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21-30.....精品文档......21.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王子猷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眠觉〕睡醒了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州。
〔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宿:一整夜 〔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因起彷徨)因:于是.彷徨:徘徊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即:即刻之:代词,代剡人物分析:《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22.欧阳修文章成于“三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选自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译文: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别的爱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即读先秦百家著作)、史书,躺着则读各种杂记,如厕的时候则读小辞大概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1.虽:虽然2.而:却3.少所嗜好:很少有别的爱好4.西洛:指西京洛阳5.僚属:官府中的下属官员6.惟:只7.小说:各类杂记8.小辞:唐代以来即有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当时算不得文学正宗,故称“小辞”,也叫“小词”9.盖:大概10.笃学:好学11.余:欧阳修自称12.因:因此13.顷刻:片刻14.乃:是,就是15.属思:构思16.尔:句末助词同“耳”,罢了17.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国王钱俶的第二子,后随父降宋18.小说:各类杂记19.宋公垂:即宋绶,字公垂,曾在国史实录院任职20.余:欧阳修自称21.琅然: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22.讽:诵读23.释:放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 欧阳修文章成于“三上” ‘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典出欧阳修《归田录》23. 刘备纳贤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选自宋ž司马光《资治通鉴》)【参考译文】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后:后代顾:回头看依:依靠以为:把……作为诣:拜访奇:以……为奇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公孙瓒(zàn):人名为:任命事:侍奉往:前往主:掌管、统领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24.刮目相待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5、今:现 在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7、辞:推托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但:只,仅13、涉猎:泛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过去的事,指历史15、耳:表示限制,同“尔”,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等到18、过:经过19、寻阳: 县名,(现 在湖北黄梅西南)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1、非复:不再是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24、就:靠近25、遂:于是,就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27、何:为什么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29、始:开始30、与:和31、论议:谈论,商议32、大:非常,十分33、惊:惊奇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35、复:再36、即:就37、拜:叩拜,叩见38、待:看待39、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 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比喻知识浅薄的人40、更:重新4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42、邪:有时通“耶”,吗;语气词43、乎:啊表感叹语气44、以:用45、见事:认清事物46、岂:难道47、当:应当48、益:好处49、别:离开50、劝:劝告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辞: 旦辞爷娘去告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古今异义辞: 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治: 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士名称往事: 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大: 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就: 古义:从事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见: 古意: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今义:看见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时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译文: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 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能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博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就开始从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研讨论军事,鲁肃大吃一惊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学识尚浅的吕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看待他,兄长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看)”由此故事而来成语中“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非复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