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9KB
约10页
文档ID:53358278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doc_第1页
1/10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标感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知识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1、农业: 的出现和推广、兴修水利、农田施肥2、手工业: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 3、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1、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2、 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出现了 和 三)上层建筑的改革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 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 取代封邑制;以 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四)军事:战争频繁战国时期,群雄角逐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五)文化:百家争鸣出现了 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前)时间国家改革变 法 内 容实质作 用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经济:发展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初税亩经济:初税亩,“履亩而税”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开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井田制的瓦解战国魏国李悝变法经济:“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推行“________”,保护小农经济法制:制定《______》,加强法制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为各国改革树立了榜样楚国吴起变法政治:限制______权力,改变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强令_______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1、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2、秦国的历史机遇: 分裂, 追求建功立业3、有利条件: 比较集中; 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4、秦孝公求贤若渴。

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标感悟】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知识梳理】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成长历程: 原名 ,出生于 ,又称 ,热衷于 有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卫鞅起初投身于 门下,但 没有重用他(3)投身秦国,主持变法:A、此时 到处招揽人才B、他提出治国平天下主张,秦孝公任用他为 ,主持变法C、从 开始,两次在全国推行他被晋爵为 , 赐封于 ,称其为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 ,以 形式承认 ,允许 作用——维护 ,提高 (2)重农抑商、 :鼓励 ,生产粟帛多的,可 ;限制 作用—— (3)统一 : 作用——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 根本目的: 2、 措施:A、奖励军功, : 按 授予爵位,官吏从 挑选,严禁 作用—— B、废除 ,鼓励 :C、建立 ,制定 : 目的—— D、普遍推行 : 废除 ,分全国为 县,由 直接委派 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E、“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 : 烧毁 ;根据李悝 ,制定秦律四、 改革旧的社会风俗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标感悟】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通过了解认识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知识梳理】一、商鞅之死1、原因: ①商鞅变法触犯了 ,受到 ② 去世2、过程: ,秦孝公去世, 即位,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 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3、结果: 等措施保留下来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变法为 奠定基础 改革推动了 ,促进了 ,壮大了 ,为 奠定基础2、商鞅变法是一次 的改革运动 A、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 ,健全 , 从此开始变法中如 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B、经济上: ,从根本上改变 确立 激发 C、军事上: 奖励军功,提高 ,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为秦国发展创造了条件3、秦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秦国成为富强之国。

派人送礼,各诸侯国也派人称贺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 ,鼓吹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 特别是 ,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3、未与 如变法中 , 等知识结构:1、时代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军事:诸侯争霸,战乱不断思想: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法家思想顺应时代潮流2、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1、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并发布求贤令,吸引有志之士; 2、商鞅投秦,主张变法: 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发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开始: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卫鞅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内容:(完成 思考与讨论 第2题)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1、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4、对后世: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1、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2、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3、改革不彻底,并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必要性背景可能性有利条件历史机遇过程商鞅变法积极作用影响消极影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内容(P23)意义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便于赋税征收,有利于经济交流,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政治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加强了专制统治普遍推行县制初步建立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