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心雕龙》文体论浅论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82KB
约9页
文档ID:400865230
《文心雕龙》文体论浅论_第1页
1/9

文心雕龙》文体论浅论摘 要: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 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其丰富的文体论思想在中国文学 理论批评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使从高度发达 的西方现代文体学视域来审视,仍具有独特的理论价 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文体的“自觉”、对“文” 的观念的重视和其所具有的超时代的理论价值等三个 方面对《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思想进行探讨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体 语言 文体学刘勰的《文心雕龙》无疑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最 优秀的著作之一正如章学诚所言,其“体大而虑周”, “笼罩群言”,涉及到文艺学几乎所有的领域它不仅 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各类文体的发展史”① 《文心雕龙》机构缜密,全书凡 50 篇,除《叙志》 一篇外,可分为“文之枢纽论”、“文体论”、“创作论” 和“批评鉴赏论”四大部分文之枢纽论”即总论五 篇(即《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 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部分对各种文体写作源 流、写作特点、写作规律以及体裁界定、语辞运用与 话语的表达等方面的探讨,是“总论”、“创作论”、“批 评论”坚实的理论依据;而“创作论是从文体论中概 括出来的,‘文之枢纽'的论文体系,是从文体论和创 作论中归纳出来的,没有文体论就没有创作论,也就 没有全书的完整体系。

②“刘勰的文体论跟他以前的 文论有很大的不同就残存的挚虞《文章流别论》、李 充《翰林论》看,都只是举出一些作品来说明各文体 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而刘勰讲各体文的流变,具有分 体文学史性质,可以同《时序》讲各代文学演变相配 合③因此,文体论在《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 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正是基于“文体论”在《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集中探 讨《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思想,对其思想内涵与 价值进行梳理和评估一、文体(体裁)的“自觉”“文体”一词,在《文心雕龙》里共出现了八次, 但刘勰也常用“体”、“体制”、“体式”等代指“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中涉及“体”、“文体”的篇章,约 占全书的二分之一从具体的语境来看,他所说的文 体概念的内涵,不仅指体裁,也指语言(语言表现方 式)和语言风格(“风骨”)刘勰在《文心雕龙》对各 类文体(体裁)有十分详细的论述从第六篇《明诗》 起到第二十五篇《书记》为止共 20 篇文章,刘勰用了 全书五分之二的篇幅论述了诗、乐府、赋、讼、赞、 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隐、 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 表、奏、议、对、书、记等24 种不同的文体,实际上 其中还附带论及许多有关文体,比方说杂文中包含了 对问、七、连珠三类,《书记》一篇又论及多种支流共 计 24 种,因此,实际上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论述到 的文体(体裁)达六七十种之多。

他的文体分类,有大有小,主次分明,诗、赋是 当时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故放在最前面自《明诗》 到《哀吊》为有韵之文,《杂文》、《谐隐》兼有有韵之 文与无韵之笔,而自《史传》以至《书记》均为无韵 之笔刘勰对每种文体(体裁)的渊源演变及创作特 征,对每一种文体(体裁)的起源及历史发展状况、 文体(体裁)之名称含义特点、此种文体(体裁)的 代表作品、创作要领和方法,都做了深刻的、全面的、 精到的论述所谓“深刻”,是说他对每种文体(体裁) 的论述,善于抓住要点,有详有略,而不是平铺直叙, 泛泛而谈;所谓“全面”,是说他对每一种文体(体裁) 的发展状况都掌握得十分全面,从起源到流变以及当 时的现状,叙述得清清楚楚,极为周全;所谓“精到”, 是说刘勰在论述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对具体的作家作品 的评论,不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能一针见血,击中 要害《文心雕龙》文体论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形成 一个周全、庞大而有条理的文体论系统,更在于开创 了文体(体裁)研究的新路如何对一种文体(体裁) 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要求做出理论性的揭示呢?刘勰有 一以贯之的原则,即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原 始以表末”,即探讨文体(体裁)的起源及其演变;二 是“释名以章义”,即解释文体名称的含义;三是“选 文以定篇”,即选取各种文体(体裁)的代表作家加以 评论;四是“敷理以举统”,即总结各种文体(体裁) 的写作理论,揭示文体(体裁)写作的基本特点。

他 既注意揭示各种文体(体裁)的概念、涵义,又注意 反映各种文体(体裁)写作的源流和演变,联系历代 文章写作的具体实践,总结各种文体(体裁)写作的 经验教训,从而深入揭示各种文体(体裁)写作的特 点和规律这就确立了中国古代文体(体裁)研究的 体制和范例,是文体研究的“自觉”,从而把古代文体 (体裁)研究推向一个高峰二、呈现文体(语言表现方式)的“自觉”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中所呈现出来的“文” 的观念,除了文体(体裁)观念的划分、定性比较系 统、科学之外,还表现在通过文学语言以及话语表现 方式等方面的琢磨、推敲所体现出来的作家独特的创 作个性与作品别具一格的文体风格(“风骨”)的统一 性上这种“文”的观念主要表现为《文心雕龙》“文体 论”对不同文体独特语言风格的论述语言是构成文 学作品的材料,任何体裁归根结底是语言的使用方式, 对文学作品的体裁来说,语言表现方式就是其呈现的 外在形态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常从语言文辞方 面论述不同体裁的文学类型,如“‘诗'‘颂'大体, 以四言为正六言、七言,杂出于《诗》、《骚》,两 体之篇,成于两汉《文心雕龙?章句》)在此,刘勰 以“语言”以及语言表现方式的多少来称呼不同的体 裁。

在他看来,一定的体裁在语言表现上有一定的要 求,体裁与语言表现方式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像 《诗经》中《雅》、《颂》那样郑重的体裁,就以四字 句为标准同时,刘勰还认为语言表现的关键是字、 词、句的使用,在《文心雕龙》中开辟专章对此进行 了详尽的论述《声律》、《章句》、《丽辞》、《练字》、 《夸饰》、《比兴》等,都是专门探讨语言表现方式的 如《章句》末主要谈虚字的使用,认为《诗经》的作 者在句子内用“兮”字,《楚辞》在句子外用“兮”字, 以“兮”字来构成句子,是用语助词来延缓语气此 外,他还把虚字分为三类,并且指出:这些字看起来 多余,但如果作家能够正确使用他们,可以使词与词 之间互相联系,句子连贯,而且语言表达更加严密 所谓“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 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也因此,这里的“文体”一词专指文辞,即语言表 现方式的问题这是《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关于 “文体”内蕴的第二个层面(语言与语言表现方式), 是第一个层面(体裁)的深入和发展三、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当代审视现代文体学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 文体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与语言学之间的关 系是一种极为密切的寄生关系,新的语言学理论的产 生和发展往往会催生新的文体学派。

④从现代文体学 的视域审视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思想,其 在当代有何理论价值?其与现代文体学有何关联?这 是本文最后要探讨的问题20 世纪 60 到 70 年代,西方语言学,尤其是结构 主义语言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文体学的迅速发展 西方现代文体学的出现,是作为文学理论“语言学转 向”的产物,其关注的问题和中国传统文体论大相径 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大相径庭”,是因为中西方的 “文体”概念的内涵根源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中国传 统文体学根源于文献学的理论基础,与其密切关联的 是目录学西方文体学则根源于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与其密切关联的是叙事学然而,二者的不同理论基 础与关联理论以及二者在不同的文体论层面与文体论 的总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又为二者在 新时代的共通融会提供了巨大的可能空间中国文学理论领域里“文体”一词重新被大量地 使用,是近期的事,但此时的文体概念,并不是刘勰 “文体”内蕴的广义与全部,也不是体裁或风格意义 上的文体概念,其指称的内涵是与中国传统文体概念 里所积淀下来的“语言表现方式”这一层面的所指内 涵一致的西方文体学进入中国之后,引起了文学研 究对文体学的重新思考,人们又一次沿用了中国古代 传统诗学理论中尤其是刘勰“文体论”中“文体”概 念的内蕴,并在“语言表现方式”这一意义上或者说 这一“文体”内蕴的层面上认同了西方文体概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体概念之所以在中国 当代诗学理论里又一次复苏,与《文心雕龙》“文体” 概念里蕴含着语言表现方式这一意义上的自身积淀是 分不开的这有力地证明了刘勰文体论超时代的价值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在 语言表现方式这一层面的意义上使用文体概念,表明 了当代中国文体论与世界文体论的接轨《文心雕龙》 文体论对“文体”概念在“语言表现方式”层面的特 别关注与高度重视,仍然具有历史的认识价值和现实 的指导意义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当代 性价值注释:①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8.② 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M]•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6.③ 周振甫•周振甫讲《文心雕龙》[M] •江苏教育 出版社,2005 •④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卩]・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马海音,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