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公共管理》笔记赵成根老师的理论:公共治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官僚行政体制一、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成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年代从英美发端的这场改革,很快扩展到澳 洲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欧洲的法国、德国、荷兰、挪威、瑞典等国英国的政府改革1979 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在尼斯坎南新保守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启动了英国 的行政改革主要做法是以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为核心的民营化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 签约外包的运用;鼓励私人投资行动1979 年开始启动的以管理绩效评审为核心的“雷纳 评审”;1983 年开始推动指在树立成本意识提高公共部门的经济和效率水平,从而降低公共 开支的“财政管理模式创新方案”;1988 年开始实施“下一步行动”改革,运用一整套商业 管理模式,重塑了英国政府管理结构和模式尤其是对政府决策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科学 划分的基础上,在管理和服务部门引入执行局制(agency),对于现代官僚行政体制和改革 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价值1991年约翰•梅杰上台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公民宪章运动”通过在四十多个具体的 公共服务行业推动顾客导向的服务承诺制,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公民满意度。
1997年托尼•布莱尔以新工党的政治形象结束了长达18年的保守党的执政格局他一 方面继续推进保守党执政期间推行的改革(私有化改革);另一方面,针对保守党执政时期 过分强调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竞争,忽视了公共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协调,从而带 来碎片化的制度结构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协同式政府的新的改革构想布莱尔政府认为,传 统的做官制模式和保守党的市场化模式都各有局限,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公共部门和私人 部门各自的优势,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为社会和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布莱尔政府的协同 式政府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保守党政府强调政府退却的理念,而是努力让政府有所作为政 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从目标设定到具体操作从组织结构到文化整合,从政府内部到政 府外部无所不包即不是依靠传统官僚制的命令服从关系,也不是依靠新公共管理的合同制 而是建立在观念共识、目标分享和组织整合基础上的相互信任的诚信关系美国的政府改革同英国一样, 1981 年共和党里根政府上台执政后,运用新自由主义的改革理论启动了美 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主要形式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签约外包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放松 政府管制同时,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里根政府、克林顿的美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 方面。
通过贯彻顾客导向、绩效导向、战略导向和结果控制等原则,通过精简机构、裁减政 府雇员、放松政府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和推行绩效管理等具体的改革措施力求创造一个成本 更低、效率更高的经济型政府英国、美国、新西兰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构成了 20世纪80 年代以来各国改革的主流,但 各国因政治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等不同,改革模式呈现越异性发展英国著名公 共管理理论家、改革分析家波利特将各国的改革分成了四种模式:一是维持现状派这些国家主要通过松绑、精简机构、收缩预算等措施“,减轻”现存的 官僚制度,使现行结构和模式更好地运作,尽可能地维持现状德国和欧盟所采用的就是这 样的改革战略二是现代化派这些国家的改革,一般包括结果导向和业绩导向的预算改革强化绩效 评估,适度放松僵硬的人事制度,权力下放,强调战略计划的功能等,主要属于政府管理结 构和模式自身的调整和变迁此类包括加拿大、芬兰、法国、荷兰和瑞典等三是市场化派主张在公共部门内部引进更多的竞争和市场类型机制英国、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属于此类四是小政府派主张把任何可能私有化的东西全部实现私有化,从而回归守夜人式的国 家,政府只承担一些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承担的核心职能。
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部分时 间属于此类型美国的改革既有很强的现代化因素,也有很强的市场化趋势,难于归类政府管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方式20 世纪政府 管制的发展,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稳定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但到20 世纪 70 年代,过 度的政府管制限制了市场自由和活力,政府管制机构膨胀,开支过大,管制成本过高,以及 管制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等弊端,已经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经济发展二、什么是新公共管理学者对20 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改革概括为:公共管理主义、市场导 向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企业家型政府、苗条政府、善治、新公共管理等英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胡德在《行政管理》杂志发表了《一种普适的公共管理模式》一 文,提出“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概念,概括了公共管理的精髓, 也反映了各种理论家的主要看法:( 1)在公共部门引入精细的专业化管理;(2)明确的绩效 规范和绩效评估,科学界定组织目标和组织部门、各单位的目标;(3)实行绩效导向的资源 配置和报酬管理制度,废除传统的高度集权的官僚制人事制度;(4)实行公共部门组织单位 的分散化转型,实现供应者和生产者的相对分离,充分利用合同制和特许经营等制度安排的 效率优势;(5)在公共部门中引入更多的竞争;(6)运用私人部门管理实践中成功的管理模 式;( 7)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纪律和节约,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英国著名公共管理专业费利耶在《行动中的公共管理》一书,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四种 分类:(1)效率驱动模式:这种改革模式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目标,试图用商业管理的技术和 方法来改造公共部门的运行模式2)组织规模缩减和分权模式:从科层管理向合同管理转 型,强调组织间的战略联盟,从标准化的服务向灵活多样的服务系统转型(3)追求卓越模 式:强调组织文化重要性的人际关系管理学派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影响4)公共服务取向模 式:强调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实现公民参与和维护公共责任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变迁都是危机推动的结果公共管理的革命性转型第一次转型 19 世纪 70年代—20世纪 70年代,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变革,从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转型第一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普选制;二是, 现代官僚制行政组织体制的发展,层级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官僚制组织系统迅速发展起来; 三是现代政府的扩展这一百年是政府职能扩展的一百年,政府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消极 无为的守夜人转变为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无所不能的积极的大政府四是现代国家的 权力结构转型行政职能扩张,行政机构和人员规模膨胀,国家不再称为政治国家,而是一 个行政国家。
第二次转型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政府改革为启动标志, 国家公共治理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型这次重大转型恰是国家的退却,是校正20 世纪 以来政府过度扩张、民主过度发展基础上国家的政治行政结构、政府的公共政策结构、公共 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其核心目标是降低公共治理成本,提高公共治 理效率,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塑造经济型政府1)重塑行政组织结构,构建分权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组织;(2)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3)文官制度改革;(4)内部市场和准市场机构的运用;(5)实行绩效管理;(6)强化质 量管理;(7)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和协调;(8)顾客导向的公共服务承诺制不断塑造新的平衡不同历史时期,公共治理模式的差异只是相互冲突的原则和治理工具之间平衡点的不断 位移,因而构成不同的平衡结构而已世界在不断寻找平衡点:包括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平衡; 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民主和权威的平衡;管理和行政之间的平衡;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 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从来就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满足 特定的社会需求而存在、运转和有效地发挥作用的。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客观条件 的变化,公共治理中的各种平衡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总是在两个极点之间像钟摆一 样不断地摆动政府的经济人假设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构成了西方 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斯密为第一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国富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分析自 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逻辑斯密对人的自利动机的分析,则是设计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和 基础关于经济人假设的一段经典描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 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 利已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人类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成为交易型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认为:人的自然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这种自利动机是人的行为的 根本动力个人由自利动机所驱动的谋利行为,自由地追求利润、财富,增进自我利益,客 观上也对大多数人有利,增进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赫伯特・A •西蒙最早将有限理性引入经济学理论,他提出:在人的选择行为有限理性的 前提下,人的选择模式不可能是最优选择模式人的选择行为受到信息不周全、知识不完备、 决策成本限制等一系列主客观条件限制,根本达不到理性程度。
行动经济学认为:人关不是完全自私的,如父母会愿意为孩子奉献自己的大部分财产, 会为慈善基金捐款等人的行为也不总是理性的,如炒股、赌博的时候正确理解经济人假设:斯密自利经济人假设的“自利”绝不简单地等同于“自私”,不否认为人的各种良好动机 的存在,也绝不否认人的动机结构的复杂性斯密的“自利”从根本上说,不过是对社会个 体“自我”的理解、承认和尊重斯密的理性,主要是人在动机意义上的理性其基本模式概括为:主观动机模式——环 境——客观社会行为模式在人进行主观选择的过程中,大量的、综合性的环境因素都会影 响他的选择行为人是客观环境的塑造物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斯密经济人假设的 完整理解,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尤其是一定的制度条件下来加以考察因此, 为重塑人的行为模式,必须首先重塑环境不合理的制度系统必须导致劣质的行为淘汰优质 的行为,一整套具有良好品质的制度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的关键唯有良好的制度系统,才 会同时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斯密对人类制度设计理论巨大的贡 献在于,好的制度必须是充分尊重人的自由选择、自主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激发他最原始的、 最基本的动力不是靠强制、欺骗,而唯有依靠自然的制度系统,才能激发社会最强大、强 烈的一个能量、能量源,那就是“人对自我利益的关系和不懈追求”。
在私利的追求和公益的实现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实现和谐的过程中 ,制度发挥了关键 性的调节使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詹姆斯・M •布坎南运用经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社会公共治理问题,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 这一“政治的经济理论”他认为个人在公共选择过程中就像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一样,同样 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布坎南认为,经济学的本质就是一门交换的科学,把这一观点应用 到政治领域,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学也是一门交换的科学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交换公 共财政学派认为“政治是复杂的交换”,“政府是公共交换的补偿过程”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看法,所谓政治市场是指政治家、官僚和选民等政治主体围绕公共 物品和服务供给所形成的关系结构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中表述,导致人类冲突的本 质是利益的冲突在人类开性中,我们发觉有三种主要争执的原因第一为竞争,第二为猜 忌,第三为荣耀第一种原因,使人类为利益而侵略;第二种原因,使人类为安全而侵略; 第三种原因,则使人类为名誉而侵略个人主义是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学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共同的思想起点和思想精髓第二章 公共物品理论1651年,英国著名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