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集体备课的现状及若干观念问题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 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2005 年 《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组文章,就“集体备课”进行了争鸣 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再怎么改 良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的认为“集体备课形式主义严重, 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的好”集体备课为什么会处于 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在实践中陷入形式主义?毋庸置疑,集体备课相对于个人备课有许多优势不同年 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通过在提供资料、教法、计划等方面互 通有无,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 知识内容的充实新老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缩短 教学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时间,使人力资本获得最大利 用;有利于集中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提 出多种解决方案,取优去劣,提高授课质量,使教学效益达到最 大化但由于集体备课是以教师的主观参与为前提,具有较强 的自主性、开放性,不易控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针 对目前集体备课状况,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集体备课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1. 不良竞争,造成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就目前而言,与成绩挂钩的奖惩对每个学校、每位教师来 说并不陌生。
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使一部分水平较高、 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把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以及先进有效 的教学方法教给别人,以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当新教师提出 问题或出现失误时,得到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在集体备课中很 少能提到实质性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方法、计划、方 案,使整个集体备课名存实亡,流于形式;同时,也造成教师的 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集体合力的形成,也违背了资源共享的 目的2. 拿来主义,使教学失去个性因个人才智、能力、水平有限,不同个体之间在教学水平、 质量、讲课艺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人之常情,是应该的但相 对较薄弱的个体应努力钻研,争取缩小差距就集体备课而言, 有部分教师态度不够端正,抱有“拿来主义”的思想,极少参 与讨论,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加任何思索与改进拿来就用,使 备课最基本的要求“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能被落实 这是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一个备课集体中,大家 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 目的,固然皆大欢喜,然而,现实中却障碍重重3. 心态各异,使集体备课出现冷场一方面,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重视不足,认为可有可无,使 下面的执行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一部分 教学骨干认为参加集体备课自己就吃亏了,造成前面提到的 状况,最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往往留一手。
部分年轻教 师存在自卑心理,不敢发言,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才疏学浅,往往 是听听便罢,尽可能少发言、表态或提出观点这些心态使备 课集体如同一盘散沙,大家寥寥数言就算应付了事二、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澄清的几个认识1. 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还是求异传统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学校对集体备课的基 本要求是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难 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这种“统一”实际上是要形成一 个共性化教案,以利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去克服和弥补年轻 教师的稚嫩不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拉平补齐”正是基于 这一考虑,各个学校都非常注重集体备课中的“整齐划一” 然而,这种求同的思维模式与新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新课程 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促进学 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受到自身的 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不存 在对文本知识的标准化理解,也就不需要统一的备课模式教 师在备课中要依据不同班级的学情设计教案,突出个性化的 风格特色,避免格式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满足学生的 不同需要这就要求集体备课减少单一性和确定性,增加多元 性和非确定性,其思维指向要由求同转向求异。
教师要通过多 视角的不断交错来拓宽文本疆域,张扬个性,形成多种方案 过于强调“统一”,容易强化骨干教师的权威地位,形成一人 “备课”、集体模仿的局面而且,这种受个人意见左右而形 成的“统一”未必正确,即使正确也未必符合不同班级学生的 实际这种重“统一”轻多样、重共性轻个性的“求同”型 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关注教师教学,无视学生 特点,本末倒置它不仅使集体备课中的集体优势难以充分显 现,而且限制和束缚了教师个体作用的发挥,使教学难以满足 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如果我们不追求“统一”,允许教师在明确统一目标、要 求的前提下设计多条路径、提出不同方案,允许教师根据学生 的基础各有侧重、进程不一,就既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又能彰 显教师的个性和特点,从而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2. 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是形成教案,还是解决问题 我们过去往往认为备课就是准备教案,集体备课就是利 用大家的力量来设计教案这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备课是 上课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的范围很广,而设计教案 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既可以是学习理论,也可以是分析 学情;既可以是反思教训,也可以是总结经验;既可以是剖析案 例,也可以是探讨方法。
如果认为集体备课就是设计教案,首 先,会缩小集体备课的外延,使研讨的内容变得狭窄,使教师的 视点只集中于教案,只关注教案设计,而其在教学内容之外的 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这样, 集体备课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泥淖,就难给教师以多方面的 帮助和引导其次,容易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案都有基本 的要素和环节,集体备课若只是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仅关 注教案的各个要素,而忽视自己存在的特殊问题这样,集体 备课就会失去重点,丧失针对性,最终流于形式最后,容易使 集体备课变得肤浅片面如果集体备课只是为了形成教案, 且不结合不同班级的学情去预设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和动态 过程,教师就容易把视点集中于教材,集中于那些一般原则和 基本要求,其结果就是只重共性、忽视个性,只重预设、忽视 生成,只重教法、忽视学法而那些共性的东西,如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等,在教参或教辅书上一般都有明确的说 明,这样集体备课就常常成了教参或教辅书的“大搬家”这 样的集体备课鲜有分歧,缺少交锋,教师的思维得不到碰撞,认 识往往停留于表层;这样的集体备课如同浇铸模具,把教师的 教学变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产品”;这样的集体备课也就会肤 浅片面,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如果我们把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由以设计教案为主转 向重在研讨问题,就有利于教师开展自我反思,探寻问题,发现 问题;有利于紧扣教师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 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有利于避免备课中 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从而形成观点交锋 百家争鸣的局面,使教师在交流中取得共识,在争鸣中深化认 识,在参与中提升水平,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 集体备课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学生整齐划一,还是促进 学生个性发展传统教学重共性,轻个性;重社会需要,轻学生个性发展 这种思想反映在集体备课上,就是注重“统一”,希望以“统 一”来促进学生“齐步走”新课程观认为,对人的教育首先 要尊重人,要以人为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因而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本学生获取知识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是在已有经验基 础上主动建构新经验的过程,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背景不同, 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各有差异,因而无法实现“齐步走”或同 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来 设计教学方案,对文本知识加以增删调整;必须引导学生设定 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发展目标;必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要根据 学生的特点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如果教学过于注重统一, 就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就会束缚 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发展;就会使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思想的引导、情感的交流 和个性的发展可见,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不应是让学生“齐步走”, 而应该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 自由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集体备课要反对模式化,倡导个 性化;反对整齐划一,提倡丰富多样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 体情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设计有特色的个 性化方案,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体验、感悟、思考和探究中 领会知识、理解文本、提高认识、增强能力,从而把“给定的 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把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 把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最终使每个学 生的个性特点都得到充分显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4. 集体备课的互助合作是重个人引领,还是重平等交流 集体备课是教师互助合作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利用集 体的力量和智慧,发挥群体的作用和优势在实践中,我们既 要充分发挥个人引领和同伴互助两个方面的作用,又要注意 在两者间有所侧重,特别要注意促进教师间的平等交流。
这是 因为集体备课不仅要使每个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潜能 得到充分挖掘,还要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深化,水平得到提升 传统的集体备课强调以老带新,注重老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其备课模式基本是先中心发言人发言 ,然后其他教师做补充 一般情况下,中心发言人的发言是在老教师的引领下拟订的, 补充发言的也大多是老教师,他们对中心发言人的发言或予 以总结,或进行修正,或做出补充而年轻教师基本上是听,很 少参与其中这种中心发言人“主唱”,其他教师补充的备课 形式虽有利于发挥老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有利于缩短年轻 教师的成长进程,但不利于发挥备课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以 及传播新理念、新方法因为一些老教师的思想容易僵化、 守旧,如果让他们在集体备课中居于核心地位,不仅不利于提 升所有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容易使教学在固定的轨道上封 闭运行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开展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活动, 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新教师 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 式,提升教学水平这对旧思想、旧方法较多且具有思维定势 的老教师来说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在集体备课中要更加注意 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可以诉说 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 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
这样,集 体备课就从过去的以老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 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 知识经验弥补年轻教师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年轻教师 的新理念、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这样,集体 备课就真正实现了新老教师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 展,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5. 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案,还是校本教研 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水平, 为此校本教研被摆到了重要位置而要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活动,就必须对集体备课的任务和重心进行调整首先,要充 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校本教研方面的作用在学校的组织结构 中,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备课组虽然也具 有这一功能,但往往被忽视其实,集体备课就是一种校本教 研的重要形式集体备课之所以未在校本教研方面发挥应有 的作用,是因为我们对备课有误解,认为集体备课就是设计教 案如果把教研作为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那么探讨的问题就 可以覆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视野、范围就会宽广得多;就可 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备课活动,既可以讨论备课、教案设计, 也可以探讨一些教师关注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集体备课 在校本教研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校本教 研也可以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