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1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1KB
约5页
文档ID:252395070
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1_第1页
1/5

    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2.3 资源提交资源提交方式按提交方的不同一般有三种:作者自行提交,辅助人员提交和部门批量提交其中,辅助人员是指图书馆员或其它指定的人员;部门批量提交是指图书馆或院系汇总成果后统一录入到机构知识库中按提交政策的强制与否,又可分为强制提交或非强制提交根据不同阶段,机构库可采取不同的资源提交方式例如,香港大学在建设机构知识库之初由图书馆员搜集本校的成果,后期则让作者或部门自行提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制提交的方式可运用于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初期,待研究人员形成习惯后可实行自行提交,并辅以相关激励措施国内外曾对机构知识库的资源提交问题做过深入研究,主要问题是解决如何提高资源提交者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如何保证提交的资源质量不了解机构知识库的科研人员一般会有如下顾虑:认为机构知识库的质量和学术价值不高,只有那些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发表的成果才会提交到机构知识库中;已发表作品由于作者不拥有发表的专属权,作者不敢在没有出版商授权的情形下把自己的成果提交至机构知识库中;担心在无限制下载的机构知识库中,自己的成果会被剽窃;由于提交程序较为繁琐,没有时间去做由于有以上顾虑,机构知识库建设伊始都会面临提交不积极的情况。

针对此情况,除了加强宣传工作外,有些机构知识库采取了强制性的方式通过学校科研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制定相关行政指令,让成果作者必须把相关成果提交到机构知识库中同时也可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措施例如,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把作者提交的论文作为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依据[6]A. Sale曾对比有无强制性提交政策的资源提交率,发现有强制政策且有图书馆员帮助的情形下,资源提交率可接近100%,而无强制政策则只有30%甚至更小的资源提交率[15]由此可见制定强制性资源提交政策的必要性资源的提交质量也是引人关注的重要方面这里的质量有两层含义:一是元数据的质量,二是资源的内容质量对于前者,机构知识库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员审核提交人提供的元数据,如厦门大学安排了管理员审核编辑元数据,而香港大学则由图书馆员审核元数据中国人民大学的做法更为简单,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学校已购买资源的元数据,经过批处理后导入机构知识库中,作者在提交资源时只需确认即可[16]为了保证资源的内容质量,一般认为要开展同行评议与邀请相关专家审核,但这种做法还没有案例说明其效果如何以及是否会影响提交者的积极性2.4 版权问题如同数字图书馆建设一样,版权问题也是制约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一个瓶颈。

机构知识库一般都对外开放,但这其中面临着版权的风险TAIR对版权十分重视,聘请了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它首先对主要出版机构的版权政策进行了调查,把结果作为“出版社及期刊政策查询”栏目放入TAIR主页,便于提交者随时查询其次,在提交者提交每份资料之前,都会要求填写授权同意书最后,对不同授权的资料采取不同范围的公开:对没有版权纠纷的资料全球公开,对可能有版权问题的资料在校园内公开或图书馆内公开这样分类处理的方式是比较科学的中国人民大学为了避免版权纠纷,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即对所有教师成果只允许在校园网内访问、阅读全文虽然这样可以避免版权纠纷,但与机构库应有的开放获取功能存在差距出版商决定出版作者的研究成果时,通常会让作者签署一份版权转让协议该协议限制了作者自由传播自己作品的权利,如果作者单方面把作品放入机构知识库而不征得出版商的同意,就会违反与出版商的版权转让协议随着机构知识库的发展,一些出版商采取了妥协的态度例如,Nature出版集团在要求作者签署出版许可协议时,作者保留在个人网站及相关科研机构网站发布自己作品的权利有的出版商采取的态度仍十分严格,不发表曾在个人网站及相关科研机构网站发布的作品。

因此,机构知识库在让作者提交成果时,首先要向让作者了解出版商的授权SHERPA/RoMEO考察了全球1204个出版机构,按颜色对不同的出版政策给予分类:绿色表示可支持预印本与后印本,蓝色表示支持后印本,黄色表示支持预印本,白色表示不支持自存储截至2013年2月22日,属于“绿色”的出版机构有334家,约占总数的28%;属于“白色”的出版机构有384家,约占总数的32%[17]从总体来看,不支持自存储的出版机构只占少数,而约有三分之二的出版机构不同程度地支持自存储SPARC(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为解决授权问题,为作者与出版商提供了版权转让协议的补充条款范本当两者存在冲突时,补充条款优先于版权转让协议,补充条款规定作者拥有在非商业目的下复制、表演、分发和展览其作品的权利机构知识库的版权问题还涉及使用者的规范,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使用“CC协议”或“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CC协议”执行中并不发生作者版权的转让,而只是在作者保留某些权利的条件下让作品可以被自由传播、复制或者修改,便于作品在网络空间的共享。

CC协议”通过对4种许可权利(署名权、非商业性使用权、禁止演绎权、相同方式共享权)的组合、搭配构成6套核心的、从严到宽排列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署名—非商业使用、署名—禁止演绎、署名—相同方式共享、署名)[18]目前国内的国家科学图书馆在机构知识库的利用中明确表示实施“CC协议”3 结语机构知识库在建立后还面临着日常的管理与维护问题例如,需要持续的经费以保证硬件的更新与软件的升级;执行数字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对具有长久价值的数字资源开展长期保存服务,同时剔除某些老化的信息;定期备份已有的数据,保证机构知识库在受到安全威胁后能及时恢复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国内高校机构知识库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但也是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参考文献:[1]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EB/OL]. [2013-02-22]. .[2]乔欢,姜 颖,宋姝.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67-70,119.[3]国家统计局网站[EB/OL].[2013-02-22].[4]包心萍,刘兹恒.台湾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发展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4):61-65.[5]Rea Devakos. Towards user responsiv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 case study [J]. Library Hi Tech, 2006(2): 173-182.[6]李辉.高等学校机构知识库资源征集的著作权策略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2(7):89-92.[7]唐义,肖希明.港台学术机构知识库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1(4):9,38-41.[8]王丽,等.中国科学院联合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推广[J].图书馆建设,2010(4):10-13.[9]Neil Jacobs, Amber Thomas, Andrew McGreg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n the UK: the JISC Approach [J]. Library Trends, 2008(2):124-141.[10]utexas. edu[EB/OL].[2013-02-22]. [11]傅晔.TAIR对我国大陆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78-81.[12]张赟月.台湾地区机构典藏现状探微[J].图书馆建设,2011(2):36-40.[13]Rida Benjelloun. Archimède: a Canadian solu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J]. Library Hi Tech, 2005(5): 481-489.[14]王婉.香港地区大学机构知识库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7):18-22.[15]乔欢,姜颖.国内外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8):101-104.[16]熊秀忠,等.机构知识库建设实践与探讨——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成果数据库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增刊):143-145.[17]Statistics for the 1273 publishers in the RoMEO database [EB/OL]. [2013-02-22]. [18]李楠楠.机构知识库资源版权问题的解决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2(7):1-5.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