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科普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答题库 上海地震科普馆防震减灾学识答题库 法律法规 单项选择题 1、我市已公布哪部防震减灾法规( A ) A 《上海市创办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手段》 B 《上海市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 C 《上海市地震行政复议规定》 D 《上海市地震行政法制监视规定》 2、我国自( B )开头将地震预报研究列入全国科技进展远景规划 A 1954 B 1956 C 1957 D 19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 C )起施行 A 1997年12月29日 B 1998年7月1日 C 1998年3月1日 D 1999年4月1日 4、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 B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C 中国地震局 D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5、地方制定的( B )方案,不仅具有区域性特色,有利于方案的实施,也是对全国总方案的有力补充与细化 A 地方性地震监测预报 B 区域性地震监测预报 C 国家性地震监测预报 D 特色性地震监测预报 6、1966年国务院国办发[1996]2号文,批切实定了我国( )重点监视防卫区和( B )个重点城市,作为近10年内开展地震监测和综合防卫的重点区。
A 20个、13 B 21个、13 C 22个、14 D 22个、17 7、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A )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紧密合作,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A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B 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C 创办行政主管部门 D 民政部门 8、我国现在使用的是哪年的地震烈度区划图(B) A 1989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 B 1990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C 1991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D 1978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9、水工程的抗震设计规划由( D )负责制定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创办行政主管部门 D 国务院授权的主管部门 D 国务院水利主管部门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如要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 C )批准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创办行政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11、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 C )备案。
A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B 中国地震局 C 国务院 D 人大 12、省、自治区和( B )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 人口在50万以上 B 人口在100万以上 C 人口在500万以上 D 人口在1000万 13、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应当赋予( B ) A 赔偿 B 补偿 C 视处境而定 D 不承受任何责任 14、《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自( B )起施行 A 1998年12月27日 B 1998年12月17日 C 1997年12月27日 D 1997年12月17日 15、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 D )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 A 12 B 24 C 36 D 48 16、北京市的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 C )发布。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 北京市人民政府 D 北京市地震局 2 17、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 B ) A 5日 B 10日 C 15日 D 20日 18、震后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 D ) A 5日 B 10日 C 15日 D 20日 19、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供给的紧急救援,由( A )负责采纳和安置 A 抗震救灾指挥部 B 国务院 C 国务院民政部门 D 中国红十字会 20、1975年2月4日我国有关( C )地震预报是在国际上唯一的一次没有争议的、具有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的告成预报 A、河北唐山 B、辽宁海城C、云南通海 D、宁夏海源 2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根据( B ),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A、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B、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C、联合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C、省级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22、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提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卫区的观法,报( B )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中国地震局 D、地方政府 23、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 A )使得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养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A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养护条例; B 创办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手段 C 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 D 地震行政复议规定 多项选择题: 1、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 ABCD )组成 A 国家地震监测根本台网 B 省级地震监测台网 C 市地震监测台网 D 县地震监测台网 2、周恩来总理 1966 年对地震工作提出保卫“四大”的要求,是指(ACD) A 保卫大城市、保卫大水库 B、养护农村 3 C、保卫电力枢纽 D、养护铁路干线的安好 3、制定防震减灾法有利于( ABD )。
A 防卫与减轻地震苦难 B 养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好 C 市场经济的有序进展 D 保障社会主义创办顺遂举行 4、( ABCD )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C 民兵 D 地震工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以下哪些活动适用防震减灾法( ABCD ) A 地震监测预报 B 地震苦难预防 C 地震应急 D 震后救灾与重建 6、新建、扩建、改建创办工程,应当制止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切实无法制止造成危害的,创办单位应当事先征得( BC )的同意,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创办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C 国务院授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的部门 D 以上都是 7、已经建成的( ABCD ),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A 属于重大创办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 B 可能发生严重次生苦难的建筑物、构筑物; C 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D 地震重点监视防卫区的建筑物、构筑物。
8、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抢险救灾并维护社会秩序,国务院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以下紧急应急措施 ABCD ) A 交通管制; B 对食品等根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调配; C 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D 需要采取的其他紧急应急措施 9、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 ABCD ) A 卫生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伤员医疗救治工作 B 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急速供给救济 C 交通、邮电、创办等部门尽快恢复被生命线工程 4 D 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好保卫工作 10、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创办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BC ) A 新建、扩建、改建创办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 B 不按照抗震设计模范举行抗震设计的; C 不按照抗震设计举行施工的; D 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 11、以下行为中,如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有( ABCD ) A 截留、挪用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B 国家工作人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C 新建、扩建、改建创办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 D 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 12、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要求,地震预报应包括以下类型:( ABCD ) A 地震长期预报 B 地震中期预报 C 地震短期预报 D 临震预报 13、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 B )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 5年 B 10年 C 20年 D 50年 14、地震预报观法实行评审制度,评审应包括( ACD ) A 地震预报观法的科学性、可能性 B 地震预报观法的内容 C 地震预报的发布形式 D 地震预报发布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15、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以下地震预报观法举行评审( CD ) A 市、县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观法 B 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观法 C 全国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观法 D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观法 5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