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周考 (十三 )一 课外文言 唐宣宗恭谨节俭十一月,庚午(1),万寿公主(2)适(3) 起居郎郑颢(4) 有司(5)循旧制请用银装车,上曰:“ 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 ”令依外命妇(6) 以铜装车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轻夫族,毋得预时事颢弟顗(7),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 “公主何在?”曰:“ 在慈恩寺观戏场 ”上怒,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8)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遣归郑氏由是终上之世,贵戚皆兢兢守礼法,如山东(9)衣冠之族(10)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唐纪六十四》 )【注释】 (1)庚午:十四日 (2)万寿公主:唐宣宗的爱女 (3)适 :出嫁 4)郑颢 (音浩):字奉正,荣阳 (今河南荣阳)人以言行文雅闻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 (5)有司:相关单位,此处指礼官6)外命妇:唐代妇女之称号,视其夫、子之官位而有异 (7)顗(音以):郑顗,郑颢弟 (8)小郎:丈夫的弟弟9)山东:崤山以东10)衣冠之族:崇尚礼法的名门望族语译参考】 十一月十四日,万寿公主嫁起居郎郑颢。
礼官本来是遵循旧制度用银子装饰马车,宣宗说:“我想以俭朴节约来教化人民,应当从我的亲人开始 ”于是命令礼官依照一品外命妇的标准用铜装饰马车并颁下诏书要求万寿公主要遵守妇人的礼节,一切都依臣子庶民的规定,并告诫不能轻视丈夫的家族,不能干预时事郑颢的弟弟郑顗,曾患了重病,宣宗派遣使者前去探望,回宫后,宣宗问使者说:“万寿公主在什么地方?” 使者回答说:“在慈恩寺观戏场 ”宣宗大怒,立即命令召万寿公主进宫,让她站在殿前的台阶下,不看她一眼公主感到很害怕,泪流满面向宣宗谢罪宣宗责备公主说:“岂有小叔生病,非但未前往探视,而去看戏的道理 ”派人将公主送回郑家于是直到宣宗过世,皇亲贵戚都能恪守礼法,如崤山以东崇尚礼法的名门望族一般 【研析】唐宣宗是晚唐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即位时,国势虽步入衰败,藩镇割据,牛李党争,朝败,但他仍致力于改革,使得国势有所起色 《资治通鉴》记载:“宣宗性明察沈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 原本郑颢已与卢氏定有婚约,后来因宣宗命令宰相白敏中为万寿公主招婿,白敏中选中郑颢,并将当时准备去迎娶卢氏而路程已抵郑州的郑颢追回,为此,郑颢对白敏中非常的不谅解。
本则故事前半段描述宣宗力行俭约,为万寿公主举行较制度规定更为俭朴的婚礼,且下诏书要求公主婚后应谨守分际;后半段则描述,当宣宗知道万寿公主在小叔生病时还去看戏后,马上将她召入宫中,严厉斥责宣宗崇尚俭朴以及严守礼法的身教及言教,对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至少直到他过世,皇亲贵戚都能恪守礼法 【延伸思考】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上遣使视之(派,派遣 ) ② 涕泣谢罪( 眼泪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我想要用勤俭节约教化天下,应当从亲近的人开始 3 《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恭谨节俭,惠爱民物” ,选文中哪些事情能体现出唐宣宗的“恭谨节俭”?用自己的话说说命令礼官依照外命妇的标准用铜装饰马车来嫁自己的爱女颁布诏书要求公主遵守妇人的礼节,依照臣子庶人的规定,并告诫她不能轻视丈夫的家族,不能干预时事夫弟重病,派使者探望因公主对夫弟不关心,宣宗惩戒了她记忆中的一爿书店林文月1 有时候我觉得疑惑不解,人的一生之中,到底是因为受到一些人的影响或一些事的启示而使他奋发上进,乃至成为不朽的伟人呢,还是因为这个人物已为众人所瞩目,故而他所遭遇的人与事就要变成众口传颂的故事?可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其一生当中,会不会也有一些人物或事件影响他,刺激他,给他启示呢?我想或多或少是有的。
只不过因为那些故事的主角本身平凡无奇,所以许多的人与事便也在历史的洪流中悄悄湮没失传罢了回顾我的过去,零零星星的小事情居然也点缀着生命的五线谱,经常在我不经意回头的时候,便会听见叮当作响,只是那些声音微弱得只有自己听得到2 我幼年时居住在上海闸北的日本租界我的家在江湾路,正当虹口公园游泳池对面每天上学,须先跨过家门前一条窄窄的铁路,然后沿着虹口公园走,继续走下去便是整洁的北四川路了马路当中是有轨电车的终站地段,人行道则由方块的石板铺成这段路是我最喜爱的,我很少规规矩矩走完这段路,不管是一个人走或有同伴,总是顺着那石板跳行,有时也踢石子跳移夏天,高大的梧桐树遮蔽了半条街;秋天,则常有落叶追赶在脚步后 3 在这一条北四川路的中心点,比较靠近学校那边,有一排二层楼洋房前面一段是果菜市场和杂货店一类的店面,母亲有时也到那里去购物;那后段却是我喜欢去的地方,有一家文具店和一爿书店早晨去上学时,因为赶时间,又由于时间太早,书店的门总是锁着,所以我只能从那沿街的大玻璃窗望进去夏季里,常常都会碰到朝阳晃朗反射耀目,不太容易看到店内的景象;冬季里,则又往往因窗上结冰霜,故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有时禁不住会用戴手套的指头在那薄冰上面随便划一道线,或涂抹几个字甚么的,心想放学时一定要进去。
4 小学一年级的功课既少又轻松,通常在上午十一点半就放学了家里因为要等父亲回来吃午餐,不会太早开饭的,所以我几乎每天都在归途上溜进那爿书店,去看不花钱的书那时候的学生好像不兴带钱,我们家更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孩子们要等到上了中学才可以领零用钱,因此我身上当然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尽管没有带钱,我倒也可以天天在那书店里消磨上半个钟头,入迷地看带图的《伊索寓言》等书我最喜欢嗅闻那些印刷精美的新书,那种油墨真有特别的香味! 5 那爿书店有多大呢?我已无法衡量了当时觉得十分大,四壁上全都是书,但那时我个子矮小,如今回想起来,那店面也许并不一定真大记得在进出口处有一柜台,里面总是轮流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老妇人,大概是母子吧别人经过那个柜台,差不多都要付了钱取书走,我却是永远不付钱的小“顾客” 其实那样溜进溜出,倒真有点儿像进出图书馆一般自在,而他们母子也从来没有显出厌嫌的样子;相反,那中年人还常常替我取下我伸手够不着处的一些书那老妇人弯着腰坐在柜台后面,每回我礼貌地向她一鞠躬,她会把眼睛笑成一条缝,叫我明天再来玩日子久了,和他们母子都变得有些熟稔起来,偶尔伤风感冒或有事请一天假,他们甚至还会关怀地问“昨天怎么没来呀?”一类的话。
6 那是一个夏天中午,放学途中忽然下起倾盆大雨来,我快速地从学校跑到书店,但雨势实在太大,到达书店时,已是全身上下都湿透了不过,我满不在乎,只在门口跳几下,把身上的雨水抖落了一些,便走进店里我站立的地板上,不久就积了一滩水头顶上的电风扇不停地旋转着,那凉风吹在湿透的身上,不由得叫人打了好几个喷嚏身上微微发抖,觉得快要生病的样子,可是离家还有相当长的路程,所以只好继续站着看书 7 这时,那个中年的店主人走过来,示意我跟他上后面二楼的房间那是两间窄小的日式住室,里面有点幽暗随后,那老妇人也上楼来她提了三壶热水,替我拭擦头发、脸孔和身体,又拿来一套很宽大的衣服让我换穿不知为何,我竟乖乖地按照她的意思去做;也许当时除此而外也别无他途吧一身都干爽之后,他们又铺了一个床铺叫我躺下大概我是真的受凉感冒了,所以居然睡着8 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陌生的床上那老妇人正俯视着,虽然她的脸上堆满慈祥的笑容,我还是哭了许是联想到一些童话寓言中受坏人诱拐的情节吧老妇人用枯瘪的手抚摩我的短发,哄我、安慰我,又叫她的儿子端了一碗不知是什么的热腾腾的东西来我像梦游似的坐起,把那碗东西吃下。
肚子里充实了,身上也就有气力了 9 中年男人问我家的住址和号码老妇人叫我到隔壁房间去换穿我自己的衣服原来,她已将我的湿衣烘干或烫干了在换衣服的时候,我听见那男人在中讲话,好像是在同我母亲说话我忽然掉下眼泪,不知是为什么 10 未几,母亲雇了一辆黄包车来接我回家雨还没有停,正在屋檐外淅淅沥沥滴着水珠我听到母亲同他们母子用日语在寒暄道谢,又看见双方有礼地一再鞠躬;可是我自己倒像是置身事外,做梦一般,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11 在我平淡无奇的过去里,这是我时时想起的往事之一,每次回忆时,仍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那种温馨的情绪也始终留存在心底 12 那爿书店叫作什么名字呢?我完全记不得了那好心的店主人母子姓什么呢?我也一直不晓得;说实在的,我连他们的模样儿也早已经忘掉了然而有时不免想:我从小喜欢读书,在这平凡的生活里,一直都与书本有密切的关联,读书又教书,看书也写书在我幼小好奇的那段日子里,如果那书店里的母子不允许我白看他们的书,甚至把我撵出店外,我对书的兴趣可能会大减,甚且不喜欢书和书店也未可知 13 人海茫茫,许多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似的消逝了,但是有些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却能这样叫人怀念。
我不知道这爿书店里的往事是不是对我曾发生过什么启示或影响,只觉得那种温暖竟比一些热烈的欢愁经验,更令我回味无穷 【赏析】文题为“记忆中的一爿书店” ,全文紧扣这一书店展开回忆,重点记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次在这家书店躲雨的经历,表现了店主人母子善良的人性美读这篇散文,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馨,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一种内心被暖阳沐浴后的熨帖作者记忆中的那爿书店虽说连名字都不记得了,但它让作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温暖文中那一对善良的母子,那个热爱读书的小女孩,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作者行文的语言简洁而朴素,无论是早晨上学路上的书店掠影,还是中午放学逗留书店亲闻书香的美好感觉,抑或描摹书店主人言行,语言都是那样干净利索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①鞠躬(jū ) ②熟稔( rěn ) ③寒暄( xuān ) ④悬宕( dàng )2 作者年少时居住的地方充满了老上海的风物特征,尤其家门口的北四川路一带是小作者最喜爱的,结合文章二三段内容,概括作者对这段路情有独钟的原因门前一条窄窄的铁路, 虹口公园 , 整洁的北四川路 , 有轨电车, 人行道 由方块的石板铺成。
有一家文具店和一爿书店.3 第三段描写了作者早晨经过书店的情形, “冬季里,则又往往因窗上结了冰霜,故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有时禁不住会用戴手套的指头在那薄冰上面随便划一道线,或涂抹几个字什么的,心想放学时一定要进去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路过这里觉得书店非常亲切,对进到书店里读书无限向往,恨不得马上进去的迫切心情4 这爿书店是作者年幼时一个温暖的记忆,不仅因为这里有爱读的图书,也因为这里有和善的主人选文第五段哪些情节表现出店主人在平时对小作者的特别关照?(答出两方面即可)别人经过那个柜台,差不多都要付了钱取书走,我却是永远不付钱的小“顾客” 那中年人还常常替我取下我伸手够不着处的一些书那老妇人弯着腰坐在柜台后面,每回我礼貌地向她一鞠躬,她会把眼睛笑成一条缝,叫我明天再来玩偶尔伤风感冒或有事请一天假,他们甚至还会关怀地问“昨天怎么没来呀?”一类的话5 本文重点记叙了大雨滂沱的夏日午后,小作者浑身湿漉漉地在书店里读书,得到了店主人母子照顾的往事其中两次写到“哭” ,请分别写出两次哭泣的原因① 那老妇人正俯视着,虽然她的脸上堆满慈祥的笑容,我还是哭了。
在陌生的地方缺少安全感,不知道老妇人要做什么② 我忽然掉下眼泪,不知是为什么听到男子给妈妈打,觉得这母子二人的善意很温暖,有一种心安的感动也有小孩子置身陌生的地方,忽然联系上家后释放出来的委屈6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坦言时至今日书店的名字忘记了,店主母子的面容也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