齐读2)每个人眼里的粥都不一样,小八儿眼里的粥也不一样显示加点的“跌、 肿胀、脱了红外套”)这些词用得很生动,你能说说生动在哪里吗?(拟人)(3)你再读读,这是四五岁的孩子眼中的粥,写出了什么?(童趣)(4)(出示14与16、17自然段比照)好奇怪,作者在14自然段中不是写到 了猜测中粥的变化了吗?怎么在这里又写到了相同的内容,那不是重复吗?是不是 可以删掉一处,为什么?这种回环复沓更能突出表达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表现出八儿的谗样。
板书: 回环复沓)10.总结:看,作者通过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小情节把八儿等粥的过 程写得这么有条理,这么有层次,这么详尽生动,把八儿那种盼而不得、想而不得、 看而不得的谗样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四、品味“喝粥”1 .八儿最后终于喝到了粥板书:喝粥)(出示最后一段,显红“夜饭桌边, 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齐读2 .作者只用了 24个字,3个标点来写八儿喝粥,但是写等粥的过程呢?从哪里 到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1)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八儿的急切和渴望,更衬托出腊八粥的美 味2)有一种吊起读者胃口的作用,不去具体详写他们是怎么吃的,单读了对等 的过程的描写,就能自然而然想象出吃的时候他们也是何等美味如果再写吃的过 程,就啰嗦了3)等的过程中,不仅能表达出腊八粥的美味,还能在这些小细节 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温情,在八儿和妈妈之间的互动中感受到一种其乐融融3 .不愧是文学大家啊!咱们也要像沈从文这样合理艺术地去安排内容的主次五、深化情感1,围绕一碗腊八粥,沈从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脱脱的八儿,为我们展现了一 幅充满爱的其乐融融的家庭画卷,为我们娓娓道出生活之美、人性之美、亲情之美。
(板书:爱心图)2.这篇小说写于1925年12月26日,那年23岁的沈从文孤身一人在北京闯荡, 腊八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在那时那景中,他提笔写下了这篇小 说想一想:这一碗腊八粥还仅仅是一碗腊八粥吗?它还包含着什么?(板书:思亲思乡)六、课后延伸“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碗香甜的腊八粥里包裹着中国人深深的思恋、浓浓的 情意和美好的憧憬与祝福腊八粥也化为许多作家笔下的文字,请同学们课后读一 读冰心笔下的《腊八粥》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思乡思亲盼粥等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抓细节七H-忆星 于田必乐回环复沓主次清楚教学资源(课件、教具)多媒体课件、童谣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