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 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 239 写成,当 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 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 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 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 《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 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 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 ” (《吕氏春秋·序意》 )《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 、 《夏纪》 、 《秋纪》 、 《冬纪》 每纪都是 5 篇,共 60 篇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 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 《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 《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 《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 63 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 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 36 篇, 杂论各家学说《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 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在过去, 《吕氏春秋》深得人们的好评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 它与《周易》 、 《春秋》 、 《国语》 、 《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 《吕氏春秋·序意》白话译文 --------------------------------------------------------------------------------原文: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
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 “爰 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 ” 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 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 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无为而行行也者,行其理也,行数,循其理,平其私夫私视使目盲, 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以日倪而西望知之赵 襄子游於囿中,至於梁,马却不肯进青荓为参乘襄子曰:“进视梁下,类有人 ” 青荓进视梁下,豫让却 寝,佯为死人叱青荆曰:“去,长者吾且有事 ” 青荓曰“少而与子友,子且为大事,而我言之,是失相与 友之道;子将贼吾君,而我不言之,是失为人臣之道如我者惟死为可 ”乃退而自杀青荆非乐死也,重失人 臣之节,恶废交友之道也青荆豫让,可谓之友也译文:秦始皇八年,太岁在涒滩,秋天,初一为甲子初一这天,君子请问十二纪的事文信侯吕不韦说曾经学到 黄帝教诲颛项的话, “有皇天在上,大地在下,你能够效法它们,可以做人民的父母了 ”听说古代的清平盛世,都是 效法天地大凡十二纪,是用来记载国家的治乱存亡的,是用来了解人事的寿天吉凶的。
向上度量于天,向下检验 于地,中间审察于人象这样,那么对与不对、可与不可都没有失误了天要顺行,顺行才能生万物;地耍牢固,牢固万物才得安宁,人要诚信,诚信才能被听用天地人三者都各得 其所,就可以无为而行了行的意思,就是行天之道行天之道,顺地之理,八就可以去掉私心了带着私心去看, 就会使眼睛什幺也看不见,带着私心去听,就会使耳朵什么也听不见,带着私心去考虑问题,就会使心狂没有准 则眼晴、耳朵和心都为私而施用,严重了就会使思想不能公正思想不公正,那么福就会一天天衰减,灾就会一 天天兴盛,这个道理,从太阳偏斜必定西落的现象中可以看出来赵襄子在园囿中游玩,走到桥边,马向后退,不肯前进这时青荓做参乘襄子说:“到前边看看桥底下,象是 有人 ”青荓到前边看看桥下,豫让正仰面睡觉,装作死人他叱退青荓说:“离开,我将要行大事 ”青荓说, “年轻时和 你很要好,你现在将要行大事,我说出这件事,这是失掉了交友之道,你要杀死我的君主,我不说出这件事,这是 失掉了为臣之义象我这样,只可以一死了 ”于遇退下去自杀了青荓不是喜欢死,而是看重人臣的节操,厌恶废 弃交友的准则青荓、豫让,可以算作朋友了《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孟春原文: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 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 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 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 迎春於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 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 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 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 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以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 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 置城郭,掩骼霾髊。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 理,无乱人之纪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 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译文: 孟春正月,太阳的位置在营室宿初昏时刻,参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尾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孟春在天干 中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的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类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 与太簇相应这月的数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气味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脏为尊春风 吹融了冰雪,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鱼儿从深水向上游到冰层下,水獭捕到鱼,把它摆在岸边候鸟火雁从南 往北飞行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饰有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 有龙纹的青色的旗帜,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纹理空疏而通达这个月有立春的节气在立春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说:“某日立春,大德在子木 ”天子于是斋戒,准备迎春立春那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挪去迎接春的降临迎春礼毕归来,就在朝中赏赐卿,诸侯、大 夫,并命令相国宣布教化,发布禁令,实行褒奖,瞻济不足,一直施及所有百姓。
褒奖赏赐之事,要通达施行,不要 有不当之处于是命令太史遵奉六典八法,主管推算丑月星辰运行的工作太阳所在的位置、月亮所经过的地方, 从及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和轨迹,要计算得没有一点差错和失误,制定历法仍以冬至点在牵牛初度为准则这个月,天子在吉日向上帝祈求五谷丰登,并选择好的时辰,亲自用车装载着耒耜,放在参乘——车右和御者中 问,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帝籍田亲自耕作推耒耜人土,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卿、诸侯.大夫推九 下礼毕返回,天子在祖庙举行宴饮,慰劳群臣,三公、九卿、谱侯大夫都去侍酒这次宴饮命名叫“劳酒”这个月,上天之气下降,地中之气上升,天地之气混同一体,草木普遍萌发国君宣布农功之事,命令农官住在东 郊,监督农民整治耕地的疆界,审视并端正田间的小路;很好地考察丘陵、山地、平原,洼地等各种地形,什么土地 适宜种什么备物,什么谷物应在什么地方种植,要用达些教诲引导农民,而且务必亲自去做农功之事布置完毕, 先确定田地的界限路径的宽窄,农民才没有疑惑这个月,命令乐官进入太学教国子练习舞蹈同时修订祭祀的典则,命令祭祀山林河流不用母牲做祭品禁止砍 伐树术,不许捣翻鸟巢,不许杀害幼小的禽兽,不许捕捉小兽和掏取鸟卵,不得聚集民众,不得建立城郭,要掩埋枯骨尸骸。
这个月,不可以举兵征伐,举兵必定遭判天灾在不能兴兵征伐的时节兵戎之事不可以从我开始发布政令不要 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要无视土地的条件,不要扰乱礼义的纲纪孟春正月如果发布应在夏天发布的政令,那么,风雨就不能正常来去,草木就会过早地千枯,人民就会感到惶恐 如果发布布在秋天发布的政夸,那么,百姓就会遭受痘痘,狂风暴雨就会多次袭来,野草就会蓬生如果发布应在 冬天发布的政令,那么,大水就会毁害生物,霜雪就会严重地伤害庄稼,麦子就不能生成收获本生 原文:二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 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 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 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 无幸必亡今有声於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於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 必弗视。
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是故圣人之於声色滋味也,利於性则取之,害於 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於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 不伤?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 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 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於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 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 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 之食” 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 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译文: 最初创造出生命的是天,养育生命并使它成长的是人能够保养上天创造的生命而不摧残它,这样的人称作天子 天子一举一动都是把保全生命作为要务的这是职官设立的来由设立职官,正是用以保全生命啊。
如今世上糊 涂的君主,大量设立官职却反而因此妨害生命,这就失去了设立职官的本米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