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型辩论基本打价值辩论,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源于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小到为人处世,大到国策变迁,无论个体还是群体,我们对艺术、哲学、道德的审美不断变化,催使我们不断调整价值的位阶 如果考察个体的价值观,其形成、发展,往往离不开其所在的生长、学习、交际和工作环境,体现在其行为举止、行文言谈中因此,谈论价值观,脱离了实实在在的人,也会流于空泛 回归到辩论赛如果我们认同辩论赛是说服第三方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将说服分为三部分:第一、让支持己方立场的人不动摇;第二、让支持他方的人对其所抱有的立场产生动摇;第三、让中立方尽可能偏向我方立场因此,辩论赛其实是观念输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使更多的受众能够和你方立场产生共鸣 而能够令人产生共鸣的条件,实践中较为有效的方式,即是诉诸同理心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个决策时,我们会更加倾向于沿用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对情感、财富、理想等进行主次判断,并形成最终决策 也因此,当我们被劝说时,我们也会期待劝说者用“我”的视角,带“我”分析问题当穷人关心下一顿是否有饭吃的时候,我们和他谈家国天下,并期待他能做出积极地回应,实属虚妄这就是因为我们并未考虑到这样一个穷人,他最设身处地的需要。
因此,价值辩论必须回归到某个群体,辩手为他们代言,他们视辩手为他们的传声筒 文明进化千百年,人类逐渐拥有了一些共同的价值比如,拒绝滥用暴力,人道,追求公正和自由„„也许我们不能界定美丑、善恶的绝对界限,但我们都知道应追求美,而摒弃丑;肯定善,而拒绝恶这使得整个群体得以向前发展同时,辩论赛也应遵循这个过程任何反人类、反社会的价值观都应遭到谴责 因此,我们并不能允许殴打妻子、虐待老人、滥杀实验动物、鼓动不人道的侵略战争这是辩手作为价值观推销员责无旁贷的义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尽可能包容大是大非外的价值差异比如,宗教习惯、地方习俗等,因为人类思想多元,我们不能统一所有人的审美和道德标杆 任何价值辩题,都有其背景可能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道德、审美发生了变化,可能是我们面对未知领域做出提前的规划,无论怎样,它使得人们的价值诉求发生了改变,产生了对立因此,思考价值辩题,研究问题的根源和源流是必要的 因为价值辩论讨论的是价值位阶的问题,因此,较为特殊的,比较型辩题,一般被划归为价值辩题原因是,利弊极其比较标准因人而异,不同的价值坐标下,同一行为会有不同的解读同时政策辩论中,也显然需要对“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这个决策为什么利大于弊”进行阐述,不可避免的介入了价值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