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纪念莱芜战役胜利7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45KB
约12页
文档ID:49623896
纪念莱芜战役胜利7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_第1页
1/12

纪念莱芜战役胜利纪念莱芜战役胜利 7070 周年座谈会发言周年座谈会发言 稿稿纪念莱芜战役胜利 70 周年座谈会发言稿在建党 96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举办莱芜战役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并专门召开这次座谈会议,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激发和凝聚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新的发展业绩为党的生日和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70 年前,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老一辈将帅的直接指挥下,在莱芜这块红色热土上,华东野战军与鲁中人民携手并肩,英勇奋战三昼夜,全歼国民党军 7 个师 5.6 万余人,乘胜解放了新泰、章丘、临淄等 13 座县城,将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莱芜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粉碎了国民党“鲁南会战”计划,为扭转华东和全国战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其奏捷之速、歼敌之多、代价之小,创造了解放战争开战以来的最高纪录,被誉为“运动战的光辉范例” ,成为世界军事百战经典之一,在解放战争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崇高理想的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旗帜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莱芜战役前,蒋介石亲自组织炮制鲁南会战计划,调集近 30 万大军由南北两线进攻山东解放区,妄图“15 天澄清鲁南局势” 面对大兵压境、南北夹击的严峻形势,广大军民为什么没有被敌人吓倒,为什么没有对胜利失去信心,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靠的就是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靠的就是建设新中国的崇高理想莱芜战役是典型的运动战,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情况变化之多前所未有,华野部队数次变更行军路线,但人民子弟兵南征北战不掉队, “吃得苦,跑得路,饿得肚,打得胜仗才是人民战士好功夫!”广大老百姓紧跟党的步伐,部队开进到哪里、战斗打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因为他们只认一个理:只要跟着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面对高官厚禄与崇高理想的抉择,身为国民党中将师长的韩练成毅然选择了后者,为莱芜战役的完胜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启示我们: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共产党人的信念理想———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战略方针的胜利,展现了我们党和我们的领袖高超的领导智慧和卓越的斗争胆识莱芜战役打响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卫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第一目标,确立了“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先打弱敌、后打强敌” “必要时放弃临沂”的作战原则,为打好莱芜战役提供了根本遵循。

华野前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针对敌军南线保守稳健、北线兵力分散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南线惑敌狙敌、北线围敌歼敌的作战部署,示形于南,击敌于北,主力秘密挥师莱芜,为打赢莱芜战役奠定了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华野决策层在坚决贯彻中央战役意图基础上,先后 7 次改变作战方案,适时调整作战部署,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役主动权莱芜地区党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华东局决策部署,在动员青壮年参军、带领民兵狙敌、积极动员民工、筹办粮草给养、战役善后救济等工作中发挥了坚强组织领导作用,为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说,莱芜战役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山东解放区党政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战略意图的结果,是广大一线指战员服从指挥、机智灵活、能征善战的结果———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印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伟大真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是党和军队的力量之源莱芜战役中,十几万大军长途跋涉,夜间行军离不开向导指引,上亿斤的弹药和军用物资急需转运,每天近百万斤的给养需要筹集山东解放区特别是地处鲁中的莱芜人民“一切为了前线胜利” “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 ,办给养、做军鞋、救伤员、押俘虏,义无反顾破家支前,真正做到了“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郎送到队伍上” 。

鲁中地区 500 万人民中,参加各种战勤保障的达到 100 万之多,直接在战场提供作战服务的民工就有 62 万人战役打响后,由 7 万名支前民兵组成的 40 多个“子弟兵团”抬着 16000 多副担架、推着 10000 多辆小车,冒着飞机的扫射和炮火的轰炸奔波在火线上,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使国民党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莱芜战役的胜利,充分说明只有植根于人民、始终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纪念莱芜战役胜利 70 周年座谈会发言稿在建党 96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举办莱芜战役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并专门召开这次座谈会议,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激发和凝聚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新的发展业绩为党的生日和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70 年前,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老一辈将帅的直接指挥下,在莱芜这块红色热土上,华东野战军与鲁中人民携手并肩,英勇奋战三昼夜,全歼国民党军 7 个师 5.6 万余人,乘胜解放了新泰、章丘、临淄等 13 座县城,将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莱芜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粉碎了国民党“鲁南会战”计划,为扭转华东和全国战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其奏捷之速、歼敌之多、代价之小,创造了解放战争开战以来的最高纪录,被誉为“运动战的光辉范例” ,成为世界军事百战经典之一,在解放战争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崇高理想的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旗帜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莱芜战役前,蒋介石亲自组织炮制鲁南会战计划,调集近 30 万大军由南北两线进攻山东解放区,妄图“15 天澄清鲁南局势” 面对大兵压境、南北夹击的严峻形势,广大军民为什么没有被敌人吓倒,为什么没有对胜利失去信心,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靠的就是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靠的就是建设新中国的崇高理想莱芜战役是典型的运动战,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情况变化之多前所未有,华野部队数次变更行军路线,但人民子弟兵南征北战不掉队, “吃得苦,跑得路,饿得肚,打得胜仗才是人民战士好功夫!”广大老百姓紧跟党的步伐,部队开进到哪里、战斗打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因为他们只认一个理:只要跟着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面对高官厚禄与崇高理想的抉择,身为国民党中将师长的韩练成毅然选择了后者,为莱芜战役的完胜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启示我们: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共产党人的信念理想———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战略方针的胜利,展现了我们党和我们的领袖高超的领导智慧和卓越的斗争胆识。

莱芜战役打响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卫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第一目标,确立了“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先打弱敌、后打强敌” “必要时放弃临沂”的作战原则,为打好莱芜战役提供了根本遵循华野前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针对敌军南线保守稳健、北线兵力分散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南线惑敌狙敌、北线围敌歼敌的作战部署,示形于南,击敌于北,主力秘密挥师莱芜,为打赢莱芜战役奠定了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华野决策层在坚决贯彻中央战役意图基础上,先后 7 次改变作战方案,适时调整作战部署,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役主动权莱芜地区党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华东局决策部署,在动员青壮年参军、带领民兵狙敌、积极动员民工、筹办粮草给养、战役善后救济等工作中发挥了坚强组织领导作用,为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说,莱芜战役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山东解放区党政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战略意图的结果,是广大一线指战员服从指挥、机智灵活、能征善战的结果———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印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伟大真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是党和军队的力量之源。

莱芜战役中,十几万大军长途跋涉,夜间行军离不开向导指引,上亿斤的弹药和军用物资急需转运,每天近百万斤的给养需要筹集山东解放区特别是地处鲁中的莱芜人民“一切为了前线胜利” “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 ,办给养、做军鞋、救伤员、押俘虏,义无反顾破家支前,真正做到了“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郎送到队伍上” 鲁中地区 500 万人民中,参加各种战勤保障的达到 100 万之多,直接在战场提供作战服务的民工就有 62 万人战役打响后,由 7 万名支前民兵组成的 40 多个“子弟兵团”抬着 16000 多副担架、推着 10000 多辆小车,冒着飞机的扫射和炮火的轰炸奔波在火线上,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使国民党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莱芜战役的胜利,充分说明只有植根于人民、始终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纪念莱芜战役胜利 70 周年座谈会发言稿在建党 96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举办莱芜战役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并专门召开这次座谈会议,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激发和凝聚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新的发展业绩为党的生日和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70 年前,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老一辈将帅的直接指挥下,在莱芜这块红色热土上,华东野战军与鲁中人民携手并肩,英勇奋战三昼夜,全歼国民党军 7 个师 5.6 万余人,乘胜解放了新泰、章丘、临淄等 13 座县城,将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莱芜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粉碎了国民党“鲁南会战”计划,为扭转华东和全国战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其奏捷之速、歼敌之多、代价之小,创造了解放战争开战以来的最高纪录,被誉为“运动战的光辉范例” ,成为世界军事百战经典之一,在解放战争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崇高理想的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旗帜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莱芜战役前,蒋介石亲自组织炮制鲁南会战计划,调集近 30 万大军由南北两线进攻山东解放区,妄图“15 天澄清鲁南局势” 面对大兵压境、南北夹击的严峻形势,广大军民为什么没有被敌人吓倒,为什么没有对胜利失去信心,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靠的就是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靠的就是建设新中国的崇高理想莱芜战役是典型的运动战,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情况变化之多前所未有,华野部队数次变更行军路线,但人民子弟兵南征北战不掉队, “吃得苦,跑得路,饿得肚,打得胜仗才是人民战士好功夫!”广大老百姓紧跟党的步伐,部队开进到哪里、战斗打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因为他们只认一个理:只要跟着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

面对高官厚禄与崇高理想的抉择,身为国民党中将师长的韩练成毅然选择了后者,为莱芜战役的完胜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启示我们: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共产党人的信念理想——— 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党的战略方针的胜利,展现了我们党和我们的领袖高超的领导智慧和卓越的斗争胆识莱芜战役打响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卫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第一目标,确立了“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先打弱敌、后打强敌” “必要时放弃临沂”的作战原则,为打好莱芜战役提供了根本遵循华野前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针对敌军南线保守稳健、北线兵力分散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南线惑敌狙敌、北线围敌歼敌的作战部署,示形于南,击敌于北,主力秘密挥师莱芜,为打赢莱芜战役奠定了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华野决策层在坚决贯彻中央战役意图基础上,先后 7 次改变作战方案,适时调整作战部署,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役主动权莱芜地区党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华东局决策部署,在动员青壮年参军、带领民兵狙敌、积极动员民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