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 中国科大.李弦,2011.6,摘抄自《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 ,重排于 2013.2中国古代四大名剧是《西厢记》 、 《长生殿》 、 《牡丹亭》 、 《桃花扇》 1.《西厢记》《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故事最早起源于 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的直接蓝 本全剧五本二十五折,突破了杂剧创作一剧四折的体例此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 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剧中叙述了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逢 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借宿于此张生游殿,与莺莺相遇, 两人一见倾心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以身相许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 人发现,出于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 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后张生高中皇榜,归来求亲,有情 人终成眷属剧本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正面提出了“愿 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几百年来,它 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2.《长生殿》《长生殿》 ,清初洪升作初名《沈香亭》 ,继称《舞霓裳》 ,最后定名为《长生殿》 取材自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 全剧共五十出剧本写唐 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终日与杨贵妃游宴玩乐,不理朝政,朝中大权由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把持 七月七日,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上情意绵绵,盟誓世世代代结为夫妻不久,安禄山因与杨 国忠争权,发兵叛乱唐明皇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官军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明皇将杨贵妃缢死 安禄山叛乱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后来,道士杨通幽运用法术架起一座仙桥,让明皇 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剧本 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矛盾,将百姓的困苦和宫廷的奢华生活作了对比,爱憎分明,同时又表现出对 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 剧而闻名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3.《牡丹亭》《牡丹亭》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 ,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
作者汤显祖,字义仍, 号若士,江西临川人 《牡丹亭》是他创作的“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即《牡丹亭》 、 《紫钗记》 、 《邯郸记》和《南柯记》中最得意之作全剧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 魂》改编而成戏剧写了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自游园,触景生情,梦中与 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 进京赴试,借住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百般呼唤,终于和画中人的阴 灵幽会柳生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 被困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 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 人终成眷属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她性格中最大 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 《牡丹亭》是我国戏曲 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特别突出了情与理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洋溢着追求个人 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 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4.《桃花扇》《桃花扇》是清初孔尚任经过十多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全剧共有四 十出剧本写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 ,和曾经 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阮大铖进行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 河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 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 李香君坚决不从,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出家学道全剧穿插当时 的历史事件,如南明君臣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守扬州,城破后投河自尽等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 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 《桃花扇》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 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 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