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器具校准规程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52KB
约9页
文档ID:424469274
器具校准规程_第1页
1/9

外校合格的数显温度表(精度0.1°C)4 环境条件室温5 校准步骤5.1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5.2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5.3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 的变化情况5.4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C的位置,记录 读数5.5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 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得出结果再取其平均值,记录 在《内部记录表》内,允许误差数土1.0C5.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C以下的温水中(30C为宜), 用基准数显温度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 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丨5.7 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 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得结果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 内,允许误差数土1.0C5.8第一次测量完成在50C以上得热水中(80C为宜),重复5.6、5.7 相关步骤5.9 三次测量值之差标准值之差,均在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 合格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编制:日期:审批:日期:外校合格得钢尺(精度0.5 mm)。

4 环境条件室温5 校准步骤5.1 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否则更换5.2 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和待校准钢尺的 零点贴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尺的刻度5.3 卷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桌面上,拉开卷尺,用卷尺零点 钩住钢尺的零点的一端并贴紧钢尺5.4分别核对被校尺和基准钢尺的刻度,核对点100伽、500伽、1000 mm,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读数取平均记录再《内校 记录表》内,两尺读数之差,100 m时允许误差土 1.0 m, 500 m时允 许误差土 1.0 m, 1000 m时允许误差土 1.0 m5.5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出基准钢尺的长度时,按每1000 m分段 校准,将卷尺全部拉开,先校准前1000 m,记录数据;再在卷尺1000 m点划一条细小的横线,用钢尺的零点对准该条横线,按上述方法核 对数据后记录,依次校准下去,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 表》内,最大允许累积误差为土2.0 m5.6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且卷尺的累积 误差在土2.0 m范围内),判校准合格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

外校合格的标准块规(量块)4 环境条件室温5 校准步骤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浊、锈迹,指针式卡 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 稳、平滑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5.3先取一块10 mm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 5.4连续测量三次,允许误差土0.02伽,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 录表》内,在度量过程中卡尺要和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5.5用同样的方法,用以下基准量块逐个度量,50血允许误差土0.02 mm、100 mm允许误差土0.02 mm、(50 mm+100 mm)允许误差土0.04 ran(100 mm+50 m+70 m+80 m)允许误差土0.06 m,每个量程必须测量三次 再取其平均值记入《内校记录表》内5.6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量块同样大小的量块(构成测量的基 准面),夹紧一块50 m的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 面的测量端张开靠紧两基准后再读数,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入《内 校记录表》内5.7 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5.8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外校合格的多功能校准仪(FLUKE—5700A)4 环境条件4.1 温度(20土5)°C,相对湿度(65土 15) %4.2 电源电压:220V土2%, (50土2) Hz4.3 周围无影响正常工作的电磁场干和机械振动5 校准步骤5.1 被检定的万用表不应有妨碍读数和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接 线柱、旋扭等无松动,量程开关跳步清晰5.2 开电源后,被检定的万用表零点应能自行进行调整如指针式万 用表平放时,指针与0位没有重合,需调整零位螺丝,直到重合为止, 指针应无卡针和抖动现象5.3 按下图所示,连接校准仪与万用表5.4按照万用表的DC电压量程相应地进行校准仪的DC电压大编程 输出5.5检查万用表的DC电压全量程,其中200mV量程时,检定值为50, 100, 190mV; 2000 mV 量程时,检定值为 200, 400, 600, 800, 10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mV; 20V 量程时,检定值为5、10、19V; 200 V量程时,检定值为50, 100, 190V;在读值稳定 时分别在《内校记录表》中记录两表电压值。

5.6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 (%) = (U-V) /U X100式中:A—被校电流表读值; °I—基准电流表的读值;A0_—被校电流表满量程值5.5 所有校—准— (检定)的误差均在土2%以内,判校准(检定)合格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编制:日期:审批:日期:3 校准用基准物质 外校合格的标准砝码4 环境条件 室温5 校准步骤5.1 清洁被校电子称载物台,进行归零5.2 分别使用 10,20,50,100,(100+100+50+20+20+10)g 的砝码 进行校准每个重量读数三次取平均,记录在《内校记录表》中5.3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 (%) = (G-) /GX100式中:G—标准砝码示值;g—电子称读数5.4 所有校准的误差均在±1%以内,判校准合格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量筒内部校准规程1 目 的 对量筒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使用性保持完好2 范 围适用于调配方时所使用的量筒(0〜100mL)3 校准用基准设备、物质外校合格的电子称(精度0.1 g ),纯水(化学纯,密度1 .00 g/ mL)4 环境条件室温5 校准步骤5.1 清洁被校量筒,自然风干5.2 将被校量筒置于电子称上,归零。

5.3 使用滴管吸取纯水小心加入量筒,注意避免纯水直接滴在天平上 面5.4 分别加入(30±5) g、(60±5) g、(90±5) g 纯水5.5分别记录电子称读值(g)及量筒的读值(mL),每个数读三次取 平均5.5 计算电子称与量筒读值之差,三次差值均小于 0.1,判量筒校准 合格6 相关记录 内校记录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