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点【摘要】伴随着新时期民族文化反思的深入,反传统的西化意向成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知识者开始了关于现代性的思考于是,出现了以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和徐星《无主题变奏》为标志的现代派孕育于这种文化背景之中的《你别无选择》,因其表现技法的现代性,不仅在形式上、手法上是现代派的,而且在人物的思想情调及主导风格上也直截了当地向艺术法则的常规及正统发出挑战,显然成了现代派的标志性小说关键词】《你别无选择》;现代主义; 叙述视角 ;人物性格 刘索拉是中国优秀的小说家、作曲家、人声表演艺术家,她的小说《你别无选择》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 80 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作 品 的 叙 述 视 角 及 其 中 的 人 物 形 象 以 及 性 格 所 体 现 的 现 代 主 义 特 点 也 比 较 突出 一、 叙述视角的现代特点在传统的小说创作中,作者一般采用全知的叙述方式即叙述者是无所不知的上帝,以无所不在的眼光叙述故事。
而我们细细品味《你别无选择》可以发现刘索拉别具一格小说是以第三人称外视角叙述的,作者一开始就打算把自己身藏起来,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来叙述一)反传统的叙述视角在这篇小说中,活动着一群活泼、有思想的年轻人如果从作者对于人物所施笔墨来看,很难分出人物主次但是细细品来,我们可以发现李鸣这一人物形象的内心矛盾及其解决是贯穿小说的主线,王教授在李鸣准备打报告要求退学时对他说的话“你别无选择”,被作者用来作为标题,也可以见李鸣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特殊位置作者在小说叙述中,隐藏起来站在幕后,把李鸣的视角作为自己的叙事角度,使叙事抛却了主观感受,大大地增加原叙事成分,使得反传统的特征出二)多变的叙述视角小说开篇写道:李鸣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自从李鸣打定主意退学后,他索性常躲在宿舍里画画,或者拿上速写本在课堂上画几位先生的面浅析《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点孔而马力呢,对什么都无动于衷,却爱购买书籍,画私人藏书印章,爱睡觉;小个子因弹琴早已得腱鞘炎……王教授的“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虽说是针对李鸣而言的,可是却又让人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针对作曲系的每一个学生的所以,我们很难辨析出《你别无选择》的叙述者到底是谁,刘索拉在叙述中,常常变外视角为内视角,把叙事者的第三人称的外视角与故事人物的内视角交错合并,也就是视角越界。
三)客观的叙述视角当代小说家要求文学作品真正返回生活中的真实,纯粹客观的对生活本态进行叙述,他们要求作家要逃避自己的意识判断,理性侵犯,在写作过程中,不要论述分析,而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给予的种种现象,作家叙述时是一片真空、一片透明,不带丝毫偏见,不掺入半点属于自己的杂质,只原原本本地把生活的具象原始地还原出来,以达到一种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现象的而不知理念的真实《你别无选择》着力去表现青年人追求自我和个性的生活态度、狂乱而富有浪漫情调的心理情绪,极大地契合了青年群体寻求新的价值观的精神倾向二、非情节化写作手法的现代特点在阅读《你别无选择》时,是不能够运用阅读一般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经验的,这篇小说打破传统的方法,运用非情节化处理的方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 贾教授为代表的固守传统者与年轻活泼、追求创新的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小说的焦点迂腐庸俗不苟言笑的贾教授埋头研究古典音乐,从执拗地召开文艺方向问题的讨论会,到主持累死人的刻板而又莫名其妙的考试,一直到选拔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前后的表演,贾教授的一切活动目的就是防范 20 世纪现代派作曲技法的渗入,固守他那些据说是万世不变的艺术法则而绝不松手。
事实上,真正对贾教授的那一套、对我们的艺术教育中现存的令人无可奈何的格局进行了批判性思考的,不是敢于与贾教授公开争执的森森,也不是受到压制、打击最沉重的孟野,而是这个似乎要消极遁世的李鸣李鸣开篇就想退学,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表现, 然而却是当时学生们常有的且带普遍性的厌学情绪的典型化结果当王教授说他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后,他便以躺在被窝里这个奇特的反常举动,来表示他对这样的学习生活的厌倦和失望为了抗议贾教授呼吁的对学生的从生活到学习的一切正统教育,他撕毁了作业本;而在累死人的考试中,他在一瞬间看透了根本无所谓对错,反正你永远也无法让贾教授说对,从而在感觉上完全泯灭了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最后,他对自己身体太健康、神经太健全的症状的绝妙分析,对小个子抄的准则的绝妙思考,以一种冷嘲的调子宣示了他与贾教授式教学的完全诀别小说中的李鸣、小个子、孟野、森森等人物众多,头浅析《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点绪繁复,没有运用时间线索而展开情节的叙述,而是运用意识流手法,几乎在一个横切面上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追求,这是一群有头脑、有思想的新一代,他们充满了追求的朝气,却又因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出路而表现出暂时的无聊、颓废。
三、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现代性特征(一)变形的人物行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把“颓废”作为主要的情感和精神的表达的,而“颓废作为“现代性”的一副面孔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你别无选择》也不例外,小说中有个有代表性的行为 ——李鸣整天睡在被窝里李鸣在这篇小说中整天“睡在被窝里”,这一不同寻常在李鸣看来,贾教的那些准则“从第一次出现时就已经走了样,反复出现后已经面目全非”,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背诵和实行,于是他选择“永远这么躺着,哪怕躺倒毕业,躺倒老,躺倒死”从而表达了李鸣厌学的悲观情绪和变态心理直到小说结尾,当得知同学森森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后,李鸣从自己的被窝里爬了出来,为了观看参赛作品的公演,他“破例从床上爬起来坐在最后一排最边上的一个角落”,并因为“森森的作品获奖之事从被窝里钻出来后,就再不打算钻进去了”可以说是森森获奖的音乐作品带给了李鸣希望,从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因此,这一“睡在被窝里”的形象体现了对真正的艺术创造的追求,是小说中所体现的当代大学生消极情绪的集中体现二)夸张的故事情节小说中,学生们在准备考试时出现的功能圈“T-S-D”这个功能圈捉摸不定的符号,给读者一种神秘莫测的阅读感受,也暗示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不知所措。
李鸣想把它撕了,可是小个子拦住不让小个子跳上讲台,告诉大家,牢记功能圈,你就能创作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就离不开这个功能圈”而作曲系的学生面对自己的选择,都表现得有些神经错乱,特别是同学孟野要被迫在妻子和音乐之间做出抉择,但是世上并“没有没有音乐的地方”,仿佛总有一种力量在召唤他们,搅得他们痛苦不堪、不得安宁四、艺术形式上的现代特征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在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最触目的是它艺术形式的大胆,她冲破陈旧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向艺术法则中的常规和正统发起挑战,这才是小说的灵魂浅析《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点小说描写的生活领域是特殊而又狭小的这似乎只是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群学生和教师的一段狂放、幽默、甚至有点滑稽和胡闹的生活有日常的学习,也有突来的考试,罕遇的国际比赛,有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厌倦,也有对艺术法则的泥守与背叛有婚姻的悲剧,友谊的真挚和深沉……然而刘索拉却有她的新意作为一个艺术叛徒,她的思路的猛锐、大胆,她在艺术处理上表现出的独特的选择力,自能使读者注目一)对保守派人物的描写她笔下处处闪露着对我们的文学艺术教育和文学评论中的陈规旧范的批判锋芒。
她的批判是毫不妥协、毫无回旋余地的她借着对贾教授的形象和作曲系整个学院氛围的辛辣讽刺,把我们艺术教育中某些陈旧的内容与僵化的形式,把青年学生的心理,用最无讳饰的方式表现出来贾教授的形象是相当漫画化的但这是准确、简练、深刻的漫画化我们惯于把漫画化视为文学中性格描绘的粗陋形式其实,对于象贾教授和他的风纪问题、方向问题这一类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相当漫画化的现象,从执拗地召开文艺方向问题的讨论会,到主持累死人的刻板而又莫名其妙的考试,一直到选拔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前后的表演,贾教授一切活 动的 目的就是防范二十世纪现代派作曲技法的渗入,固守他那些据说是万世不变的艺术法则绝不松手他一生平庸,所以就特别恨别人创新他自视神圣,所以毫不怀疑任何与他不同的研究都是堕落象套中人一样刻板和拘谨的外形,包裹着一颗小器、敏感的心虽说有些学究气,但却也不乏政治适应性假手石白,把孟野的创新之作上纲为“法西斯音乐”这一手,就不是一介书生做得出来的至于那种“不仅担心自己的金字塔,而且担心全国、全世界都必堕落无疑的真诚和义愤,那种一匡天下,舍我其谁的幻觉,更是活画出了一副闭目塞听者的面孔使我们为艺术创新者的命运深感悲哀的是,贾教授阻遏创新的能量并不全是他的个性或品质带来的,更多地是借助弥漫于全社会的因循守旧的习惯和惰性。
对于贾教授来说,无个性即是他唯一引人注目的个性所以作者并不过多地在没有个性的地方寻找个性,她注意的是这个人物的社会思想和艺术观念在周围造成的氛围二)成功的叛逆者描写在那些骸骨之迷恋者与贩卖者紧张的搏斗中,森森冲破贾氏规范奋然前进了尽管贝多芬矗立在那儿,他“更觉得有许多事情得做”终于毅然到异域去别寻艺术创造的新途的小个子对森森说的“去找找看”,成了森森的娥言,激动着他去寻找自己的音响,自己的力度终于,他以自己的声音被世界所知了这是一个艺术叛徒庄严而悲壮的求索过程展开一群年轻活泼的生命怎样投入这一场浅析《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点冲破艺术藩篱而走上真正的创造之路的求索,使得刘索拉的夸张的描绘中充满了率真,嬉闹的场面中充满了激尹,跳跃的叙述节奏中充满了活力,荒诞的生活氛围中充满了庄严,流动着不羁的野气的语言中搏跳着青春的旋律在尽情地嘲弄了贾教授和他的规范之后,刘索拉也尽情地宣泄了艺术创新者灵魂中渴望未来的追求,走向世界的信念三)传神的女性形象在这篇小说中,精妙传神的女性形象也是值得一提的单纯而热情,爱哭又爱叫,优雅而俏皮的“猫”,在漫不经心中自有关切和深情,在突发的大哭中泄露了内心的痛苦的“借懂”刻板、认真但也不乏随和、温柔,有时也会爆出义愤的火星的“时间”,忠实而执拗的莉莉。
—这些年轻活泼的女性形象也各各参与着献身艺术探索的生活进程王 蒙 说 过 :“刘 索 拉 的 小 说 在 1985 年 出 现 是 一 个 先 锋 性 的 , 并 非 偶 色 的现 象 它 的 内 容 与 形 式 都 具 有 一 种 不 满 足 的 勇 敢 探 索 的 深 长 意 味 我 们 不 能不 学 会 与 她 的 小 说 中 的 人 物 对 话 , 理 解 他 们 , 而 且 越 来 越 重 视 他 们 ……他 们跟 长 久 以 来 与 至 今 仍 在 首 先 为 生 存 而 战 斗 的 大 多 数 群 众 不 同 , 他 们 有 点 脱 离群 众 但 他 们 已 经 出 现 了 , 哪 怕 是 在 闹 剧 的 或 自 嘲 的 外 衣 下 面 , 他 们 发 出 了自 己 的 杂 沓 的 却 也 是 动 人 的 青 春 的 声 音 ”这 充 分 说 明 了 刘索拉作品的影响是巨大的参考文献】【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1【2】.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3】. 《行走的刘索拉 ——兼与田青对话及其他》刘索拉 昆仑出版社 2001.1【4】. 《让世界知道他们 ——读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曾镇南《读书》1985.6【5】.《“巫婆”刘索拉游走在音乐和写作之间》新商报 2009.7【6】.《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美学意义》卢敦基 当代作家评论》1986 年第 03 期【7】.《新时期文学分析》彭礼贤 2000 . 10 【8】.《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