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36MB
约57页
文档ID:603168790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_第1页
1/5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内容提要,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的概念,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四、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学前儿童的心身疾病,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概念,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其表现,3,、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4,、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5,、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重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2,、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防治,难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一、心理卫生的概念,早期:,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临床症状,身心都符合正常发展标准,具有良好适应性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持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健康人的心理保健,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现在:,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观念、行为、兴趣、个性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失调,亦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2,、心理疾病,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加强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和增进婴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婴幼儿年龄尚小,经验与能力都很欠缺,而且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1,、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2,、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3,、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愉快,3,、人际关系和谐,4,、行为统一协调,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认知方面一般表现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较强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积极情感总是多于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乐于与人交往,合群、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5,、性格乐观开朗,具有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强,谦虚、诚实、勇敢、热情、慷慨等性格特征6,、自我意识良好,能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们身上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观念占优势四、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理因素,(二)心理因素,1,、遗传因素,2,、胎内环境,3,、脑损伤或疾病,4,、生长发育迟缓,1,、气质与性格,2,、需要与动机,3,、情绪,4,、自我意识,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不良的胎内环境造成的某些,素质缺陷,可成为儿童心理发育的,障碍分娩中的脑损伤,、脑外伤及脑瘤、传染性脑疾病等使脑细胞受损发育过于迟缓,水平过低,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托马斯等把儿童的气质分成三种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兴奋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更易产生攻击行为、焦虑、敌意等性格内向、胆小,惧怕、沉默;外向、暴躁,攻击、发脾气,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导致问题行为。

动机冲突若不及时和妥善地解决,就会造成强烈的情绪波动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和障碍焦虑和恐惧影响比较明显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个性的健全发展三)社会因素,1,、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父母离异,孤僻、自卑、胆怯、冷漠,自虐、撒谎、多动、讲脏话不良的家庭氛围,儿童心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容易,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不讲礼貌家庭氛围,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父母吵闹,行为紊乱、夜惊、梦魇、遗尿症家长素质,教育态度和方式,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那里模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2,、托幼机构,3,、社会生活环境,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同伴关系,容易产生独占、攻击、粗暴或胆怯、孤独、不合群等行为,严重阻碍儿童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居住在高层住宅或单元楼的儿童易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看电视过多的儿童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孤独、沉默,自我中心,学到侵犯性行为。

粗暴的态度易导致儿童紧张、胆怯,,学前儿童的某些心理问题与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策略,1,、,培养儿童的自尊、社会性和自主性2,、,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养态度要一致3,、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措施,1,、行为矫正法,2,、游戏矫治法,3,、家庭治疗法,4,、团体训练法,5,、动物辅助治疗法,此外,,父母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自我心理保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托幼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重视儿童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能力,开展心理,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一)看是否有某些行为表现,大多数幼儿都有他却没有,或大部分幼儿没有他却有,都可能不正常二)看行为表现的程度,(三)看个体的发展状况,行为表现的严重性超出了大多数孩子的表现程度,也属不正常身心发展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的现象,很可能不正常。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是相对的,并非泾渭分明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一)情绪障碍,儿童期恐惧,屏气发作,暴怒发作,分离焦虑,(二)睡眠障碍,夜惊,梦魇,(三)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四)排泄障碍,遗尿症,(五),言语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六),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说谎,(七)神经性习惯,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阴部摩擦,(八)其它心理障碍,多动症,选择性缄默,儿童期恐惧,表 现:,原因:,对特定的,事物或情景,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和回避反应1,)特殊刺激引起的直接经验2,)共鸣性的学习1,)鼓励儿童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恐惧对象,(,米勒,),年龄,恐惧对象,0-6,个月,巨声、失去支持,6-9,个月,陌生人,1,岁,分离、外伤、入厕,2,岁,幻想中的生灵、死亡、强盗,3,岁,狗、孤独一人,4,岁,黑暗,6-12,岁,上学、外伤、自然灾害、社交,(,3,)受恐吓的结果防治:,(,2,)禁止恐吓威胁儿童,禁止看恐怖影视、图片3,)培养儿童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4,)采用模拟示范法和系统脱敏法矫治情绪障碍,屏气发作,原因:,在遇到发怒、惊恐或不如意的事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旋即发生呼吸暂停。

1,)由某种心理诱因的触发2,)机体缺铁所致约,30,有家族史1,)尽量消除可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防治:,(,2,)正确教养,不要溺爱孩子3,)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同时注意合理的膳食4,)孩子发作时,家长要镇静,待其恢复后设法转移其紧张情绪情绪障碍,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神经症3,岁以下的小儿比较多见,(,5,)必要时服用镇静剂表现:,暴怒发作,表 现:,原因:,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或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头发等过火行为通过学习而产生,儿童发作(遭受挫折),大人让步(结局强化了行为);其他儿童模仿获得这种行为1,)从小培养儿童讲道理、懂道理第一次发作,时,家长不要妥协防治:,(,2,)培养儿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3,)严重者给予行为治疗情绪障碍,分离焦虑,表 现:,原因:,与亲人特别是父母分离时,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如烦躁不安,害怕想象中的危险,哭泣,脾气大等有的还伴有做恶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跳、多汗、乏力等症状1,)不良的环境2,)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如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1,)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合理要求,既不溺爱,也不苛求。

防治:,(,2,)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3,)教师要特别关心、与之交谈,鼓励与他人交往情绪障碍,(,3,)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夜惊,原因:,入睡后不久,突然坐起来,尖叫哭喊,两眼瞪直或紧闭,极为惊恐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等症状难以唤醒或哄他安静下来数分钟后自行入睡,醒后完全遗忘心理因素,与父母分离,亲人伤亡,父母吵架或离异,受到严厉,惩罚;睡前看了惊险的电视,听了情节紧张的故事1,)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心理诱因,减少情绪紧张防治:,(,2,)改变不良环境注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3,)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4-7,岁的儿童较为多见环境因素,室温过高、空气污浊,手压胸口,晚餐过饱生理因素,鼻咽部疾病致使呼吸不畅,患肠寄生虫病表现:,梦魇,原因:,做噩梦时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剧,自觉全身不能动弹,常被惊醒醒后仍有明显的情绪失常,紧张、害怕、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对梦境有片断记忆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有,尚未解决的内心矛盾冲突1,)消除内心矛盾冲突,缓解情绪紧张防治:,(,2,),及时治疗躯体疾病3,),生活有规律睡眠障碍,是指以做噩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

多见于学前期儿童2,)躯体患病(上呼吸道感染、肠寄生虫病)3,)睡眠和饮食习惯不良表 现:,梦游(睡行症),原因:,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或做些机械动作表情呆滞,神态迷惘,步态不稳,难以唤醒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然后上床入睡或睡在别处醒后完全遗忘1,)与儿童大脑皮质抑制功能不完善有,关,身体疲劳、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是主要诱因1,)功能性的,不需进行特殊治疗防治:,(,2,)非功能性的,要消除引起紧张、恐惧的各种因素,避免过度,疲劳,不要在儿童面前谈论梦游情况,发作时应予以保护3,)对经常发作的,要求助医生睡眠障碍,(,2,)与机体疾病也有关系3,)家庭遗传表 现:,神经性厌食,原因:,长期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极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喂食,即刻引起呕吐1,)过分注意孩子进食或强迫进食1,)建立有规律的膳食制度,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治:,(,2,)创造愉快的进餐气氛3,)增加孩子的活动量,使其有饥饿感进食障碍,(,2,)进食前活动过度表 现:,(,3,)进餐气氛不良4,)不良的饮食习惯神经性呕吐,原因:,在进食后或某种特定情境下突然呕吐呕吐时无痛苦80%,以上患者起病于,6,岁前。

1,)最初由饮食不当或过饱引起1,)改变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