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期末复习专题《第五单元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5.51KB
约12页
文档ID:536459460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期末复习专题《第五单元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_第1页
1/12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期末复习专题《第五单元 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5.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6.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7.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8.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9.解释下列词语(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10.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1.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12.指出龙、仙比喻什么?13.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给下列字注音:蕃( ) 濯( ) 亵( ) 鲜( )1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17.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可爱者甚蕃(多)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③亭亭净植(种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18.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19.《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2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21.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22.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23.以上两段文字出自 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 ,核舟雕刻的是 的故事24.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25.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26.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27.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8.细读第二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五)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3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31.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32.《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33.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六)石壕吏 杜 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4.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35.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36.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

37.“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8.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则十倍注】①比:连续、连接②臣:对自己的谦称③还:通“旋”,围绕”④朝:早晨,也指一天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 愿子还而视之 子: (2)去而顾之 顾: 2、翻译:(2分)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3、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二)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惟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属之廷尉(交付) B、以为行已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