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前言:宗教是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综合产物以往,宗教学界和历史学界在探讨世界性宗教形成和发展问题时,一般都着眼于宗教本身的教义和信仰,注意深入挖掘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多数人都忽略了地理环境诸因素对宗教的影响本文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对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粗浅分析, 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宗教形成的外在条件之一美国著名的女地理学家辛普尔在论述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时,把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摆到了很高的位置,她认为,是在西亚"这种单调的沙漠环境里,自然而然地使人们产生了一神教"辛氏的观点虽有过份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之嫌,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地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均起源于古代重要的国际商道附近新航路开辟(15 世纪)以前,维系东西方之间联系的通道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欧洲──小亚细亚──黑海、里海南部──中亚──印度、中国;第二条是,欧洲──地中海东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中国;第三条是,欧洲──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红海──阿拉伯海──印度──中国。
这三条交通线都以中东地区为枢纽,以古印度为实际终点,以中国为理想中的最远端(15 世纪以前,虽然有丝绸之路,但中国和西方仅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商业往来) 佛教于公元前 6 世纪产生于恒河流域当时的印度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西方人眼中,它是"一个富庶的文明社会"印度的黄金、香料等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当时的恒河流域更是出现了以舍卫城、阿逾陀城、王舍城、吠舍厘城、瞻波城、波罗奈城、侨赏弥城、但叉始罗城、华氏城等为代表的九大工商业城市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思考人生之真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人们经济地位的极度分化,一些富裕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种姓家产万贯,而大量的首陀罗却身无立锥之地释迦牟尼即是在这种形势下打出"众生平等"的旗帜,向宗教特权阶层--婆罗门贵族发难,创立了佛教基督教最早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地处中东的心脏地带,扼守三条国际交通线之咽喉,犹如连接东、西方的一座桥梁,自古就有国际交通枢纽之称,历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遍地流着蜜与奶的地方",真可谓是过客匆匆,许多民族都在此演出了一幕幕的活剧。
古代犹太人在此建国的美梦被异族军队的铁蹄一次又一次地踏碎,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他们只好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追求都寄托给了上帝,创立了犹太教,在此基础上,公元 1世纪又出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兴起于 7 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当时,这是一块荒凉的不毛之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游牧经济在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阿拉伯人每年都要沿一定的路线迁徙,在干旷草原和沙漠中逐水草而居值得庆幸的是,半岛的西部有三条重要国际商道之中的一段──希贾兹商路,商路上有重要的中转站--麦加古城于是,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遂在此汇成了一个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二、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宗教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宗教的发展离不开空间的传播,这是宗教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其能否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传播过程中宗教可以扩大自己的活动区域,增加教徒的人数,形成一定的、与起源地相关的宗教分布区域而固步自封、偏安一隅的宗教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影响衰微的民族或地区性的宗教,甚至会遭到灭顶之灾世界三大宗教的对外传播受到诸多地理因素的影响,兹分述如下:1、自然地理环境对世界三大宗教传播的影响三大宗教的对外传播与地形、气候、海洋、河流等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整体而言,三大宗教的传播是在三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次大陆南部被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所包围,北部有喜马拉雅山为阻隔,东部通过孟加拉湾北部沿岸与东南亚相通,西北部有苏莱曼山口和西亚、中亚相通鉴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佛教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的地理阻力甚大,所以它的主要传播路线只能是沿恒河东下,或逆恒河、经印度河、穿越苏莱曼山口而西向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佛教走向世界时选择了三条路线:第一条是向东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以及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第二条是先向西再转而向北,到中亚又折而向东由于佛教向西大规模传播之时(约 1 世纪以后) ,在它的西部先是有波斯(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和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的基督教,6 世纪时又有了强劲的伊斯兰教,以这三股宗教势力为代表的西亚宗教不断东渐,所以,佛教在中亚和它们遭遇后只能是转而北上又东下,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进而传入朝鲜、日本等地;第三条是翻过喜玛拉雅山山口,直接向北传入西藏、蒙古等地前两条是佛教传播的主要路线基督教虽然产生于国际十字路口,其传播可以选择多种方向,但是,由于伊朗高原以东的亚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地中海式气候反差太大,加之这两个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教的强劲压力,所以,它最终只好向西部传播,最初主要是对地中海沿岸地区产生影响。
而传播的实践证明,基督教思想也确实符合地中海式气候或与此相近的海洋性、温带气候影响下的居民的心理,所以,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一帆风顺,欧洲很快即成为基督教的一统天下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其主要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有时高达 54℃,热季长达 4-5 个月,昼夜温差达 26℃,降雨量很小,有时甚至滴雨不下,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所以,教义简略、通俗易懂的伊斯兰教普遍受到了民风纯朴、憨厚的阿拉伯人的欢迎,并很快在自然环境相似、社会发展进程相当的民族和地区得到迅猛的传播,如西亚、北非的许多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即基于此种原因有学者戏称伊斯兰教是沙漠气候下的宗教甚至有人说 20 英寸的等雨量线,就是伊斯兰世界的界线2、人口迁移因素对世界三大宗教的影响恩格斯曾经指出,最初"在每一个民族中形成的神都是民族的神,这些神的王国不越出它们所守护的民族领域,在这个界线以外,就由别的神无可争辩地统治了只要这些民族存在,这些神也就继续活在人们的观念中;这些民族没落了,这些神也就随着灭亡"这段话,从一个侧面阐明了宗教的发展(或没落)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古往今来,许多民族、国家之间都进行过难以数计的战争,与之相伴的往往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这实质上也是一次次的"各种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之间的竞争在众多的神灵和宗教的角逐中,他们都要抬高自己所奉神灵和宗教的权能,压倒以至否定其他的神灵和宗教一批批的民族和国家在斗争中的失败和灭亡,最终促使他们的神灵和宗教的灭亡作为胜利者的民族和国家,其所奉之神灵和宗教自然会从局部地区的神坛跃升到高高的天堂"所以说,"跨国度的和世界性的宗教也是在民族国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人口迁徙对宗教传播的影响是巨大的公元 1 世纪左右,古印度受到了来自中亚地区的月氏人的入侵,他们在中亚和印度河流域建立了贵霜帝国,和中国东汉、罗马、安息形成并驾齐驱的世界四大帝国迦腻色加统治时期(约公元 78-101 年) ,大力鼓励月氏人改宗佛教,并不遗余力地把佛教推广到贵霜帝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佛教能顺利地通过中亚、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与月氏人的对外战争和民族迁徙是分不开的在基督教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人文因素显得更为突出3 世纪以前,在中东地区,南来北往、东征西讨的民族都把巴勒斯坦地区作为争夺的重点,势力微弱的犹太人在无数次的民族征服中,经常被迫流亡他乡随着犹太人的不断迁移,基督教象星星之火般被播散到欧洲各地4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席卷整个欧洲的民族大迁徙,把欧洲原有的民族秩序搅得天昏地暗,刚刚由原始社会末期向封建制飞跃的"蛮族"(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克勒特人) ,在主宰几乎整个欧洲的同时,也把基督教传遍了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
犹太人、特别是"蛮族"对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 6 世纪中期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打着"圣战"、"为安拉而战"的旗帜,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战争阿拉伯人纷纷离开自然条件恶劣的故乡,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往他乡的征程中亚、小亚细亚、北非,甚至是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等地都出现了数量空前的阿拉伯移民伊斯兰教正是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阿拉伯移民浪潮之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 更能直接说明这一问题的历史史实是:在 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南北美洲并无世界三大宗教的踪影,当地的土著居民还处在落后的图腾崇拜阶段然而,伴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脚步而来的是,大量的欧裔移民涌入新大陆,据统计,新大陆发现后的 400 年间,欧洲向美洲移民达 3.8 亿人⑤基督教就是和这些欧洲移民一起被移植到了新大陆,美洲从此也就变成了基督教的一统天下3、政治版图变化对世界三大宗教的影响政治地图表示各国政治的空间差异,反映各国的统治范围,在特定的政治版图之内,往往会有一种特定的宗教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不争的史实是,世界帝国虽不能创造世界宗教,但一种宗教之所以能走向世界,却总是借助于世界帝国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权威。
在每一个世界宗教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一个帝国巨人: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佛教的传播虽然已在恒河流域取得了胜利,但把佛教推广到印度全境,却有赖于阿育王的孔雀帝国在印度全境的统治而贵霜帝国则把佛教从印度带到了中亚,进而影响中国,并通过中国在东方世界的强大影响,使佛教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成为世界霸主,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如果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或罗马本身不是一个雄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如果查理大帝不扶持教皇或没有一个法兰克人建立的查理曼帝国,那么,基督教在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各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进一步讲,如果不是欧洲列强对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和侵略,基督教走向全世界也是不可想象的伊斯兰教从创教之初就已经牢牢地绑在了阿拉伯帝国的战车之上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对信奉多神教的麦加古莱氏贵族在军事上的胜利,麦加克尔白神庙的多神殿是不会皈依安拉的;伊斯兰教安拉的权威如果失去了阿拉伯帝国的光辉,它在地中海周围的广大地区是难以找到立足之地的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个不同的阶级都利用它自己认为适合的宗教","至于这些老爷们自己相信还是不相信他们各自的宗教,这是完全无关紧要的。
"宗教为什么在这些古代的超级大国格外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呢?究其原因,是这些帝国的君王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宗教对他们政治统治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尽管用铁蹄可以踏出一个庞大的帝国,但却并不能消灭帝国境内的种种矛盾国内有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就会有此起彼伏的奴隶(农民)起义或民族独立战争,天下就不会太平当然,这些起义或许能被帝国的军事力量所镇压,但却很难铲除其隐患那么,如何能解决这一矛盾,使人们安于现状呢?帝国统治者们在这一问题上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最后,"这样的出路找到了但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出路只能是在宗教领域内于是另一个世界打开了"统治者们就这样"慷慨"地把宗教赠与了人民大众三、宗教信仰差异与地理环境1、世界三大宗教的信仰差异 不同的地理环境又是形成不同的宗教信仰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自然条件特别险恶艰苦,宗教的神秘性和信徒信教的狂热性就会表现得格外明显而自然条件优越的环境下形成的宗教,可能会是一种和他们的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重理性、重内省的多维哲理思想世界三大宗教受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宗教信仰也恰恰代表了宗教的三大流派佛教创立于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富庶的恒河流域,人们对本土之外的外部世界并无多大奢望。
反映到宗教上即是重内省、宁静勿动,渴求能远离尘世、超凡脱俗,摆脱世俗杂念,专心修行,以获佛果;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一种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环境中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