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概论,蛔虫,鞭虫,蛲虫 1绦虫复习题n1.名词解释:n中绦期: ------在中间宿主体内寄生的绦虫幼虫p156)n2.填空:n人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宿主,犬狼等食肉动 物是其------宿主2n3. 单选题:n曼氏迭宫绦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nA. 成虫,B. 虫卵, C.棘球蚴,D.囊尾蚴nE.裂头蚴n4. 多选题:n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带绦虫的主要区别是():nA. 虫卵的结构,B. 头节, C. 成节,D. 孕节,E.囊尾蚴 的形态3大 纲一 概述u 线虫形态,生活史,致病,主要的致病虫种二 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u蛔虫、鞭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及诊断,蛔虫致病 特点(特别是并发症)u 蛔虫、鞭虫的流行特点,防治原则三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u蛲虫形态生活史、成虫夜间在肛周产卵的习性、感染方式 ,致病与诊断要点u蛲虫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掌 握掌 握熟 悉掌 握熟 悉4r 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Class Nematoda), 虫 体呈圆柱形,种类繁多,大多数营自由生活一、 概 述r 可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的我国有35种,其中重要的 有:5Ø虫体圆柱形或线形,不分节,两侧对称,两端常稍细。
r (一)成虫的形态Ø雌雄异体 :雄虫一般较 雌虫小,尾端具有明显 特征性结构(交合刺、 交合伞等)二、 形态与结构6(二)成虫的结构1. 体壁和体腔皮下层:含合胞体, 有背索,腹索(神经 干)和侧索(排泄管 )角皮层:有弹性, 起保护作用,表面具 有特殊结构纵肌层:肌细胞组成 ,有三种肌型消化道72 .三种肌型的体壁结构如蛔虫如蛲虫、钩虫如鞭虫n 原体腔(protocoele):又称假体腔,胚胎发育时囊胚 腔遗留地空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 83. 消化系统口 孔咽管中肠直肠肛门4.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 9雄虫睾丸储精囊射精管 输精管u 雌虫多有2套生殖系统,称为双管型; 雄虫的生殖系统 为单管型阴道子宫卵巢受精囊输卵管雌虫阴门交合刺5.生殖系统 10虫 卵Ø 多为卵圆形,无卵盖,颜色为淡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v 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v内含物: 卵细胞(蛔虫和钩虫卵)、胚 胎(蛲虫卵)、幼虫(丝虫和旋毛虫卵)卵黄膜(受精膜)壳质层脂层或蛔甙层11生 活 史v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 育型;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可直接进入人体发育, 肠道线 虫多属此型,如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等。
v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 育型幼虫需先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再 经皮肤或口感染人体,组织内寄生线虫多属此型,如丝虫 ,广州管圆线虫等12线虫寄生人体引发的疾病肠道寄生线虫蛔虫病蛲虫病鞭虫病组织寄生线虫丝虫病脑管圆 线虫病钩虫病13眼睛里可以看到“虫巢”141516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u 概述:俗称人蛔虫,中医将蛔虫称为“长虫”、 “大 虫”、 “食虫”、 “消谷虫”,是寄生在人体肠道线 虫中最大 的寄生虫,也是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 寄生在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17“百年科学蛔虫宴”18在1970年2月初,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四个大学生在享受了冬季狂 欢的盛宴10天之后,先后进入了大学医院的急诊室最初的诊断 为支气管肺炎,然而,抗生素疗法一点作用都不起在四天后, 医生在第一位学生的痰液中发现了一条4毫米长的猪蛔虫幼虫, 于是明白了他感染了猪蛔虫,他的症状是由猪蛔虫在体内进行肺 迁移造成的该事件随后被发现跟一位叫柯安日 (Eric Kranz)的寄生虫学研究生有 关柯安日跟他的四位室友因没有 按时交房租而发生纠纷,被室友强 行踢了出去,他曾扬言会在他们的 食品中加蛔虫卵。
我是你兄弟,你 给我吃寄生虫?”19成虫寄生于 人体小肠中受精卵随粪便排出土壤中发育 感染阶段虫卵摄入 并孵出幼虫钻入 肠壁幼虫在体 内移行生 活 史20Ø 外形:长圆柱形,形似蚯蚓,两端略细 ,体表有横纹,虫体两侧有明显的侧线Ø 颜色:活虫略带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一 成虫 adultØ 口孔:口孔周围有三片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21Ø 尾部: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 合刺一对 雌性蛔虫双管型生殖系统22安能辨我是雄雌?So easy !23未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 ((unfertile eggunfertile egg ))二 虫卵 egg受精蛔虫卵受精蛔虫卵 (fertile egg)(fertile egg)感染期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infected egg)(infected egg)脱蛋白膜蛔虫卵脱蛋白膜蛔虫卵 (decorticated egg)(decorticated egg)24251、感染阶段:感染期蛔虫卵 2、感染途径:经口感染3、寄生部位:小肠4、成虫寿命:1年左右5、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过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 为成虫6、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三 生活史要点26四 致病 Pathogenesis幼虫在体内(肺泡)的移行造成组织机械性损伤和 免疫变态反应蛔虫性肺炎、哮喘和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幼虫致病 27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哮喘,严重 者有咯血、荨麻疹及畏寒、高热等症 。
占儿童突发性哮喘病例的4.5%, 其中3例在痰中查见蛔虫幼虫蛔虫性肺炎可出现发热、干咳、胸痛 、胸闷、气急等症状,嗜酸性粒细胞 增高达11%-50%,X线检查肺部有散 在游走性阴影幼虫还可侵入脑、肝、脾、肾和甲 状腺等器官Ø 蛔虫性哮喘Ø 蛔虫性肺炎(Loeffler综合征)Ø 异位寄生28导致营养不良严重感染可出现发 育障碍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等症状,间隙性腹痛部位常位于 脐周围,有时出现腹泻2. 成虫致病蛔虫病患者可出现失眠、烦躁 、磨牙、夜惊、荨麻疹、皮肤瘙 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 Ø 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Ø毒素作用和超敏反应29胆道蛔虫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 的并发症,占严重合并症的64%Ø并发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肠穿孔30五. 临床诊断u排出虫体 u腹痛 u恶心呕吐 u发热 u咳嗽 u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病 史阴 性阳 性粪便中查虫卵阴 性排除蛔虫病阳 性确 诊治 疗排除蛔虫病31① 蛔虫性肠梗阻有脐周阵发性腹痛伴呕吐的现症表现及排虫史,X线 检查可见成团的虫体阴影;常见并发症的诊断要点:② 蛔虫性阑尾炎腹部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由脐周转移至右下腹部)并 伴频繁呕吐,有吐蛔虫及排虫史,B超和X线钡灌肠 检查是主要辅助诊断方法;32③胆道蛔虫病以急性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石症表现为常见, 临床症状和体征以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为特 点,十二指肠导管引流可查见蛔虫卵,B超可发 现胆管或胆囊内有卷曲状的强回音或结石影像 ,X线平片可见总胆和胆囊内有结石,纤维肠镜 逆行胆道造影和C丁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④肝蛔虫病主要表现为蛔虫性肝脓肿或肝破裂,临床特点为 右上腹痛(初为阵发性,后变为持续性)、持续高热 和肝肿大,要明确诊断靠剖腹探查33n患儿两岁,临床以腹痛待查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 常规先扫查脐右侧,无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再看左侧也 无肿大淋巴结,此时发现脐左侧一肠管内平行轨道样强回 声,中央呈低回声,内径宽约0.28cm,可见两个盲端, 动态观察未见明显蠕动.n超声诊断:符合肠道蛔虫声像图病例134寄生在胰腺的蛔虫影像寄生在胆囊的蛔虫影像35病例2n患者,男,63岁,农民因“反复中上腹部阵发性 隐痛半月”来诊,无发热,进食后感疼痛加重,曾 在外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予以雷尼替丁治疗 效果差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突下 偏右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 ,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n门诊诊断: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 溃疡待排)内镜下见十二指肠乳 头处可见半条蛔虫蠕动,诊断为胆 道蛔虫,予以异物钳钳夹出术后 观察未见胆管炎的症状,腹痛消失 36n 对胆道蛔虫均采取早期B超诊断,随后进行 十二指肠镜下的取蛔虫,成功率达95%以上 取虫要点:在十二指肠镜下,进行胆道造影, 明确蛔虫的位置以后,采取球囊驱虫最方便; 但也可以使用息肉勒除器进行蛔虫的圈套,全 程仅仅15分钟。
微创化治疗胆道蛔虫病的经典案例】37图1 -松弛十二指肠乳头图2-球囊取出部分虫体 图3-大部分虫体已经在乳头外, 球囊退出胆道 图4-息肉勒除器套住蛔虫 3839蛔虫病误诊分析n① 一般资料:患者62例,男18例,女44例;年龄:2~14岁31例 (50%),15~60岁23例(31.1%),61岁以上8例(12.9%)n误诊时间:最短3天,最长半年n② 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34例,咳嗽16例,厌食10例,呕吐8例 ,发热6例,反酸5例,盗汗4例,痰中带血2例,烦躁不安1例n查体:面部白斑23例,巩膜血管末端见蓝色小点31例,腹部条索 状包块9例,营养不良3例,皮疹2例n血白细胞总数增高7例,中性粒细胞增高8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 值增高25例n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42例,B超示胆总管见双光带7例,X线胸片 示肺部阴影7例n③ 误诊情况:误诊为支气管炎14例(22.58%),小儿消化不良 、厌食症、急性胃肠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各5例( 8.06%);十二指肠炎、结肠炎各3例;阑尾炎,荨麻疹各2例40n① 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辨别蛔虫并发症与其 他类似疾病n② 缺乏详细问诊 既往是否有排虫史或吐虫史,发 病前有无诱发因素n③ 忽视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阳性,对本病有确 诊意义。
误诊原因:41Ø 肠道疾病通常胃肠道放射照相诊断,肠道内虫体可以 被发现; Ø 当患者出现肠梗阻、胆道或胰管阻塞、阑尾炎或腹膜 炎等急性腹部症状时,临床医生特别是放射科医生应该 增加蛔虫病的存在意识六. 实验室诊断Ø 感染的幼虫移行期,痰液或胃洗出液中发现幼虫可做出诊断 Ø 在肠期,诊断为便中发现虫卵(未受精或受精)或成虫 Ø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沉淀浓集法均易查到虫卵42u 儿童患蛔虫病是很常见的,当小 孩子有腹痛或消化不良症状时,常首 先怀疑:这小孩是不是“肚里有蛔虫 ”啊?蛔虫病——我国寄生虫病之首 u 全球感染人数有13亿,而我国蛔虫感染人数达5亿,一般感染率为50%~80%,约60%发生于学龄 前儿童,是影响儿童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七. 流行和防治 43u 蛔虫的分布广泛,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 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普遍u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 原因是: ① 直接发育型; ② 蛔虫产卵量大,对外界不 利因素的抵抗力强; ③土壤广泛污染,扩大了蛔 虫卵的散播; ④缺乏良好卫生习惯44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管理粪 便及预防感染 Ø驱虫:对患者和带虫者进行驱虫 治疗。
目前常用的驱虫药为阿苯达 唑,又名肠虫清;还有甲苯咪唑、伊 维菌素和三苯双脒驱虫时间宜选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 童可采用集体服药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Ø卫生宣传教育45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Ø 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whip worm) ,是常见的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之一,全球 感染人数约为8亿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 ,引发鞭虫病(thrichuriasis)46一. 生活史47Ø 前细后粗,外形似马鞭细部约占总长3/5,有口 腔及咽管 虫体后部较粗,内有肠管及生殖器官等雄虫 尾端卷曲雌虫 尾端钝圆1. 成虫形态 Ø 雌虫长35-50mm,尾 端钝圆,阴门位于虫体粗大 部前方的腹面雄虫长30 -45mm,尾端向腹面呈环 状卷曲,有交合刺1根 Ø 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48Ø 纺锤形,50-54µm×22-23 µ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