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语文课程原则细化解读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 授学时间:90学时左右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解读人:一、课程原则七--九年级目的:1、合计结识常用中文3500个;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可以辨别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阐明文等文学样式3、 在通读课文的基本上,理清思路,理解重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 对课文的内容和体既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伙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6、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体现力的语言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阅读新闻和阐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重要信息9、理解常用的修辞措施,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体现效果10、45分钟能完毕不少于600字的习作二、课程原则学习目的: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圈点重点字、词、句;整体感悟作品中动人的情景、形象、作品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揣摩文学艺术语言,提出并交流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体验3、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阐明文等文学样式4、通过熟读课文和借助课下注释来翻译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本上背诵本册文言文5、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本册优秀诗歌6、小组分工合伙交流8篇作文三、本册总目的:1、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增强语言体现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3、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四、本学段目的:(以单元)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性,把握作品所抒发的诚挚情感,学习到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措施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和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学会通过寻常事物来展示自己的心灵之声3、通过学习第三单元的科学文艺作品,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掌握住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措施,并会引起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理解民间文化,感受到美好的民风民俗,学会欣赏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5、通过写作训练,做到能借助讴歌亲情,做到写的充实;借助锤炼思想,做到写的有文采;借助注重创新,做到写的新颖6、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积累某些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五、课程总内容 本册有六个单元分别是: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民间文化、 文言文; 每个单元后有: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课外古诗词背诵:附录十首古诗词;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六、 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内容 以“人生” 为主题 10学时一)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及有关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措施并应用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性,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三)每一课目的细读分解《藤野先生》1、自学掌握绯、烂 熳、鉴、宛、髻等字词的读音和写法2、通过读课文,理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标致、精通时事、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4、理解写作背景,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崇高品质5、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的妈妈》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体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措施。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博大的情怀《我的第一本书》1、熟读全文,能简要复述故事内容;2、自主阅读,合伙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3、品味重点语句,通过与同窗交流、自我感悟培养语感《列夫托尔斯泰》1、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2、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整顿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3、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4、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再塑生命》1、通过阅读,领略莎莉文教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人物性格 2、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四)实行方案 1、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波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她们筛选整顿信息的能力 2、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略文章艺术体现的特色 3、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4、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
第二单元内容 散文诗 10学时一)单元教学目的: 1、理解抒情的体现方式 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课文所体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课文的语调、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精确地体现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赏析精彩语段及核心语句,从而感受散文诗诗化语言的风格 三)每一课目的细读分解 《雪》1、反复阅读课文,对的解释 “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文中的写景画面,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3、借助文中一种具有情感倾向的转折词,能对的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4、结合背景和有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5、品味文中精炼传神富有体现力的语句,领略朔方雪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其直面惨淡人生的顽强战斗精神。
《雷电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夯实记忆“睥睨、污秽、驰骋、稽首、鞺鞳”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2、通过合伙探究,理清文章思路,学会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的措施;3、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体现效果,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4、结合背景和有关材料,体会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短文两篇》1、通过朗读,能对的解释“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3、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教师提示、小组讨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海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夯实记忆“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2、收集资料,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3、小组合伙,通过阅读文本,概括归纳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4、品味语言,体会作品体现的思想感情,养成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组歌》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夯实记忆“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2、收集资料,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4、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阅读课文和教师解说,能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四)实行方案 1、本文几篇文章或为散文诗,或为戏剧,意蕴丰富,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本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2、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均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感知、感受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的的价值取向 3、本单元诗化的语言是一种学习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通过比较辨析,增删替代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凝炼与精美在语言的学习中要紧扣情感体现,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 4、散文诗和历史剧均富激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语调、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精确地体现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 人与自然 10学时一)教学目的 1、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理解多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
在整体感知的基本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对的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体现能力 4、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三)每一课目的细读分解 《敬畏自然》 1、进一步阅读,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调强烈的作用 3、学习本文,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觉得的征服自然的观念,懂得应当敬畏自然,爱惜自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目前,并归纳变化的因素 2、通过教师的解说,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性3、联系现实,尝试科学理性的分析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旅鼠之谜》1. 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增长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 理解课文用“论述结合对话”方式简介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3. 能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从旅鼠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及所带来的有关问题《大雁归来》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2、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爱慕之情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喂——出来》1、通过阅读,弄懂标题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2、摸索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懂得要正视都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四)实行方案 1、本单元内容都是环绕着环境、自然、人类此类热门话题展开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有关学科知识、多种舆论媒体理解有关状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 2、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她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3、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本单元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