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淡竹叶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68KB
约3页
文档ID:439422836
淡竹叶中药材详细说明书_第1页
1/3

淡竹叶药材名称淡竹叶拼音名称:DANZHUYE别名:竹叶、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科属: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产地: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性味:[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中成药:共有98种中成药使用淡竹叶:银翘伤风胶囊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小儿退热口 服液七星茶清热利咽茶口炎颗粒加味银翘片金青感冒颗粒金青解毒丸精制银翘 解毒片等应用: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泄胃火以止 渴用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常配伍石膏、芦根等同用;或配黄芩、知母、 麦门冬等同用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本品性寒能清泄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水用 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热移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芯草同 用用法用量:煎服,6~9G注意事项:1、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2、 孕妇忌服3、 肾亏尿频者忌服4、 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采收加工:栽后3-4年开始采收在6-7月将开花时,除留种以外,其余一律离地2-5CM 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间断,以免脱节; 夜间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

可连续收获几年炮制工艺: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茎、叶含三萜类和甾类物质,如芦竹素、白毛素、无羁萜、 B-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亦含有酚性成分、氨基酸、有 机酸、糖类2、药理作用:实验证明淡竹叶水浸膏、水浸剂有解热作用,淡竹叶的解热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及稀盐酸,但不溶于醇及醚;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弱,但能 明显增加尿中氯化钠的含量;在试管内,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此外,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临床应用:1、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淡竹叶10G,生地15G,木通、甘草梢各6G胸闷者 加丹参、枳实、川芎心悸、气急者加远志、枣仁、茯神心律失常者加大甘 草剂量,可用至2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心肌炎64例,痊愈55例,好转9例 (《浙江中医杂志》1987,1:439)2、 治疗痤疮干柳枝30G,淡竹叶、荆芥、蝉衣、薄荷各8G,炒牛蒡子、 玄参、麦冬各10G,知母、干葛各15G,生甘草6G随证加减治疗158例,痊愈 126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1):20)3、 治疗漆疮等皮肤病淡竹叶15G,防风、荆芥、蝉蜕、苦参各10G,土茯 苓20G,甘草5G。

皮疹在上半身者加黄苓;在下半身者加黄柏;遍及全身者加山 栀子便干者加大黄、枳实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漆疮31例,全部治愈;瘾 疹18例,治愈16例,好转2例;药毒8例,治愈7例,好转1例;急性湿疹6例,全 部治愈《湖南中医杂志》1991,7(5):43)茶疗食谱:1、 木通竹茶[材料]木通1G、淡竹叶3G、甘草梢3G、生地3G、绿茶3G.[做法]用木通、淡竹叶、甘草梢、生地的煎煮液300ML,冲泡绿茶后饮用 也可直接冲饮[功效]清心泄热[用途]疱疹口腔炎;口腔溃疡[来源]传统药茶方2、 竹叶酒[材料]淡竹叶30克,白酒500克[做法]将淡竹叶剪碎装入纱布袋中,浸泡酒内,3日后即可饮用[功效]祛风湿,畅心神[用途]适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热痛而心烦、尿黄赤者3、 竹叶粥 [材料]淡竹叶50克,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砂糖少许[做法]先将淡竹叶洗干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用途]适宜于温热病口渴多饮、心烦、目赤、口舌生疮糜烂、小便黄赤短 小,或淋痛(包括急性膀胱炎),以及小儿高热惊风等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