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6MB
约41页
文档ID:47705002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_第1页
1/41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o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世界贸易中心的产生o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本章学习目标Ø认识经济贸易发达区域的变迁轨迹和地理分布Ø掌握地理大发现、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 技革命、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贸易地理 格局的影响Ø了解21世纪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3.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一、社会生产的三次大分工(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 时代到奴隶社会初期)o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开始由专门的游牧部落来从事,而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o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各种手工技艺越来 越复杂,因而促使手工业脱离了农业,这就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o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此后,出现了商品生产,原始货币也开始出现,因而出现了专门 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人阶层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贸易中心o腓尼基公元前1300-1100年,腓尼基(今黎巴嫩境内),地 处欧、亚、非交汇处,埃及与巴比伦之间,主要从事金 属、染料、木材和奴隶贸易 腓尼基是标准的商业国家这个国家并不大,但十 分富庶。

当时腓尼基人的殖民据点遍布地中海沿岸,腓 尼基人所创造的最著名、也是最大的殖民地是迦太基城 (地中海南岸,今突尼斯附近),在公元前1000年,成 为当时的贸易中心 在公元前146年被罗马所灭o古希腊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 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 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 海中的许多小岛 古希腊一些城邦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相当篷勃雅典 曾经主宰爱琴海海域,其海外贸易远及地中海及黑海等 地区,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商港,输 入的商品包括埃及、西西里、黑海的谷物、牲畜和皮革 ,米利都的羊毛,波斯和迦太基的毛毯,阿拉伯的香水 ,马其顿和色雷斯的亚麻衣料和造船木材,另外还有各 个地区运送到来的奴隶;输出的商品包括橄榄油、葡萄 酒、铜、铅、银、大理石、金属制品和陶器 o古罗马 古罗马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历罗 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 、亚洲、非洲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 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而东罗马帝 国(即拜占廷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随着对希腊和埃及领土的征服,罗马的大量的贸易通过 海运的方式进行,意大利的港口因此变成了商业活动的忙 碌场所起初最主要的一个港口是普提欧利(位于今那不勒 斯湾的波佐利镇),它在公元2世纪被毗邻罗马城的奥斯蒂亚 取代所有运自西西里的谷物,运自希腊、装在双耳罐里 的优质酒,以及大量香水、香料和宝石等奢侈品,其最后 的目的地均为普提欧利 三、封建时期贸易中心(地理大发现之前)o西方的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将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香料经阿拉伯半岛转 运到欧洲和北非,然后换回欧洲的玻璃、呢绒或非洲的 象牙、珠宝,首饰等o东方的中国、阿拉伯国家 丝绸之路:长安(今西安)、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 旧都)、巴格达等 香料之路:广州、泉州、泗水、科伦坡(斯里兰卡首都)等3.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 中心区域的形成一、地理大发现o主要事件:Ø1487年~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谋·迪亚士沿非洲西 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 第一次重要突破;Ø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于 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 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5 月20日到达印度。

这两次航行历史上人们称为“发现 新航路”;Ø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奉西班 牙国王派遣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 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此后,哥伦布又三 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 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Ø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 1519年至1522年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 过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现称麦哲伦海峡) ,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在此麦哲伦被当地土 人杀害,其同伴继续绕过马鲁古群岛进入印度洋,绕过 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北上,最终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 类第一次环球航行麦哲伦(1480-1541)o斐迪南·麦哲伦,葡萄牙 人,为西班牙政府效力 探险1519年-1521年率 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 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 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 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 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 到欧洲 专题:郑和下西洋o郑和简介: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 ),原名:马三保洪武十三年 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 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 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 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 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 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 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 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 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 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 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 郑和为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 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 、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 、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9月)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 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 ,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 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 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 郑和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 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 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600 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 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据哈佛 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估计,1420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 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无 论航行在什么地方,郑和率领的大明皇朝船队在当时都 是唯一强大的、不可挑战的力量 七次下西洋的过程o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 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 数据载有27800人o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 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 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o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到达越南、马来西 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 日)回国 o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 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 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 据载有27670人o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 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 1419年8月8日)回国。

o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 ,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 ,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 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 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o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 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 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 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 27550人 郑和与哥伦布航行比较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航海次数 7次 4次船只数 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l500人宝船o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 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 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

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 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 容纳有千人 意义与影响o 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 o 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组建郑和舟师,打击东部海上的倭寇 o 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Ø朝贡贸易 获得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 Ø官方贸易 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 ,如丝绸、瓷器、铁器等 Ø民间贸易 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贸易中、西方航海不同的结果o由于郑和七下西洋,耗费了国家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 力,因而被许多人指责为劳民伤财之举后不久,“皇 帝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此后又下敕命禁止保留超过 两根以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大运河的小船当雇 工郑和的大战船因搁置而烂掉” o西方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航海活动却发现了一个“新 世界”,并由此促进了殖民地的开发,促进了科学和贸 易的发展,而且从此持续下去,一直影响到了当今整个 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o地理大发现的原因Ø首先,15世纪末西欧与远东地区的贸易危机是促成 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1453年土耳其人的奥 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欧洲与东方贸易往来的重要 通道——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开始烧杀 抢掠过往商人,从而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

西欧商人为了继续与东方的贸易不得不由地中海 向西航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Ø其次,当时的欧洲封建领主为了满足奢侈生活的需 要,商人为了日益增多的商品交换,都需要大量的 黄金和白银因此向外寻找新的黄金、白银来源地 ,以满足他们生活和商品贸易活动中对金银的需要 ,是他们冒险西行寻找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Ø最后,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航海和造 船技术的进步为地理大发现准备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o促使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取了发展资本主义 生产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料 o结束了新旧大陆彼此孤立发展的局面o促进了新旧大陆间生产要素流动 o地理大发现后,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日益下降,原来 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荷、比、英、 法处于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 西洋沿岸转移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与贸易中心的转移o产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主要标志是1733年兰 开下的钟表匠发明了飞梭、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第一艘轮船,1814年英 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是陆上运输进入铁路时 代。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完成工业 革命,成为机器大工业在优势的国家o 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沿岸国家(阿尔及利亚、突 尼斯、利比亚、埃及、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土耳 其、希腊、阿尔巴尼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