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实验小学 集体备课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我给江主席献花——8 虎门销烟)主备人:陈艳一.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我给江主席献花》 、 《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四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本组课文题材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有人物故事,也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我给江主席献花》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雄伟建筑,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广场上令人神往的庄严的升旗仪式、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场景《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虎门销烟》介绍了 1839年 6 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2、学会本单元 30 个生字,其中 25 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4、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6、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四、教学建议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领悟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统筹安排课后练习,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训练目的四、课时安排10-12 课时六、教具、学具准备射阳县实验小学 集体备课多媒体课件、光盘。
八、课时简案5.我给江主席献花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 》 ,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4、1997 年 6 月 30 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 ,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 板书:我)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 、 “激动献花” 、 “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2、学生发言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毯、频、董”五、布置作业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1、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射阳县实验小学 集体备课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教师语言导入:1897 年到 1997 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1)师生交流: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a、谁来把“ 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2、学习“献花”部分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 (中间可以插入录象)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a、请看这些资料:1840 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永久割占香港岛1860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1898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 99 年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c、指导朗读射阳县实验小学 集体备课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e、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心情3、学习“忘不了”部分(1) “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 “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b、有感情地朗读c、仅仅是“ 我”感到幸福吗?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5、延伸:十六大(图片) 、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总结课文2、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围绕 “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6.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2、提问: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呢?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1、要求自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并且正音,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⑵进行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默写,反馈指导碑”的关键笔画“ノ” , “袖”的偏旁是“衣字旁” , “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射阳县实验小学 集体备课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得比较流畅,有一定的速度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组长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组员评议,打分。
3、大组汇报:教师抽读,大家评议,给小组打分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并且思考: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安门广场的?2、小结:①广场上的景物②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③广场清晨升旗和节日的壮观景象3、再读课文思考,仍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由此可见,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段落?怎样分?4、小结:一(1)二(2-3)三(4)四(5-6)五、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2、讨论:①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②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两个词语是什么?为什么最重要?3、齐读六、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初读了课文,你对于天安门广场有着怎样的印象?2、布置作业:①熟读课文②听写生词③完成习字帖,注意间架结构④请以“宽广” 、或者“壮观”为主题搜集资料,给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2、同桌交流反馈,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3、提问:天安门广场是一座什么样的广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你愿意就哪一个特点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二、讲读课文 2、3 自然段1、指名读 2、3 段,思考: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2、完成课后第四题:出示挂图,指名介绍各个景点的位置。
重点理解并且用好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 ,思考:观察点有变化吗?3、小声读课文的 2 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看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把你认为写出天安门雄伟壮观的语句勾画下来,在你觉得写的好的地方加上着重号4、自由朗读第 3 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射阳县实验小学 集体备课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勾画有关语句⑵广场上有哪些建筑物,他们有什么特点?5、看图完成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三、讲读课文第四段1、指名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2、抓住重点词指导理解:⑴“向往”是什么意思?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3、齐读第 4 自然段四、讲读 5、6 自然段1、小声读,思考:这两段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2、再读第 5 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3、出示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提问:你对于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指导朗读: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受来?4、小声读第 6 自然段,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