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应的旧标准SD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6.50KB
约30页
文档ID:537060597
对应的旧标准SD_第1页
1/30

对应的旧标准:SD 216-87 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 Guide for 300MW grade steam turbine operation DL/T609—1996 前 言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300MW级汽轮机运行水平,正确指导运行操作维护,加强汽轮机寿命管理,达到安全、经济、稳发、满发的目的,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是电力工业的行业标准,是通用性、原则性的技术规定,是各发电厂制定本企业标准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导则是总结我国300MW级汽轮机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同类导则而制定的在使用本导则时应考虑设备类型及实际情况,并遵照制造厂家的具体要求执行 从1997年6月1日起,所有报批的300MW级汽轮机运行规程草案,均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 本导则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导则的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导则由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导则由电力工业部电站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山东省电力工业局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厉耀宗、周天永、赵水业、许 慎、朱晓明、刘继伟、时序涛。

本导则委托电力工业部电站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09—1996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 Guide for 300MW grade steam turbine oper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2-03 批准 1997-06-01 实施 1 范围1.1 本导则确立了以安全经济运行为基础,以寿命管理为主线进行300MW级汽轮机运行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1.2 本导则适用于国产型及引进型国产亚临界参数300MW级汽轮机,主要原则也适用于亚临界参数600MW汽轮机,进口机组及其他机组可参照执行1.3 本导则不适用于超临界参数的汽轮机和核电汽轮机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578—85 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技术条件 GB7596—87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GB11347—89 大型旋转机械振动烈度现场测量与评定 GB12145—89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DL428—91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 DL/T561—95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DL/T571—95 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 DL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 SD223—87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82)水电技字第63号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试行) (83)水电电生字第47号 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 电安生[1994]227号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3 总则3.1 汽轮机运行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汽轮机寿命,正确地启停操作,良好地检查维护,严格地调整控制参数,细致地整定试验,可靠地预防和处理事故,使之经常处于安全、经济、可靠、稳定运行的良好状态。

3.2 制定本导则是为了正确指导运行操作维护,加强汽轮机寿命管理,进一步提高300MW级汽轮机运行水平,满足电力生产需要3.3 本导则是通用性、原则性的技术规定本导则对汽轮机启停方式的选择和操作要求、重要运行参数控制范围、正常与特殊运行方式应该遵守的一般原则等做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属于运行范围内的主要检查、维护、试验、调整等内容,确立了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如制造厂有明确规定的应遵照执行,制造厂无明确规定的应按本导则执行3.4 以本导则为依据,结合制造厂出具的技术文件及设备实际情况编制现场汽轮机运行规程编写运行规程一般应有的主要内容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4 汽轮机寿命管理 为了确保300MW级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应以寿命管理为主线进行现场运行技术管理4.1 合理分配和使用汽轮机寿命4.1.1 汽轮机的寿命分配一般取决于汽轮机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启停次数、启停方式、工况变化、甩负荷带厂用电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机型及其运行方式进行分配4.1.2 在汽轮机设计寿命年限内,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寿命管理曲线一般分配蠕变寿命损耗占20%,疲劳寿命损耗占80%汽轮机寿命分配要留有余地,一般情况下寿命损耗只分配80%左右,其余20%以备突发性事故。

汽轮机寿命分配示例见附录E(提示的附录)4.1.3 带基本负荷的汽轮机,每次冷态启动的寿命损耗率可以分配得大一些,一般控制在0.05%/次;调峰机组的寿命损耗主要消耗在热态启停中,每次启停的寿命损耗率可分配得小一些,一般为0.01%/次4.2 汽轮机转子寿命的监测与管理4.2.1 每台汽轮机应以制造厂提供汽轮机寿命管理曲线为依据,绘制各种工况启动曲线汽轮机启停曲线示例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4.2.2 每台汽轮机应建立并逐步完善转子寿命损耗数据库,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寿命管理曲线进行控制,使汽轮机寿命损耗处于受控状态,以便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开停机操作和运行参数调整及对异常工况的处理4.3 减少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的原则4.3.1 启动中预防汽轮机转子脆性损伤 a)启动时应根据汽缸金属温度水平合理选择冲转蒸汽参数和轴封供汽温度,严格控制金属温升率 b)一般以中压缸排汽口处金属温度或排汽温度为参考,判断转子金属温度特别是中压转子中心孔金属温度是否已超过金属低温脆性转变温度(FATT) c)汽轮机冷态启动时,有条件的可在盘车状态下进行转子预热,变冷态启动为热态启动 d)如制造厂允许,可以采用冷态中压缸启动方式,以改善汽轮机启动条件。

e)危急保安器超速试验,必须待中压转子末级中心孔金属温度达到FATT以上方可进行,一般规定汽轮发电机组带10%~25%额定负荷稳定暖机至少4h4.3.2 运行中减少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 a)避免短时间内负荷大幅度变动,严格控制运行中转子表面工质温度变化率在最大允许范围内 b)严格控制汽轮机甩负荷后空转运行时间 c)防止主、再热蒸汽温度及轴封供汽温度与转子表面金属温度严重失配 d)在汽轮机启动、运行、停机及停机后未完全冷却之前,均应严防湿蒸汽、冷气和水进入汽缸4.4 加强可靠性管理,减少汽轮机寿命损耗4.4.1 可靠性指标不仅反映了设计、制造、安装水平和质量,是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依据,还直接反映了发电厂运行管理及设备维修状况,是现代化汽轮机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4.4.2 汽轮机设备大都是可维修的,其寿命分配也有很大共性在汽轮机使用寿命年限内,通过可靠性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因运行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的寿命损耗,从而改善运行操作方法和检修维护方案,逐步由被动检修转变为状态监测和预知性维修,提高设备等效可用系数(EAF),减少等效强迫停用率(EFOR),减少维修费用,延长汽轮机使用寿命,取得更大安全经济效益。

5 汽轮机启动 汽轮机启动应在合理的寿命损耗范围内平稳升速带负荷,防止胀差超限、缸体温差超限、动静摩擦、轴系异常振动等异常情况,不出现危及主机安全的辅助设备、热控装置等异常运行,并尽量缩短启动时间,减少启动消耗,以取得最佳安全经济效益5.1 启动方式划分5.1.1 按启动时汽缸进汽方式划分 a)高压缸启动(或高、中压缸联合启动); b)中压缸启动5.1.2 按冲转前汽轮机金属温度划分 高压缸启动时按调节级处金属温度划分;中压缸启动时按中压第一压力级处金属温度划分具体划分温度应按制造厂规定一般划分为: a)冷态启动; b)温态启动; c)热态启动; d)极热态启动5.1.3 按停机时间划分 a)冷态启动:停机超过72h,金属温度已下降至其额定负荷值的40%以下 b)温态启动:停机在10~72h之间,金属温度已下降至其额定负荷值的40%~80%之间 c)极热态启动:停机在1h以内,金属温度仍维持或接近其额定负荷值5.1.4 按阀门控制方式划分 a)主汽阀启动; b)调节阀启动5.2 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5.2.1 系统要求: a)汽轮机各系统及设备完好,阀门位置正确。

b)汽、水、油系统及设备冲洗合格 c)热控装置的仪表、声光报警、设备状态及参数显示正常 d)计算机控制系统连续正常工作2h以上5.2.2 启动前的试验全部合格5.2.3 盘车:汽轮机冲动前连续盘车,主要是减少冲转惯性,消除弹性热弯曲因此冲转前盘车应连续运转4h,特殊情况不少于2h5.2.4 轴封供汽及凝汽器抽真空: a)轴封供汽1)静止的转子禁止向轴封供汽,以避免转子产生热弯曲2)高、中、低压轴封供汽温度与转子轴封区间金属表面温度应匹配,不应超过制造厂允许的偏差值过热度不应低于14℃,以防止凝结放热使转子表面产生过高热应力造成金属疲劳而增加寿命损耗 b)凝汽器抽真空1)汽轮机轴封未送汽凝汽器不应抽真空我国早期国产机组规定冷态启动时先抽真空后送轴封汽,如制造厂无新规定,可仍按原规定执行2)冲转前应建立并保持适当的凝汽器真空,以利于汽轮机加热、排汽温度不超限及旁路系统及时投用5.2.5 旁路系统: a)旁路系统的设置及其型式、容量和控制水平,应按机组特性或有关设计规程规定 b)设有旁路系统机组的启动方法应由制造厂提出,如中压缸启动或高、中压调门及旁路协调启动等。

c)旁路系统投用前应确认自动、联锁、保护正常且在投入状态 d)旁路系统使用时控制高、中压缸蒸汽流量应匹配,应分别满足高压缸和中、低压缸在不同工况下最小冷却流量 e)汽轮机运行中旁路系统如不能处于热备用状态,应退出自动,避免投用时蒸汽管道发生水冲击5.2.6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汽轮机冲转或并入电网: a)全部转速表失灵 b)调速系统不能维持汽轮机空转或甩负荷后动态飞升转速超出危急保安器动作值 c)高、中压主汽门、调速汽门、高压缸排汽逆止门、回热系统中任一只抽汽逆止门关闭不严、卡涩或动作失灵 d)危急保安器超速试验不合格 e)汽轮机任一跳机保护失灵汽轮机一般具备的事故跳机保护见附录A1(标准的附录) f)汽轮机任一主要控制参数失去监视或任一主要调节控制装置失灵汽轮机一般主要监测参数见附录A2(标准的附录),汽轮机一般具备的主要调节控制装置见附录A3(标准的附录) g)启动油泵、抗燃油泵、润滑油泵、事故油泵、顶轴油泵之一故障或其自启动装置失灵 h)高中压外缸内壁上下温差大于或等于56℃ i)转子偏心度在原始高点相位处的偏差值大于0.02mm。

j)盘车装置故障、盘车不动或盘车电流超限 k)汽轮机动静部分有清楚的金属摩擦声或其他异音 l)汽、水、油品质不合格5.3 冷态启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