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黎圣母院"的比照手法的运用[容摘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主要表达在故障情节展开的背景比照、情节与场景比照、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比照、人物自身的美丑比照,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比照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比照的艺术原则,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根底的人道主义思想[关键词]巴黎圣母院美 丑 善 恶 对照"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一部代表作作品以15世纪法国路易十一时代的封建王朝为背景,以巴黎圣母院及其广场为中心舞台,演出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巴黎圣母院"表达了雨果在创作上最根本得艺术风格:美与丑,善与丑的对照,他通过运用了鲜明比照的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分析"巴黎圣母院"如何运用比照手法这一原则〔一〕社会的美与丑对照首先是场面之间的描写:小说在情节容的安排上,将腐朽的封健王朝和高尚纯洁的"奇迹王朝〞,两个法庭,两种审判,两个绞架,两个社会等进展对照描写。
首先是环境与事件的对照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大的篇幅,专门介绍起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来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是石头的交响乐〞,"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像神的创造一样又有力又丰富,仿佛具备两重性格——永恒又多变〞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又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现了作家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再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奇迹王朝〞在封建王朝里,他们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冤狱遍布国,血腥镇压百姓,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与迫害而在"奇迹王朝〞里,尽管那些接着,作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已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保护和尊重。
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则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劣,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成心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比方,巴黎总督对卡西莫多的审判是聋子与聋子之间的一场闹剧;法庭对爱斯梅拉达的审判,则是严刑峻法,诬陷栽赃,无所不用其极,视人命如草芥,把执法当儿戏而与之对照的"奇迹王朝〞,对误闯"圣迹宫廷〞的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惧,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白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提醒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二〕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在人物比照体系中,爱斯梅拉尔达无疑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人物,克罗德、加西莫多、法比和甘果瓦处在这个体系的较为次要的地位,形成众星拱月之势通过他们对爱斯梅拉尔达的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性质的爱展示他们各自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与艾斯梅拉尔达形成强烈的比照 爱斯梅位尔达是个"超自然的生灵〞,她从小在吉卜赛人中长大,浑身洋溢着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她粗暴热情、矫健活泼,在圣母院前,翩翩起舞,如乳燕翻飞,多采多姿。
她不仅容貌美,而且心灵更美,是体态美和心灵美和谐完美的统一,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善的化身克罗德副主教却是"严峻、沉着、阴郁、狡黠〞的人,是"阴森可怕〞的魔鬼,衣冠禽兽,是恶的代表,他对爱斯梅拉尔达的爱不是真情的表露,而是作为"一个男人去爱一个女人〞的本能,是色欲的燃烧,他的爱 不是要付出,而是为了占有,为了满足情欲,他让加西莫去劫持他,当劫持未遂,爱斯梅拉尔达被骗投入法比怀抱时,他妒火中烧,兽性发作,他把"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能得到〞这句话作为自己座右铭,并在这思想指导下刺伤"情敌〞法比,嫁祸于爱斯梅拉尔达,与王家检查官沆瀣一气,诬陷无辜少女,还煽起狂热,把纯洁、善良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他利用时机,威逼爱斯梅拉尔达在"绞架与他〞之间作一抉择,爱斯梅拉尔达直截了当表示了他比绞架更可怕,迫使他凶相毕露,以后他觉察爱斯梅拉尔达被救藏在圣母院顶楼时,他夜闯住房要强行占有她,最后未能得逞正因为如此,当他不能满足欲望时,为了平息欲火必欲置艾斯梅拉尔达于死地而后快克洛德完全失去了人性,他竟然凭借了权威的身份操纵法院,串通国会,动用军队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迫害事件作者把克罗德所谓的"爱〞把克洛德与艾斯梅拉尔达连接起来,形成善恶、美丑的鲜明对照。
爱斯梅拉尔达献给法比的倒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她由对法比的救命的感谢而心生爱慕,心中时刻装着他的名字,煞费苦心地教佳利拼组"法比〞的字母,还不惜玷污自己的"护身符〞放弃寻找自己十几年来念念不忘的妈妈,决心献身于法比,哪怕做他的情妇,甚至女仆,当她在法庭上听说法比已死时,她意志崩溃,痛不欲生,决然以死相报,招供认罪,而她幸运被救避难于圣母院时,她仍挂念着法比,并为此错怪了加西莫多,在最后出逃时,她仍唤着法比的名字,以致自己被捕被送上绞刑架……但有情女偏遇负心汉,法比是个逢场作戏、放浪浮华的轻薄少年,他贪慕爱斯梅拉尔达的美色,与她幽会,骨子里却又瞧不起她的身份地位,完全是出于玩弄她,他宁愿要自己不爱的贵族名门百合花小姐也不愿娶她,只抱着拈花惹草,逢场作戏的念头与爱斯梅拉尔达交往,骗取姑娘纯真的爱出事后,爱斯梅拉尔达身陷囹圄,还心惦念着法比的安危,而法比竟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溜掉,不到法庭去为无辜的,爱他爱得死心塌地的姑娘洗刷冤情,对她的生死无动于衷,而跑去与一贵族小姐调情,最后,爱斯梅拉尔达上绞刑架时不断呼唤着他的名字,他却与贵族名门的小姐大肆举办婚礼,充分显露了一个纨裙子弟淫邪卑劣的兽性,这二者也形成了高尚与卑劣的对照。
甘果瓦是爱斯梅拉尔达所谓的"丈夫〞,他在误闯"奇迹王国〞的"怪厅〞时被乞丐王判了死刑,爱斯梅拉尔达了救他而与他结成夫妻虽然尚无事实,得意斯梅拉尔达对他来说也可谓义重如山,甘果瓦心目中也确实喜欢爱斯梅拉尔达,但他却在姑娘出事时弃她于不顾,甚至与克罗德合谋诱骗爱斯梅拉尔达出圣母院,在出逃的船上,他又因利害关系而推开了紧偎着他、把他当作唯一依靠的姑娘,拐着她最后的所有——母山羊佳利逃跑了他们两人形成了舍己救人者与自私自利者之间鲜明地对照加西莫多与爱斯梅拉尔达一样,也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孤儿,他身残貌丑,五官不全,不为人们理解和尊敬,有的只是鄙视和嘲笑,这无形中形成了他与人们的距离,他也敬慕爱斯梅拉尔达的美丽、纯洁,把她当作天仙,他受克罗德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尔达,并因此受罚,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刑,倍受讥讽折磨,连他一向敬如父亲的主使人克罗德也离他而去,是爱斯梅拉尔达不计夜里抢劫过她的旧怨,把清凉甘甜的水送给口渴难耐的他喝,这一以德极怨的行动地感动了他,使他在心底深处对少女萌发了近乎神圣的爱慕,他要永远保护她,使她不受任何恶毒的伤害,他不求拥有和报答,只求能以毕生精力来保护他心目中的圣女爱斯梅拉尔达,加西莫多的爱是一种忠诚之爱,是一种为之献身的爱,他的爱光耀高尚。
〔三〕其他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克罗德与加息莫多是一对义父子,前者对艾斯梅拉尔达充满淫欲,派人劫持在前,无耻威逼在后,不但刺杀法比,还嫁祸于艾斯梅拉尔达,千方百计预置艾斯梅拉尔达于死地,后者则充满对少女天真无私的爱慕,他冒死救出爱斯梅拉尔达,无微无至的照顾她,处处为她着想,为了使姑娘快乐,他心甘情愿昼夜不息地等待法比,向艾斯梅拉尔达隐瞒了法比的负情,说自己没等着他,"他情愿被他她谴责,也不愿给她带来痛苦,他把一切痛苦留给了自己〞雨果小说中这段话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加西莫多对艾斯梅拉尔达真切、无私的爱他的爱像还深一样亲切、宽广两种对照,克洛德的极端利己的丑恶灵魂,加西莫多的自我牺牲的美德更加突出加西莫多与甘果瓦都曾受恩于艾斯梅拉尔达,但一个感恩戴德,一个却背信弃义当少女处于危险境地时,加西莫多是拼死相救、勇敢无畏、当他终于识破克洛德就是迫害艾斯梅拉尔达的罪魁祸首时,他再也抑制不知怒火时,把克洛德从顶楼上推了下去,最后他伴随着艾斯梅拉尔达长眠于墓窟之中,以身殉情甘果瓦是贪生怕死,怯弱自私之徒,处处先从自己的利害关系出发,直至最后出逃时还拐走艾斯梅拉尔达的母山羊佳利这种对照,也深化了两者不同的道德面貌。
乞丐首领克洛班特鲁伊虽然与艾斯梅拉尔达非亲非故,但站在同一个阶级立场上,一听说艾斯梅拉尔达有难,他决然率众前往救护,不惜留血牺牲,英勇奋斗,而身为骑卫兵队长、手握兵权的法比却不仅不顾姑娘的死活,而且还带兵参与对艾斯梅拉尔达的追捕从这两者身上可看出人民起义与统治阶级走狗奴之间的矛盾〔四〕人物自身美丑对照这种对照在运用上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物行动前后不同的对照克罗德青年时期曾经是一个有理智、有良知的静杖师,曾有抚育兄弟,收养弃儿等善举,表现出的仁爱,说明那时他身上尚存着"美〞的光辉,他也因此而坐上了巴黎圣母院副主教的宝座,成了年青有为的典型的形象他奉行禁欲主义,而面对爱斯梅拉尔达却欲火中烧,人性冲决了教规,他疯狂追逐爱斯梅拉尔达,一心要占有她,但遭拒绝后,长期压抑着的自然欲望使他几近疯狂,他控制司法,煽动遇昧无知的群众一再迫害不顺从于自己的爱斯梅拉尔达,直至亲手把她送上了绞刑架,兽性泯灭了人性,这里他又成了恶的化身可以说克罗德是一个自我精神世界分裂的典型这种行为前后不同的美丑对照,突出地说明了神职如何异化与泯灭克罗德的正常人性,深刻揭露了和教会的罪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第二层次是心理感情前后不同的对照。
加西莫多起初在克洛德的指使下劫持艾斯梅拉尔达,凶恶愚昧但是当他由于劫持艾斯梅拉尔达而以劫罪在刑台上受鞭刑时,他的主人见了不闻不问还唯恐避之不及;当他在烈日曝晒下干渴难熬时,得到的是围观者的嘲弄而只有被劫持者给他送水解渴艾斯梅拉尔达这一友善的举动像阳关温暖了他的心,爱的种子在他的心田开场发芽加西莫多的心灵从此发生了变化二、对美丑原则的剖析雨果认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最丰富的源泉"善良的东西总伴随着丑恶的存在,在矛盾和锋利的斗争中表达出来,"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爱斯美拉达先后五次遇难与获救的曲折过程够构成了故事的根本情节随着故事开展,作者通过四个男人与爱斯美拉达的对照及其人物本身的自我对照,表现四种不同的爱和作者对真,善,美的鉴别准则及爱憎态度这种对照原则是遇雨果浪漫主义美学的一个根本观点他在"克伦威尔序"中说"滑稽重丑怪,作为优美崇高的配再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给与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在所谓浪漫主义时代里,一切都表现出它与美丽之间的紧的创造性的结合"巴黎圣母院>>在艺术上是一部典的浪漫主义杰作。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这里表达的最突出在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对照既有人物之间的善与恶的冲突,也有形象本身的外表与心的矛盾人物之间的对照以艾斯梅拉尔达为核心,形成一个圆拱状的美丑对照体系,着重通过三个人物对她的爱情态度来检验他们心灵的美丑,同时这几个人物自身也表现了表里之间的逆差,显示了美丑的对立,副主教克洛德在神圣的法衣的覆盖下隐藏着一个卑劣而又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